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探讨幼儿同伴接纳与情绪理解的关系及各自发展特点。根据Denham发展的测量程序来考察儿童的表情识别能力,选取69名不同月龄的幼儿对高兴、难过、厌恶和惊讶四种表情照片进行识别。采用被提名法测量幼儿的同伴接纳水平。结果显示幼儿的同伴接纳程度与情绪理解能力无显著性相关。幼儿的同伴接纳水平在月龄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情绪理解能力在月龄上存在显著差异。幼儿的同伴接纳水平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而情绪理解能力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幼儿同伴接纳水平与情绪理解能力关系不密切,需要对情绪理解的结构进一步深化分析来探讨两者关系。  相似文献   

2.
儿童对家庭的感受以及情绪的表达,除了语言之外,绘画活动是通往他们内心的重要工具。同时,家庭模式和结构的改变,影响着儿童对家庭的认知。隔代抚养家庭下的儿童,他们与亲子抚养家庭儿童在家庭关系、自我概念等等方面有何差异,引发很多学者关注。本研究在Burns和Kaufman的家庭动力绘画(K-F-D)理论的基础上,对亲子抚养家庭和隔代抚养家庭儿童的家庭动力绘画进行分析讨论,并从绘画表现的差异特征中了解和探知其家庭关系和家庭成员的互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亲子抚养家庭的互动较隔代抚养家庭较差,存在父母对儿童的潜在忽视;2)隔代抚养家庭的养大于育,儿童存在情绪困扰状况,对父母认同感较低;3)不论亲子抚养还是隔代抚养家庭,家庭的阅读气氛不佳。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的家庭模式中,隔代抚养是一种常见现象,往往存在于0~4岁幼儿的成长阶段甚至更久。经调查显示,隔代抚养下的幼儿,其情绪相较于其他同龄人会更具不稳定性,抵触心理比较明显,在隔代抚养下的“旧观念”与父母和新时期教师的“新思想”之间矛盾十分突出。本文采用案例分析和调查的形式汇总了一些比较典型的隔代抚养案例,分析了幼儿入园的不良情绪影响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改善策略,希望能有效改善幼儿的入园情绪。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受经济发展的冲击和社会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不得不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这就使得不少幼儿照顾和抚养的重任落在了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的身上,即隔辈抚养.当前幼儿抚养模式呈现了多种模式并存的特点,这些不同的抚养模式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本调查针对隔辈抚养和父母抚养两种模式下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独立性和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状况展开,并针对显示出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302名初中生的自尊及同伴接纳状况进行了调查,探讨初中生的自尊、同伴接纳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显示,初中生的自尊发展存在年级差异,但不存在性别上的差异;初中生的自尊发展、同伴接纳与学业成绩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初中生的自尊发展、同伴接纳对学业成绩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由祖辈来抚养孙辈,即“隔代抚养”,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因为每个隔代抚养的家庭都不一样,不仅祖辈抚养者的气质、文化程度、观念、能力不一样,而且祖辈与年轻父母之间的互动质量也不一样。虽说隔代抚养有可取之处,但我们发现,农村祖辈抚养幼儿总体上讲还是弊大于利,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为此,我们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由于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极大的差异,与同龄班幼儿相比,混龄班幼儿同伴关系的结构更加复杂、多样。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采取同伴提名法和教师提名法,从两个视角对X幼儿园的混龄班29名3-6岁幼儿的同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不同年龄幼儿的同伴接纳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5-6岁幼儿的受欢迎度和同伴接纳度最高,4-5岁幼儿同伴接纳水平最低;第二,在性别选择上,4-5岁幼儿和5-6岁幼儿出现同性选择偏好,3-4岁幼儿则倾向于选择异性同伴;第三,在年龄选择上,混龄交往关系网络已经形成,75.8%的幼儿交往了异龄朋友;3-4岁幼儿与5-6岁幼儿的同龄朋友连接占绝对优势,但是4-5岁幼儿则以异龄交往为主;第四,幼儿同伴交往以单向选择为主,双向选择形成的关系紧密的友谊相对较少;第五,不同年龄幼儿之间的互动相对充分,班级中界限明确、清晰的小群体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8.
隔代抚养是我国当今家庭重要的抚养模式之一。幼儿期是儿童良好社会性行为形成的奠基时期。隔代抚养人的重视、发挥幼儿园的专业优势、构建社区机构立体网络等,是促进隔代抚养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抑制控制、情绪调节策略对幼儿的个性、行为和规则意识、同伴关系等社会性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4~6岁幼儿抑制控制、情绪调节策略及同伴接纳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中班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能显著正向预测同伴接纳,与自我安 慰策略成显著正相关,与发泄成显著负相关.大班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与情绪调节策略无显著相关,与同伴接纳能力呈显著正相关.(2)中班幼儿的抑制控制通过发泄策略这条路径间接影响了同伴接纳.  相似文献   

10.
以90名高中生为被试,考察了心理理论能力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升高,高中生的心理理论水平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高中生心理理论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同伴接纳类型高中生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同伴接纳类型不能很好地预测心理理论能力,而心理理论能力总分能显著地预测高中生的社会偏好和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主要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5-6岁单纯性肥胖儿童及对照组儿童的自我概念发展状况进行测查和分析,结果显示:(1)在同伴接纳维度上,肥胖组幼儿自我概念内部评价得分与外部评价得分存在显著差异;(2)在认知维度上肥胖组幼儿进行内部评价时,女性幼儿得分低于男性幼儿,存在显著差异;(3)在母亲接纳维度上,无论在内部评价还是外部评价中,重度肥胖幼儿与轻、中度肥胖幼儿虽无显著差异,但是其得分在内外部评价时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修订的小学儿童母亲抚养困难问卷,选取山东省四地区城市和农村小学儿童母亲共728名为被试,考察了母亲感知到的抚养困难与一系列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量表总均分以及认知学习,自我价值两个维度上,母亲感知到的抚养困难母亲职业类型,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家庭经济收入的不同而存在极其显差异;从父亲的职业来看,在自我价值,认知学习两个纬度上,母亲感到的无养困难因父亲职业不同而存在显差异。儿童的年级,孩子的性别是否与父母的期望一致,教育投入等因素对母亲感知到的抚养困难无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修订的小学儿童母亲抚养困难问卷 ,选取山东省四地区城市和农村小学儿童母亲共 72 8名为被试 ,考察了母亲感知到的抚养困难与一系列相关因素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在量表总均分以及认知学习、自我价值两个维度上 ,母亲感知到的抚养困难因母亲职业类型、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家庭经济收入的不同而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从父亲的职业来看 ,在自我价值、认知学习两个维度上 ,母亲感到的抚养困难因父亲职业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儿童的年级、孩子的性别是否与父母的期望一致、教育投入等因素对母亲感知到的抚养困难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四二一"家庭结构假设一直为学者和社会媒体所关注,并用于说明和探讨家庭养老压力问题。然而,本研究通过建立"长时距"和"短时距"的家庭生命历程发现,由于家庭成员之间年龄差距的存在,使得第一代和第三代不可能如"四二一"假设所预言的那样同时成为第二代的"抚养客体"或"被抚养者"。相反,老年人在家庭发展过程的大部分阶段都扮演着"抚养主体"或"抚养者"的角色。并且,不同代际家庭成员在这两个角色之间的"交替扮演"使得家庭中实际压力并没有如"四二一"假设所预设的严重,即便是家庭中第四代和第一代同时存在,家庭成员也可以自动"分化"为两个抚养主体,以分工合作的方式来实现家庭对两类"高依赖"人口的照顾和抚养,从而缓解每一个个体所必须面临的实际压力。因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少出现"四二一"理论假设当中所谓的"沉重的负担"。相反,这种将人口抚养比概念"微观化"的理解过程,不仅忽略了家庭成员的能动特征,而且还夸大了家庭养老压力,更加将家庭"养老问题"扩大化。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9,(75):165-166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是三代同堂的现象,年轻人的工作生活压力随之增大。同时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客观事实,越来越多的老人为了儿女能轻松些,自己的老年生活丰富些,同时还有对孙辈的爱,默默就承担起照顾孙辈的责任。在中国,隔代抚养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普遍教养方式,随之我们也会更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在孩子隔代抚养中社会性发展的各方面影响情况。在隔代抚养与幼儿社会性发展这一问题的相关研究中许多学者关注点大多都是在孩子身上所呈现出来的一些负面的问题,而对祖辈家长的直接研究并不是很多。所以本次论文从祖辈家长的角度出发,探讨祖辈家长的隔代抚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隔代抚养又叫祖辈抚养,在中国,隔代抚养现象普遍存在。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良好社会性行为形成的奠基时期。在此种抚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方面容易产生一系列问题。隔代抚养人的重视、发挥学校的专业优势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加强探索研究,是促进隔代抚养下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用问卷法和同伴提名法对876名小学生的亲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亲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与小学生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各变量的不同水平之间儿童孤独感存在显著差异;亲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对儿童的孤独感有较大的预测作用,但在不同性别、年级水平上又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5年数据,研究了当前国家农村老人承担隔代抚养现状以及该经历对农村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数据显示,当前农村家庭中老人夫妻双方共同参与为隔代抚养主要模式,女性在隔代抚养中参与较多;相当比例的农村老人在隔代抚养中完全承担了抚养人责任,甚至存在老人同时抚养多个孙子(女)的情况。研究发现,隔代抚养行为较普遍地对农村老人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但较高强度的抚养对老人心理健康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儿童的情绪理解与同伴关系一直深受研究者的关注,面部表情作为情绪的一种外在表现,对推测儿童的情绪状态起着重要的作用。大班幼儿在面部表情识别的正确率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对四种基本情绪的识别顺序为高兴>惊讶>生气>伤心,不同性别的大班幼儿在面部表情识别的反应时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大班幼儿面部表情识别的反应时与同伴接纳类型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实现特殊需要幼儿的社会参与是学前融合教育的目标之一,这使得特殊需要幼儿的社会参与状况成为衡量学前融合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以来自H市14所幼儿园42个融合班级的89名特殊需要幼儿及其1133名同班普通幼儿为调查对象,基于同伴社会计量报告以及教师对特殊幼儿互动的评估,从同伴接纳、友谊/社会关系、同伴互动三方面考察特殊需要幼儿社会参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特殊需要幼儿社会参与状况总体堪忧,同伴接纳水平总体较低,消极互动水平较高且积极互动水平很低;个人维度中的外化问题行为和性别可以预测特殊需要幼儿社会参与,女童比男童更容易被同伴接纳,问题行为严重的幼儿则更容易被拒绝。提升特殊需要幼儿的社会参与,需要加强幼儿园资源教室建设,改善特殊需要幼儿的问题行为,强化家庭、幼儿园以及康复或干预机构之间的合作,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