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的精神》是瞿秋白同志一九三三年四月以何凝笔名撰写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的第三部分。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三年瞿秋白同志在上海与鲁迅先生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粉碎国民党反革命文化围剿,结成了崇高的革命友谊,建立了丰功伟绩。当时在白色恐怖统治下,秋白夫妇先后二十多次转移避难,鲁迅为了秋白夫妇的安全,亲自在北四川路日照里为秋白夫妇租了一个亭子间。就在这狭小的亭子间里,秋白为了防备特务的追踪和邻人的怀疑,白天装病卧床阅读鲁迅的《杂感》,晚上伏案写作,以四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精神》是一篇理论性很强的文艺思想评论,对高二学生来说,是一篇难度较大的教材。这就要求在教法上突破旧框架。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教学过程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设想以练为中心环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拟出课型结构如见下表:  相似文献   

3.
鲁迅杂文艺术枝谈马先娟鲁迅是我国现代杂文的宗师,他把杂文创作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为这种文体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鲁迅从1903年开始发表杂文,到1936年10月逝世为止,他奉献给读者的杂文有16个结集本,共700余篇,100多万字。这些杂文深刻反映...  相似文献   

4.
【总体阅读思考】一、这篇课文节选自瞿秋白哪一篇重要论著?它在原文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二、这篇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的? 三、这篇课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阅读入门指津】一、节选自《<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该序言的最后部分。《<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一篇全面论述鲁迅思想发展历程和评价其杂文的战斗意义的大块文章,全文由八个部分组成。节选的这部分,则是在对鲁迅做了全面论析的基础上引出的结论,概括、提炼出表现在鲁迅身上的“宝贵的革命传统”——鲁迅的精神。这一部分在《序言》中处于总结、收束全文的重要位置,是作者评价鲁迅的观点的升华,起着高屋建瓴、统摄全篇的作用。二、课文第一段加着重号的长句:“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  相似文献   

5.
他用一生奋斗铸就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6.
这部书包括两位作者分写的四十三篇文章。作者就《作品与孩子》、《共性与个性》、《写事与写人》、《美与丑》等问题,紧密结合艺术实践,从辩证法的角度,用随笔的形式,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文笔清新,娓娓道来,于轻松活泼之中,探讨艺术  相似文献   

7.
1、逆子贰臣:逆子,即叛逆不孝之子。贰,背叛的意思。贰臣,封建时代称前朝的大臣投降新朝又做了官的人。清朝乾隆弘历年间,统治者为了提倡忠于皇朝的封建道德,曾敕编《贰臣传》,将降清的明朝官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中心是总结鲁迅思想的发展过程,分析他的革命精神,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全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节):概括总结了鲁迅思想的发展过程。本段中打着重号的文字就是论点的引出。这句话是并列复句,第一层次是讲他思想发展的质的飞跃:“进化论”与“阶级论”是指世界观的转变;“逆子贰臣”与“友人”、“战士”是指立场的转变。第二层次,是讲他思想和立场变化的时间跨度和主客观因素,并作了总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论鲁迅》(初中语文第五册)是一篇具有独特风格的议论文,也是初中三年级学生着重培养议论能力、掌握论点和论据知识的典范教材。弄清它的结构情况,对于理清文章的逻辑思维过程,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进而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很大好处。特殊的引论段落《论鲁迅》一文(除开头的呼语“同志们”外)共七个自然段。如果把第一、二自然段作为课文的第一部分,即作为全文的引论部分,并且概括它们的意思为“从阐述陕北公学的任务入手,联系到纪念鲁迅先生的重要意义”,这未尝不可。但是,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分析,就可以看出,这两个自然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第一自然段是一个笼括全文中心,含有完整的议论因素的特殊的引论段落。  相似文献   

10.
一本篇摘选自《〈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序言》不是一篇泛泛而谈的随感式的文章,而是瞿秋白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对鲁迅思想和鲁迅杂文进行深入分析的一篇作家和作品论,它对中国新文化新文艺的思想斗争作了一次概括的历史的论述,指出辛亥革命前后到1932年间中国文化思想战线上的斗争演变,从而深刻地阐明了鲁迅的思想发展道路和宝贵的战斗传统,以及鲁迅杂文  相似文献   

11.
现行统编高中语文第三册的阅读课文中选有瞿秋白同志的《鲁迅的精神》,本来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它节选自《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对帮助青年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战斗精神,有很大的教益。它本来是一篇传统教材,在五十年代及六十年代前半期均作过高中课文。十年浩劫中,有人对瞿秋白同志进行恶毒的攻击和诬蔑,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被诬为叛徒,极尽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之能事。这篇文章自然受到批判和淘汰。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  相似文献   

12.
13.
一.关于本篇课文作者瞿秋白同志的简要生平; 瞿秋白(1899—1936)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重要领导者;现代著名的作家、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1899年1月生于江苏常州一个没落地主的书香人家,父亲以教书糊口,母亲能诗善文,对他后来喜爱文学有重要影响。1917年,秋白同志考入北洋军阀政府外交部主办的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俄语,当年就开始翻译普希金、果戈理、托尔斯泰等俄国诗人和作家的作品。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参加组织、筹办刊物、撰写文章,宣传新文化运动。1920年,他以北京《晨报》记者的身份,到十月革命的故乡苏联访问。在苏联,他接受了马  相似文献   

14.
"风筝"的象征含义 陈曦 阅读鲁迅先生的《风筝》一文时,我突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作者以"风筝"为题,仅仅因为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还是另有原因?在我看来,"风筝"不仅是线索,而且在文中反复呈现,表达一种或多种情感,说它是一个富有象征意味的意象,或许并不牵强.  相似文献   

15.
诗歌《有的人》是臧克家为了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歌颂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和“情愿等待地下的火烧”的伟大品格。在《有的人》中,作者构建了二元对立的模式,形成了两类人,通过对这两类人有不同下场的描述来告诫世人。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人民,应该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试谈学习鲁迅精神的现实意义●中国民航协会黄克恭半个世纪前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于鲁迅的重要论述:“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  相似文献   

17.
《野草》是鲁迅个体精神复杂性最典型的显露,光明和黑暗、绝望和希望、出世和入世,这样的二元对立在《野草》中全面展开,显示出鲁迅精神世界的多层面。从谱系学角度读解《影的告别》,可以看到鲁迅的四重主要的影,也就是四种有生命力的精神:儒家,道家,佛教,西方式个体精神;这四种大的文化多元共生,取长补短,共生生长出鲁迅的精神。鲁迅在《野草》中显示出这样的两面性:绝望的虚无感与反礼教精神;同时他对传统文化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8.
讽刺可以说是鲁迅从事文学创作的一个主要的艺术手法,本文结合小说《呐喊》来谈谈它的艺术特色——讽刺。从日常生活着手,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精神体系的认识使鲁迅的讽刺指向自身,这是根源于对自己民族的无法言说的爱,是自我精神的觉醒与反思,嘲讽与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从《三王墓》到《铸剑》的演义,反映了“历史中间物”的清醒意识和历史使命感;着重体验牺牲自身达到与旧世界消亡的目的;明知前面是“坟”而勇往直前的伟大人格.文中对“闲人”、“国王”的憎恶,表达了作者复仇的主题;而黑色人的行为和歌唱,使他的复仇具有深广的社会内容,同时具有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五年第十期《中学语文》刊登了陈迅同志的《关于<论鲁迅>的论点》一文,陈迅的观点,我认为值得商榷。既然“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那么,一篇议论文必定是感时、感事,有针对性而作的。明确写作的背景、目的,对搞清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很有必要的。《论鲁迅》是毛泽东同志在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他讲演的对象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