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燃料电池汽车为基础,提出了一款以燃料电池为主要电源,蓄电池和超级电容为辅助电源的插电式燃料电池客车设计方案。以某型城市公交车为设计对象进行参数设计,使用CRUISE仿真软件在中国典型城市道路循环工况下对动力性、经济性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2.
邓敦杰  李鹏  姚建明 《科技通报》2022,(9):31-35+40
考虑到传统方法在校正电动汽车动力电池SOC估计误差时存在校正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SOC估计误差校正方法。根据1阶RC模型和2阶RC模型的电路结构,推导得到动力电池等效电路的连续状态空间,结合动力电池输出电压与输入电流之间的数学关系,构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等效电路模型,通过确定模型参数的更新区域,初始化处理参数识别程序,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设计动力电池模型参数识别算法,利用粒子群算法计算动力电池SOC估计误差校正系数,实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SOC估计误差的校正。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恒流放电工况、电流剧变的FUDS工况和电流剧变的DST工况下,可以提高SOC估计误差的校正精度,从而减小了动力电池的SOC估计误差。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保电动汽车在高寒地区安全运行,研究以国家标准为依据,以高寒地区气候特征为测试环境,以西藏新能源检测中心动力电池测试平台为基础,对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开展容量实验、功率内阻实验、高低温启动功率实验及能量效率实验等系列电性能测试试验。并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整理,总结不同测试工况下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的工作规律,以便掌握在高寒性气候条件下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相关电性能参数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子,为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在高寒地区的适应性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推广与普及,我国动力电池的数量与日俱增,并且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将会出现大批量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要求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因此,发展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关键技术具有重大的意义.针对梯次利用的主要问题及技术难点进行研究,介绍国内外一些储能示范应用的工程,对梯次利用中SOC、SOH、SOF电芯筛选技术及均衡技术等关...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6,(17)
本文介绍城市纯电动公交车目前的应用现状,以南京比亚迪K9纯电动公交车为例,对该车安全性能、电池布置、电池标准、充电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动公交车动力、安全性能及使用性能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实际的应用中与传统电池相比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如放电电流密度大,容量大电压高等参数特点,目前越来越多的被用于各种用电设备中。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使用中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由于锂离子电池对过充电现象的敏感度较高,所以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负极材料的选用以及电池的制造工艺和电路控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次来降低或避免电池使用过程的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目前,PTC型热敏电阻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保护电路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在电路中加入PTC可对电池充放电的电流、电压等技术参数实时监测,有效提高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及使用能效。  相似文献   

7.
魏晓旭  陈勇 《科技通报》2019,35(5):199-203
为研究变速器应用对纯电动物流车性能的影响,以某款无变速器的纯电动物流车为目标车辆,在其动力系统中使用两挡变速器,根据目标车辆整车参数和设计要求对动力系统进行再匹配。利用CRUISE模拟分析软件建立目标车辆和两挡纯电动物流车整车仿真模型,进行动力性仿真和特定循环工况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纯电动物流车动力系统中使用两挡变速器后,可降低车辆对驱动电机和动力电池的要求,并且有助于延长车辆的续驶里程,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8.
对电动公交车运行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新能源公交车运行性能的综合对比评价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为电动公交车的进一步完善和大规模的生产推广积累基础数据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创新驱动发展,专利成果的转化是产业化发展的助推器。采集国内外锂离子动力电池专利信息,分析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情况。借助广东省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对国内动力电池材料和管理系统专利信息进行采集分析,深度剖析国内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的关系,为锂离子动力电池发展技术路线做出预测和建议,同时为锂离子动力电池企业发展和相关科研机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董超  刘玉国  宋微 《现代情报》2014,34(6):132-138
动力电池是指可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等电动设备及工具提供动力,并具有高能量和高功率的蓄电池。目前动力电池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研究热点。随着汽车的大量增加,石油资源的不断减少以及城市尾气污染的日益加剧,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随之而来的,对于新能源交通工具的研究也得到广泛的重视,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被放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本文从专利分析的角度分析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状况,从而对动力电池的技术领域选择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以磷酸铁锂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从自主设计的电化学-电路等效模型的建立与优化入手,分析电池模型参数的特征;在无迹Kalman滤波(UKF)算法应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双UKF(D-UKF)的新型SOC/SOH联合估计方法研究,即利用电池单体荷电状态(SOC)评估电池健康状况(SOH)。实验结果显示,新方法具有较高的估计精度和较快的估计速度,对于提高电池组的能量储存能力、利用率和循环寿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锂离子动力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使用寿命较长,而且在工作状态中有着较大的温度范围,因而其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一般将金属锂作为负极,并将SOCL2、MNO2等作为正极,在手机、计算机、摄像机等设备中都有着较好作用,而且与铅酸电池、镍氢电池等相比,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压较高,因而能释放较大的能量,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在实际生活中有着较大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汪秋婷  戚伟  肖铎 《科技通报》2021,37(8):46-50
提出小型纯电动无人机(UAV)锂电池状态估计方法的模型建立、算法推导和实验验证,该方法基于电池简化模型,准确估计荷电状态(SOC)和放电终止时间(EOD),并预测无人机未来功率消耗.本文创新点包括:基于模型理论搭建预测体系结构,对锂聚合物电池进行建模;基于锂电池简化模型,引入人工进化算法获取电池负载、温度和SOC值之间的相关性;基于贝叶斯估计方法,设计外部反馈校正回路(OFCL),调整过程噪声方差值,减小估计偏差值,补偿动态系统初始值;利用电池模型参数和SOC估计值,建立无人机功率消耗模型.通过应用于四旋翼纯电动无人机实际工况表明,新方法估计精度高和鲁棒性好,能够实现无人机最佳目标任务规划和飞行计划.  相似文献   

14.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重量比能量的突出优点,但至今尚未得到电动汽车市场认可。除了价格高和安全性隐患是锂离子动力电池众所周知的上市阻力外,还有高内阻、低温时容量快速下降、耐过充电和过放电能力差。这些因素使电动车起动性能差、行程没有预期的长、运行时温升高,并且电池组使用寿命大幅度缩短。对锂离子动力电池要尽可能实事求是地评价它的优点和缺点,同时要加强基础研究,开发新的电极材料,使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性能满足市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直接能量来源,对整车的安全性和耐用性起到决定性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和使用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以热失控为代表的动力电池安全事故频发,严重限制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普及。因此,深入研究动力电池热失控机理并优化相应的热管理技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现象出发,系统总结热失控的演化过程,阐明机械、热、电及内短路导致电池热失控的机制。基于此,本文全面总结目前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的研究思路,并对未来提高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的策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提高,动力电池的研究变得尤其重要。基于动力电池产业链,通过专利视角分析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从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中的关键材料出发,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负极材料、隔膜及电解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发展正极材料是大幅度提升动力电池比能量的首选,其将朝着高电压、高容量的方向发展;发展硅基负极材料成为行业共识。接着结合动力电池产业链中下游的关键技术,对动力电池匹配与优化、电池制造工艺及电池回收与梯级利用给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利波  马洁  金伟 《内江科技》2010,31(10):55-55,37
通过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组分的分析,探讨了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化成及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且将化成中电池出现冒烟、气胀、自燃等恶劣现象出现的原因,提出了具体的预防和改进措施:通过机理型分析出现极端情况的原因,消除人们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的疑虑。  相似文献   

18.
锂离子动力电池专利信息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锂离子动力电池领域的专利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揭示当今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研发现状,指出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为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03年,锂离子动力电池纯电动轿车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程树康教授和杨世彦教授等研制成功。该车以红旗“世纪星”为车体,所用的感应电动机均由程树康教授的科研团队研制。电动车多次在京哈路段进行试车,最高行驶速度为每小时150公里.一次充电续驶里程为320公里,主要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行规范中只考虑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以1C倍率电滥用的问题,提出基于非标准工况的长时间及高倍率电滥用测试策略,并应用于方形锂离子电池温度场数值模拟,分析其在电滥用条件下的温度变化与分布。结果表明,在方形电池底面绝热的情况下,温度最高点位于底面中心,最低点一开始在负极极耳,后转移至近负极的角点。随着时间增加,电池温升速率和最大温差增加速率逐步减小。相对于标准1C电滥用工况,文章所提出的非标准电滥用工况对于快速发展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要求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