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结合包容性创新能力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价值,在既有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包容性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运用民族七省区“十二五时期”面板数据对我国民族地区包容性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测度,获得各地区综合能力指数;回归再检验结果显示,高速公路密度和外贸依存度对区域包容性创新能力存在正向作用,建议民族地方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拓跨区域经济合作,同时加快城镇化建设并稳定一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以因地制宜地提升当地包容性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探索性地从包容性创新主体、需求、支撑条件、环境和产出五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包容性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利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对中国31个地区的包容性创新绩效进行测度。从评价结果上看,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包容性创新绩效呈现梯次下降的趋势。此外,本文利用2008-2011年的省域面板数据对包容性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个地区的包容性创新能力与本地经济水平、开放程度、产业结构有密切的联系。并非经济越发达、越开放的地区包容性创新能力越强。相反,经济的发展应该更加关注农村地区的发展,尽量缩小城乡差距。同时,应该保持合理的产业结构,构建均衡的区域创新体系,避免资源配置极化。  相似文献   

3.
单德朋  郑长德 《软科学》2012,26(2):46-51
借鉴现有研究给出了适宜测度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指标体系,利用相关数据对2005年和2009年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的完成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变异系数对西部民族地区内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差异进行了识别,并对西部民族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行了分析。结论显示:2009年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的完成水平相较于2005年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内部差异略有下降,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有增大的趋势。最后对西部民族地区完成全面小康进程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定价:118.00元(包括邮费)内容简介《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3)是以中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主题的综合性、连续性的年度研究报告。本报告(2013)以区域创新体系理论为指导,通过"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多年形成的评价方法,利用大量的研究统计数据,权威性、综合性、动态地给出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创新能力排名和各项创新能力分析,为地方政府了解本地区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本报告在历年报告的基础上,推出了以包括性创新为主题的研究报告。报告建立了一个包容性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了政府在推动包容性创新方面的作用,企业推进包容性创新的实践,评估了高校面  相似文献   

5.
对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能力的评价与测度旨在解决长株潭区域协同创新的现存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能力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总结了我国学者在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及其量化权重、测度方法和评价模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现有的评价体系中存在"重创新能力,轻协同能力;重精细量化,轻宏观粗判;重正面测度,轻负面考量;重理论价值,轻实用价值"的偏差,并对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和评价方法的选用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区域创新测度的新探索——三螺旋理论视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我国区域创新战略的推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测定和创新过程的监测日益重要,只有进行深入的创新测度与评价,才能更好地实现创新驱动经济的发展方式转变。然而目前国内对区域创新测度的研究缺少基础理论指导和切合实际的测度方法,特别是在省市级层次。本文提出基于区域创新系统概念,采用三螺旋理论作为基础理论,综合借鉴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测度方法,尝试设计合适的指标体系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和功效进行详细的测度,为进一步开展区域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背景,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采用CRITIC-熵值法组合权重与TOPSIS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2013-2018年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指标体系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企业的数字水平与智能程度的提升,创新能力和绿色发展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高技术制造业等高端制造业引领发挥作用不够,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有待强化;从发展趋势上,整体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分地区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正态分布,呈现"东强西弱"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基于此,提出推进"新基建"建设步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完善数字转型治理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凤朝  孙玉涛 《科学学研究》2009,27(11):1749-1755
在FP&S和M&J模型改进的基础上,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三个维度建立国家创新能力构成的三维模型,以三维模型作为理论依据,借鉴已有的国家创新能力测度方案,构建国家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中国和创新型国家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测度;在综合测度的基础上,提炼出表征国家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运用核心指标对上述国家创新能力进行了二次测度。两步测度的结果显示,可以运用少数核心指标对国家创新能力进行测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政治沟通确立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理念,在此前提下建构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制度体系,不断消除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人群之间参与社会发展、分享社会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是包容性增长的基础和前提.在包容性增长视野下,对于多民族聚居、地区之间自然人文差异巨大、现代化发展滞后的甘肃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言,加强政治沟通意义重大.甘肃民族地区政治沟通工作的开展要从抓教育入手、从抓学习开始,加强制度建设,以调查研究为抓手,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10.
以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度42所(其中,5所高校数据缺失)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技术转移效率,并运用Malmquist指数对高校技术转移效率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双一流"建设高校技术转移总体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东、中、西部地区"双一流"建设高校技术转移效率区域差异明显;"双一流"建设高校技术转移Malmquist综合指数呈正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逐步降低,且技术效率变化是造成Malmquist综合指数波动的主要原因.高校科研发展应与地方支柱产业紧密结合,优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加强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科技交流与合作,通过政策支持或基金引导,鼓励中、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设立国家高校技术转移中心.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民族地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类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提出了创新适宜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措施,创新实验实训培养机制,满足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本科学历(学位)+职业技能素养"应用型高职业技能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发挥区域教学资源优势,凸现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在加速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必将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城市化建设步伐。西部民族地区城市化建设必须立足于民族多元和文化多样的区域特色,注重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增加城市化建设中的文化含量。  相似文献   

13.
国家创新能力测度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家创新能力测度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监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对国家创新能力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接着选择9套有影响的国家创新能力测度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了每一套方案的特点和方法论内涵;最后从国家创新能力测度与创新型国家评价的区别和联系、国家创新能力测度的指标体系设计、基础数据支撑、测度结果分析和应用等方面探讨了国家创新能力测度的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3—2020年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了数字经济和区域创新能力的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对区域创新实力、创新效率和创新潜力均有显著积极作用。同时,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不仅提升本地区的创新能力,而且能够带动邻近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是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创新能力的两条重要路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西部地区创新能力的改善效果显著。研究结论为新时代促进区域创新空间优化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分析民族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存在问题,提出提高民族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幼儿区域活动的有效创设,是促进幼儿有效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民族地区幼儿园在区域活动的实施中,以民族文化为导向,盘活了僵化的区域活动。本文立足云南维西傈僳族的民族文化特色,从"以民族文化元素为载体""以民族文化节日为依托"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民族文化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创新系统的两个关键子系统,区域创新系统绩效的高低取决于区域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两个子系统间的协同耦合.从系统协同论思想出发,通过构建区域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度及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综合测度区域创新绩效水平,并以河北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西部民族地区是个自然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厚、历史文化悠久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产业结构的调整、民族文化的重建等。但是大量的旅游人流带来外来文化,涵化了本土文化,使本土原生文化产生很大的变异。本文从西部民族地区在节庆、婚俗等文化旅游的变异现象出发,分析这种文化旅游的异化对该区域旅游业的影响,并探讨了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双赢"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量化创新能力对于明确现状从而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意义重大,但基于地级市视角对创新能力进行全方位的测度仍较为缺乏。本文构建了包含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创新成果3个一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运用2015年数据对289个地级市的创新能力进行测度,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考察其空间分异。结果表明:地级市创新能力与行政级别关联紧密,创新能力最强的地级市往往是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地级市创新能力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创新能力总体上由东部向中西部地级市梯度递减;创新能力最强的地级市全部位于东部沿海,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高校技术创新绩效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民族地区高校是区域创新重要主体,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力量。论文首先构建民族地区高校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民族地区高校技术创新绩效进行定量分析,最后提出促进民族地区高校技术创新绩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