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文宇宙     
正太阳针状物的产生机制和加热过程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田晖教授与合作者利用大熊湖天文台1.6米口径太阳望远镜和空间太阳观测卫星提供的数据,在日冕加热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其研究揭示了太阳针状物的产生机制和加热过程。研究论文发表于Science。研究发现不同极性磁场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与针状物的产生紧密相关。这些针状物通常产生于太阳上一种对流单元边界处的强磁场区域(称为网络组织)附  相似文献   

2.
天文宇宙     
《科学中国人》2023,(1):12-13
<正>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讲席教授、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柳卫平带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中国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装置合作组,对关键核天体反应19F揭示古老恒星钙丰度之谜(p,g)20Ne进行了反应截面的直接测量,将测量范围推进到世界最低能区,并发现了一个新的共振,解释了宇宙中已知最古老恒星(SMSS0313-6708)的钙丰度起源问题。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Nature)。作为JUNA实验装置的首批成果之一,19F(p,g)20Ne实验的成功开展证明了JUNA全面具备了进行深地核天体物理研究的能力。这项研究为未来的核天体物理学研究提供了新途径,包括实验物理学、恒星建模及观测等。  相似文献   

3.
天文宇宙     
正西藏ASγ实验发现超高能宇宙线加速候选天体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国内12个合作单位及日本东京大学宇宙线研究所等16个日方合作单位联合,开展西藏中日合作ASγ实验。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 Astronomy。西藏中日合作ASγ实验位于海拔4300米的西藏羊八井,始建于1989年。2014年,中日合作ASγ实验团队在原有的宇宙线表面阵列的地下增设了创新型的地下缪子水切伦科夫探测器(4500平方米)。合作团队利用我国西藏羊八井ASγ实验阵列,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距地球2600光年的超新星遗迹SNRG106.3+2.7发射出超过100Te V(100万亿电子伏特)的伽马射线。此次重要发现是中日合作双方30年持之以恒的创新结果。  相似文献   

4.
天文宇宙     
正首次在河外星系中探测到氧气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王均智等与国内外合作者首次探测到银河系外的氧气分子,这些氧气位于5.6亿光年之外的类星体Markarian 231(简写成Mrk231)内,也是科学家迄今为止在太阳系外探测到数量最多的氧气。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Astrophysical Journal。对于Mrk 231中探测到的更多数量的氧气分子,很可  相似文献   

5.
宇宙天文     
<正>西藏ASgamma实验发现迄今最高能量的宇宙伽玛射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日本东京大学宇宙线研究所共同主持的西藏羊八井ASgamma实验发现迄今为止最高能量的宇宙伽玛射线。研究成果发表于Physical Review Letters。这些宇宙伽玛射线来自蟹状星云方向,能量高达450TeV(4.5×10^14电子伏特),比此前国际上正式发表的75TeV的最高能量高出5倍以上。这标志着超高能伽玛射线天文观测进入到100TeV以  相似文献   

6.
天文宇宙     
正热木星大气组分研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陈果副研究员与西班牙加纳利天体物理研究所等同行合作,在搜寻证认热木星大气组分的观测研究中取得进展。系列成果发表于Astronomy Astrophysics。热木星是一类在太阳系里没有对应体的系外行星,其质量跟木星差不多或者更小,半径通常比木星要大。由于离宿主恒星的距离还不到水星与太阳距离的四分之一,基本处于潮汐锁定状态,这类系外行星的向阳面受到了高强度的恒星辐照,  相似文献   

7.
天文宇宙     
正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发现首批"拍电子伏加速器"和迄今最高能量光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的LHAASO国际合作组完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在银河系内发现大量超高能宇宙加速器,并记录到能量达1.4拍电子伏的伽马光子(拍=千万亿),这是人类观测到的最高能量光子,突破了人类对银河系粒子加速的传统认知,开启了"超高能伽马天文学"时代。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LHAASO尚在建设中,这次报道的成果是基于已经建成的1/2规模探测装置在2020年内11个月的观测数据。LHAASO是以宇宙线观测研究为核心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可以全方位、多变量地测量宇宙线。  相似文献   

8.
天文宇宙     
正星系团纤维状冷气体形成机制研究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系科维理所邱宇博士领衔一项研究,关于星系团模拟揭示包含宇宙尘埃的纤维状冷气体结构的形成。研究论文发表于Nature Astronomy。数值模拟研究首次揭示了活动星系核反馈所驱动的、由内而外的气体外流是该纤维状结构形成的关键。初始温度在一万到一千万开尔文的气体外流的冷却时间小于它们上升到最大高度的时间,因此在外流路径中自然形成纤维状冷气体。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结构与天文观  相似文献   

9.
宇宙学是一门涉及大量观测数据的学科,天文观测数据的测量精度对宇宙学的发展有所限制。针对宇宙加速膨胀的现象,从天文观测方面进行验证,涉及到Ia型超新星样本、高精度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重子声学振荡等。笔者利用最大可能性的原则,探讨观测数据对宇宙学模型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正>毁灭宇宙?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如此迅猛,不经意间,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了毁掉整个地球、或者至少毁掉我们自己的能力,不管是通过核武器还是通过破坏环境。科学家甚至预测,我们有能力把事情变得更加糟糕:我们可以毁掉整个宇宙!当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准备进行第一次粒子碰撞时,许多末日预言家就认为,这将会打开通往世界末日的大门,他们担心  相似文献   

14.
正1.高原世界最著名的天文台都是设在高原,如智利北部安第斯山脉的山间高原、海拔4200米的夏威夷莫纳克亚山山顶。气象条件和大气状况是影响天文观测的主要因素。海拔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烟雾、尘埃、水蒸气等造成的扰动也越小。尤其是位于安第斯山脉间的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万里无云、气流稳定,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天文观测设备便分布在这里的一座座山峰上。如66台高精度射电天文望远镜组成的阿塔卡马大  相似文献   

15.
随着2009年的来临,全世界的天文学家们正为国际天文年加紧准备。多达155个国家和地区携手把宇宙和地球拉得更近。在2009年的565天乃至更长的时间里,将要举办各种天文大事和活动,规模如宇宙一样壮观。2009国际天文年(IYA2009)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共同发起,主题是“探索我们的宇宙”。  相似文献   

16.
17.
《科学中国人》2009,(3):42-42
一个宇宙再游离过程,被认为是在宇宙足够冷却、以允许第一代恒星形成之后开始的。人们是通过观测在大爆炸之后不到10亿年形成的天体来研究这一时期的。红移值z=6.42的类星体SDSS J114816.64+525150.3的宿主星系就是这样一个星系.现在研究人员已用很好的空间分辨率对其进行了威像,显示了一个存在强烈恒星形成过程的巨大区域。  相似文献   

18.
广袤的宇宙,时空交织,遥远的天体,令人神驰遥想。自古至今,天文学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天文学历史。我们的先人在创立星象学说、制定历法、推算日月交食和发明天文仪器方面.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36年,南京紫  相似文献   

19.
20.
悠悠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4):I0013-I0014
腾讯科学讯(悠悠/编译)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智利双子星天文台最新红外线相机能够拍摄到天鹅星云和6000光年之遥的星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