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形态。文章对互联网精神及其内涵作了阐述和分析,对“互联网+”时代智慧城市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分析了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提出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是目标与道路的统一。并基于“互联网+”时代的背景和互联网精神,研究了智慧城市的价值生成及价值表达路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为我国制造业的创新性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引发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同时它对传统制造业的冲击和带动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以汽车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为切入点,从宏观角度探究了"互联网+"时代下中国汽车产业的变革,规划了未来汽车产业将沿着数据信息整合挖掘和系统平台综合搭建的方向深度发展的蓝图。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0,(7)
本文基于"互联网+"教育结合专业法学教育进行混合式研讨,以"互联网+"浪潮发展为大背景,研讨法学教育在"互联网+"教育中的挑战与机遇,在明确互联网与法学教育关系基础上,基于"互联网+"时代,针对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法学教育所带来的挑战,不仅在于重新诠释相应的宏观法理问题上,还在于展现微观的法律规范制定和运行的过程,有关部门给予了针对性的举措。"互联网+"时代所引领的新教育模式对法律制度的挑战及法律实务部门相应的举措,更需要法学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法学教育应发展互联网+技术和法学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作为具体承载方式,在现有法学课程中开设"互联网+"教育相应的网络法学、设置人工智能法学、数据法学类课程,践行"互联网+"教育完成相应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以达到对于"互联网+"教育在法学教育方向的研讨。  相似文献   

4.
生活在“互联网+”的路上 如今,“互联网+”正在悄悄进入人们的生活.回想一下,我们一天有多少时间被“捆绑”在智能手机承载的移动互联网上,6个小时、10个小时,还是更多? “吃完饭,总要愣会儿神.我打开手机,先给自己的手机充值,再回复了几封工作邮件,然后网购了我最喜欢的泰国椰子水和家里要用的一些日用品.抬头一看,不到半小时.我又拿起手机,准备找个电影.忽然感觉到,科技再这么发展下去,很多事不用下床就可以完成了.”白领小范感慨道.  相似文献   

5.
肖宏  马彪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0):1046-1053
摘 要 【目的】阐述学术期刊在“互联网+”时代应发挥的作用,展望学术期刊的发展前景。【方法】 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学术交流的新特点,揭示了学术期刊发挥功能的新背景;通过对一流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分析,借鉴国际先进期刊的经验,提出了学术期刊在“互联网+”数字时代应该具有的定位和功能。【结果】 传统的学术交流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具备了全新的模式,因此,学术期刊必须重新定位,努力成为创新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研究与交流、发布与反馈、传承与传播、学术与科普的及时融合。【结论】 学术期刊应该升级其传统作用,借助互联网技术,重新定位服务角色,未来应努力成为论题组织者和新闻发布者、科研过程监督者、学术成果把关者、权威专家评议中心、创新知识服务中心和学术观点聚焦中心,实现整体服务功能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6.
经渊  陈雅 《现代情报》2016,36(10):113-117
针对“互联网+”时代传统采访工作模式的适应性已暴露出种种局限,图书馆面临重新调适和变革的挑战的现状,探讨信息化环境下的图书采访模式。在总结国内外图书采访理论和实践基础上,指出现有图书采访工作面对的挑战,总结分析“互联网+”时代图书采访的基本特征,为图书馆创新发展模式、在变革中求发展、提升服务能力和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论文从挑战、机遇和动力3个维度论述了"互联网+"思维对情报学产生的变革。首先介绍了"互联网+"的内涵,接着从基础理论、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3个层面归纳了"互联网+"思维为情报学带来的挑战。其次从信息分布规律、情报分析技术和情报服务模式三方面介绍了"互联网+"为情报学带来的机遇。最后总结了"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信息需求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情报学发展带来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7,(2)
分析了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大数据、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等方面分析了"互联网+"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教学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广告+互联网成就了百度,传统集市+互联网成就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互联网成就了京东,传统银行+互联网成就了支付宝,传统的安保服务+互联网成就了360,传统交通+互联网成就了快的、滴滴,传统的红娘+互联网成就了世纪佳缘……不可否认,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深切地改变了我们生活.在“互联网+”的教育时代,语文课堂生态又有怎样的改变,语文教师又该以怎样的姿态迎接“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录井信息化工作现状基础上,指出录井信息化存在研发低水平重复、数据应用层次较低等问题,提出了建立适应"互联网+"的信息化研发与应用机制、开发远程智能录井系统、提高数据应用水平等录井对策。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将改变传统录井工作模式,延伸录井数据服务空间,实现录井由工程服务商向数据供应商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共享汽车模式的发展,滴滴快车为代表的打车平台迅速崛起,如何快速有效的抢占用户市场已经成为该类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利用灰色预测模型中的累加生成的方法对各平台最常使用的出租车补贴这一手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现有方案不仅不能有效缓解打车难问题,也不利于公司获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唐虹 《现代情报》2018,38(10):142
[目的/意义]通过此研究给图书馆跨界服务研究和图书馆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文章从研究城市图书馆跨界服务概念入手,在分析其动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图书馆基于服务集成的产业间跨界融合模式、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跨界服务模式和基于上下游协同的供应链跨界服务模式3种跨界服务模式,并根据功能的不同每种模式又可进行细分。[结果/结论]"互联网+"时代城市图书馆跨界服务是图书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正以不可预测的速度改变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中,“互联网+”成为推动变革的强大力量,教育也加入这样的变革大军之中,成为创新浪潮中的一支主力军. 那么,当教育牵手互联网和高科技,数字化及智能化究竟能为教育生态的变革带来哪些革命性的变化?在这一变化中,必须坚守怎样的初衷和核心?“互联网+教育”的未来又将被大数据如何优化?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7,(2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悄然而至。其虽然为我国的招商引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将就"互联网+"时代下招商引资新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7,(7)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互联网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互联网+”时代已经初步形成,并被广泛应用,由于“互联网+”时代网络在线教育的理念和宗旨,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将“互联网+”时代网络在线教育进行了综合系统的分析,弥补了一些在线教育的不足,促进“互联网+”时代网络在线教育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0,(8)
如何平衡"互联网+"时代和教育的关系成了教育行业的热门话题。我们开展了"互联网+"时代药理学作业改革活动,将药理学与日常娱乐活动相结合,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药理学作业改革活动行之有效,能够为医学生学习基础理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6,(11)
人类早已从工业文明时代全方位地步入信息时代。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技术力量不断推动人类创造新的世界。互联网正以改变一切的力量,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影响人类所有层面的深刻变革,人类正站在一个新的时代到来的前沿。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悄然到来,"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普遍深入,令中国职业教育也随之面临着空前绝后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现今"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之下,教育生态重塑和学习方式变革成为当下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主题词,也成为破解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难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笔者通过对"互联网+"时代的预测和对《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解读,从互联网+,管理会计,财务创新,价值创造4个方面,对如何加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医院财务管理创新进行了重点分析,提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医院财务管理的新路径及医院运营模式创新对医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飞速发展的经济的带动下,科技以及工业化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而近些年来,互联网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生活在当今的人们的生活,比如在"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子政务的建设。主要通过介绍"互联网+"的内容以及电子政务的内容,并探讨在"互联网+"时代电子政务建设的必要性,进而讨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提出解决对策,并重点探讨"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子政务的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的出现,赋予了图书馆新的生命,图书馆与"互联网+"的结合,拓展了图书馆服务的新理论,为图书馆的发展指引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