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不同的化学方法分析研究了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Salvia)79 种植物根的二萜醌类化合物,其中38种植物含该类化合物。经查阅文献并联系 它们的外部形态(具能育雄蕊2,并呈丁字形等)、根部的组织构造和地理分布的 特点,我们初步认为:鼠尾草属(Salvia)从野芝麻亚科(Lamioideae)中分出,成立 鼠尾草亚科(salviodeae)比较合适:二萜醌类化合物可以反映鼠尾草属植物的 亲缘关系,并能作为种的化学分类特征;有些种需在组、系的归属上作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蓝花鼠尾草组织培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花鼠尾草 ( Salvia farinacea.Benth)属唇形科( Labiatae)鼠尾草属 ( salvia) ,又名一串蓝 ,粉萼鼠尾草 ,原产北美 ( 3)。Salvia frinacea有二变种 ,一种是蓝花 ( Royal Blue) ,一种是白花 ( White) ( 6)。鼠尾草植物早被人们用来治疗各种疾病 ,近年来在临床、药理、化学和生药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取。研究鼠尾草的药用价值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和重视。组织培养已在科学研究和生产上开辟了令人振奋的多个新领域 ,成为举世瞩目的生物技术之一 ,尤其是在医药领域通过诱导愈伤组织分离提取生化物质。国内对同属的一串红 ( 1 )和丹参 ( 2 )组织…  相似文献   

3.
张一平 《资源科学》1997,19(6):48-51
通过西双版纳勐仑地区香荚兰种植地的调查,分析了香荚兰大规模种植的潜在风险,提出了初步对策,可供今后发展云南新兴产业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西藏林芝地区的鼠尾草植物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藏林芝地区自然环境优越,调查发现区域内分布有四种鼠尾草植物资源,其中以粘毛鼠尾草(Salvia roborowskii)和绒毛鼠尾草(S.castaneaf.tomentosa)分布较广。野外重点对后者进行了考察,表明该种喜一定光照,生长土壤疏松、深厚,有一定温度及肥力,土壤为砂壤土或壤土,在种内形态上表现出一定变化,该种种子萌发较容易,资源量较大,化学分析表明合一些药用成份,研究已显现出一定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西双版纳勐仑地区香荚兰种植地的调查,分析了香荚兰大规模种植的潜在风险,提出了初步对策,可供今后发展云南新兴产业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农牧交错带粮食作物,采用贝叶斯准则进行生态气候适应性多因子综合评价分析。初步分析得出粮食作物在半干旱、干旱环境的自然生态适应性,从而解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对农牧交错带进行了系统辨识。介绍了该地区各种作物种植优势问题,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良好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采收期迷迭香中的鼠尾草酸含量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运用打浆及超声波提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不同采收期的迷迭香中的鼠尾草酸含量动态变化规律,从而确定其最佳采收期.分析结果表明从7月份鼠尾草酸含量是开始下降到9月中旬降至最低,然后开始升高到10月中旬达到最高,从而确定最佳采收期为10月.另外鼠尾草酸含量变化可能与外界环境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8.
正同学们,当你们感到自卑时,会怎么形容呢?我们经常会说"就像路旁的一株狗尾巴草"。那假如说像纤细的老鼠尾巴草,会不会觉得更卑微?直接卑微到尘埃里去。不过,名为"鼠尾草"的植物才不会这么想呢!其貌不扬的鼠尾草可是草丛里的智者,这智慧来自它在传宗接代大业上深思熟虑后别出心裁的发明——操控杠杆。当我们人类啧啧赞叹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并利用这一原理设计制造机械时,岂不知我们脚下的鼠尾草早已灵活运用了几百万年。  相似文献   

9.
陕北种植业土地利用与农业投入关系的典范对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彤  江源  宋阳  和克俭 《资源科学》2005,27(4):56-62
本文在论述农业投入与种植业格局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基础上,以近50年的农业种植及其投入数据为依托,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分析陕北种植业格局的空间差异,以及延安地区种植业格局的时间演变,并分析不同时段、不同空间范围内农业投入与各类作物之间以及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得出如下初步结论:研究区北部种植条件较差,农业生产相对落后,表现为完全种植粮食作物,整体农业投入极少;研究区南部种植条件好,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量较大,农业生产发达,农业投入主要倾斜经济作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区种植业格局有待改进,经济水平高、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同时增加对经济作物的投入.在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的地区,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同时政府应当引导农民进入非农行业多渠道自主就业,增加农业以外的收入.  相似文献   

10.
在柑橘种植的过程中,各种条件对于柑橘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尤其以气象条件最为重要。本文结合重庆地区的气象条件,对该地区的四个主要柑橘种植地区进行了调查和研究,重点分析了气温、降水和日照对柑橘产量的影响,希望对该地区的柑橘种植有所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油橄榄于20世纪60年代被引进我国,迄今已有60余年的种植历史,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近年来,由于油橄榄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种植前景广阔,一些地区在政府相关部门指导下种植油橄榄,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介绍了油橄榄的应用前景,生长环境及栽培技术,旨在为油橄榄的种植、推广提供理论基础,促进油橄榄种植规模的扩大,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利用赤峰地区14个气象站1961年~2017年逐日气温、≥10℃活动积温资料,分析了赤峰地区年平均气温、≥10℃活动积温、无霜期日数变化趋势,依据无霜期日数与≥10℃活动积温建立气候种植区划模型。结果表明:近57年来赤峰地区平均气温升高了1.31℃,≥10℃活动积温升高了218.31℃,无霜期延长28d,这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区域响应所致。赤峰地区荞麦种植可以划分为低产区、中产区、高产区3个种植气候区,低产区和中产区主要以牧业为主,种植业所占比例较小,荞麦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高产区。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呼和浩特地区种植的常见6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农艺性状方面的差异,旨在为呼和浩特地区生产实践提供高产优质的苜蓿应用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通过对越冬率、生育期、株高、再生速度4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在6份苜蓿材料中,草原2号苜蓿和猎人河苜蓿农艺性状较好,可作为推广品种在呼和浩特地区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14.
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云南省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特别是傣族,通过对动植物的崇拜以及受民族宗教信仰、民族语言文字和民族伦理道德等的影响,产生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民族生态意识,形成了具有鲜明传统民族特色的人工种植农林生态多元组合结构模式,获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人类如何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范例。但近年来对云南南部少数民族地区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大规模开垦,已对其传统农林生态结构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亦就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呼市行政区域的扩大,1997年实有耕地面积达到346-37千hm2。农作物种植面积也达到279-8hm2,农作物主要种植有玉米、小麦、马铃薯、高梁、豆类等。1 呼和浩特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发展趋势分析近年来,呼市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扩大,马铃薯已成为呼市农业上主要种植作物之一,而且是本地区的优势作物。表1显示了呼市地区马铃薯20年来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统计调查。从80年代初开始直到1995年,马铃薯种植面积一直比较稳定在13千hm2左右。从1996年开始显示出这种发展趋势。马铃薯…  相似文献   

16.
山银花是治理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优良物种,种植山银花是充分利用山地特别是喀斯特地区资源,不仅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能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广西百色市种植黄褐毛忍冬规范化种植生产经验,介绍适合种植的山银花品种、繁殖方法以及种植、采收、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7.
王平 《资源科学》1985,7(4):83-88
臭瓜和西蒙得木是干旱地区潜在的资源植物,原产北美西南部荒漠地区。臭瓜的果实含蛋白质,种子可以提取食用油,根部含有丰富的淀粉,作为一种食源和能源植物,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1981年,我所从美国亚利桑那索取了少量臭瓜种子,经过在北京等地作了几年的连续试种观测,初步证明它在我国部分地区有希望发展种植。西蒙得木种子能提取液体蜡,是鲸油的代用品,为适应当今高速发展的航天工业对鲸油的迫切需要,一些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对西蒙得木的栽培研究。根据近年来我国云南、福建等地对西蒙得木的试种观测来看,在上述地区能够通过各个生长发育阶段,足见也存在着引种成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大豆在我省各地都有种植,平原地区分布较广泛。20世纪80年代以前,分布较集中的产区有五大连池市、北安、黑河、佳木斯、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市。20世纪80年代后,历史上的大豆主产区仍保持较大比例。近几年在原来种植大豆较集中的地区逐步形成了几个面积较大、产量较高、有影响的大豆产区,由于种植的区域化,大大提高了产区内大豆的商品流通,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大豆良种和商品大豆供应市场。本文重在分析我省大豆栽培效益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61年~2018年赤峰地区12个旗县区14个国家气象站逐年无霜期、≥10℃活动积温资料,根据大豆生长发育对气象条件的需求,基于GIS技术对大豆各区划指标进行网格推算并予以空间分析。结果表明,近58年来赤峰地区≥10℃活动积温升高了218.31℃,无霜期延长28d,热量条件的增加导致种植带北移。赤峰地区大豆种植可以划分为不适宜、较适宜、适宜3个气候种植区,为赤峰地区大豆种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郭兴章 《资源科学》1986,8(2):31-36
新疆农业气候生态条件的垂直地带性明显于水平地带性。海拔高的地区气候凉爽,降水量较多,而在海拔低的盆地腹地气候炎热干旱,介于两者之间的山麓及盆地边缘是温和气候。本区作物布局应依据海拔高度对农业气候生态条件的影响合理安排,在海拔高度高的地区适宜种植喜凉的春小麦、马铃薯、油菜;而海拔低的盆地腹地应种植喜温、喜光、耐旱的棉花、甜瓜;介于二者之间的山麓地区,盆地边缘适宜种植甜菜、大豆、小麦、玉米、油葵、啤酒花、红花;水源充足的地区可发展水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