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年来,我国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在探索中成长,逐步从理念走向实践、从无序变为有序、从注重形式到追求实效、从封闭单一走向合作共赢。全国范围内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在新型城镇化和"互联网+"双引擎驱动下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可以预见,智慧城市在我国必将迎来日益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智慧城市是新时代城市建设的新模型,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能全面优化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便于城市快速、高质量发展。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战略首次在2014年提出,要从产业、交通、教育以及医院等多方面,率先实现三地协同发展,并做好京津冀智慧城市协同发展,以智慧城市建设模型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因此,要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应该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核心,通过建设京津冀智慧城市群,将大数据、互联网以及云会计等技术逐步应用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逐步实现京津冀智慧城市群的城市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和医疗体系城市联动,从智慧城市建设角度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供高效的基础设施、互联网服务以及医疗教育系统支撑。  相似文献   

3.
陈美 《现代情报》2018,38(11):39
[目的/意义]分析开放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所提供的保障,对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开放数据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首先探讨相关概念与时代背景,然后分析面向智慧城市的开放数据需求,最后对荷兰阿姆斯特丹、西班牙巴塞罗那、英国伦敦、奥地利维也纳这4个城市面向智慧城市的开放数据保障进行比较。[结果/结论]得出提供丰富的城市数据开放内容、拓宽城市数据开放渠道、系统的城市开放数据战略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智慧城市的特征、智慧城市在城市转型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开展智慧城市建设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更好的促进智慧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5.
智慧城市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8年IBM提出智慧城市理念及愿景后,建设智慧城市很快成为世界各国及城市在金融危机后寻求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智慧城市不仅能引发新一轮技术创新及物联网产业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智慧化,而且能促进城市建设管理智慧化,使人类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城市生产与生活,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简要介绍智慧城市产生背景、内涵和特征,分析对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和面临问题,提出包括加快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智慧化、重点领域应用示范等发展策略,为智慧城市赢在未来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指导城市管理者对智慧城市建设模式进行理性选择,从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和建设环境相匹配的视角,构建了建设模式选择指标体系,分别对当前常见的5种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和城市建设环境进行评价。然后运用改进的TOPSIS 法对建设模式和建设环境之间的匹配度进行了建模分析,解决了传统TOPSIS 法中备选模式与正负理想解可能存在的距离同向性问题。研究结论中得到的垂直距离越小则表明该模式越优,即该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与该城市的建设环境越为匹配。  相似文献   

7.
智慧城市以解决城市问题、服务城市发展为出发点,综合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识别、卫星遥感等信息技术手段,结合科学管理方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为促进城市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智能化城市模式。文章通过智慧城市的提出背景、架构模型,围绕什么是智慧城市、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智慧城市和怎样建设智慧城市等核心问题,在分析调研拉萨市智慧城市发展历程与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阐述了拉萨市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拉萨市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金明 《科学大众》2014,(11):175-177
智慧城市是应对日益突出的“城市病”的有效创新之策,它将给城市生产、城市生活和城市管理方式带来深刻变革。本文通过对智慧城市的内涵、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概况和路径比较分析,以及对南通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条件和路径作了初步探讨,希望对南通智慧城市建设乃至于空间发展模式的更深入、广泛的思考和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聚焦高新区这一特定空间范围,检验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建设试点模式异质性如何影响区域内企业发展的问题,为促进数字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基于2003—2019年中国88个国家高新区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和合成控制法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政策对高新区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仅在高新区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并不一定比在更大空间范围进行试点的效果更好;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合肥高新区企业的总收入提升但降低企业的净利润,对长春、青岛高新区企业的总收入和净利润均为负向影响。根据研究发现,提出今后针对重干预轻市场、重硬件建设轻应用、重项目轻规划和重当下轻长远等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应分别有所侧重地加以改进,包括改善制度环境、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以及做好顶层设计等。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经济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管理服务、企业生存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智能化,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能够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生活。为找准二者共同属性,以江苏省为例,分析发展互联网经济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根据智慧城市发展现状,提出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路径,力图推进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相融合,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全面实现智慧城市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徐州市为例,通过分析国内外智慧城市的发展概况,同时结合徐州市发展现状,对徐州智慧城市的建设提出了几点战略性参考意见,以帮助其健康稳定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前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在阐释智慧城市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从对象、业务和信息三个维度构建其概念模型。基于对智慧城市的关键要素分析,对我国智慧城市进行实践研究,包括建设主体、业务应用和信息技术情况。研究表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由政府主导,企业和公众的主体作用尚需充分发挥;智慧城市工程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应用的深度和智能化水平尚有待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在城市中的普及、渗透和扩散将是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科技的发展不仅局限于每一个人,而是在向一个城市,甚至向一个地区的发展。高科技所代表的智慧发展,将作为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应用。本文将根据这个发展,展开对智慧城市的相关论述,即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智慧城市建设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特别是对微观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是智慧城市实践和发展必须关注的问题,需要实证检验。本文利用中国2012年开始的三批智慧城市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使用多时点双重倍差法,检验智慧城市建设对以全要素生产率为表征的企业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1)试点城市中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显著高于非试点城市中的企业,印证了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否定了“索洛悖论”;(2)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随时间不断增强,对东部地区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强,对于民营企业的刺激效果优于国有企业,且能够缩小企业之间初始效率的差距;(3)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两种方式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从技术创新视角进一步研究发现,影响效果在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上呈现异质性。本研究为智慧城市建设对微观企业的影响效果提供了实证检验,诠释了智慧城市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成熟商业模式还未形成。文章首先对智慧城市商业模式理论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商业模式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商业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思路,然后从宏观层面分析了智慧城市产业链构成,并以智慧交通为例,对智慧应用重点领域的商业模式构建进行了相对深入的研究,最后从引导扩大社会投资、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加快智慧城市商业模式构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主要在深入研究智慧城市的定义、内涵及其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衡水建设智慧城市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建设智慧城市提供了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1,(12)
本文结合南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南阳市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存在的挑战,提出了建设1+1+4体系,并针对目前人们对智慧城市的体验感不强的问题,提出四点措施创新政务服务、发展多元化智能服务、统一公共服务平台、创新众包众创开发模式。本文的研究内容可以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有效的思路以及智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翁翘 《情报探索》2013,(8):46-49
以广东省云浮市、广州市番禺区、上海市为例,论述3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值得借鉴的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和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相关技术自出现之日起,就充分体现了发展快速的突出特点,很难说是信息化产品的出现使社会进步,还是社会发展导致了信息化产品的问世,应该说,二者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关系。现阶段,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时代整体的发展对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纤CDMA技术比起传统信息技术有了巨大的提升,在已有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对通过光纤CDMA技术实现全光网的可能性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