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我国煤矿开采深度逐年增加,为了更好开采利用煤炭资源,减少成本,快速、安全、高效地掘进巷道已经成为煤矿生产的关键。如何将快速掘进技术有效的应用到沿空掘巷中,是现代化矿井采掘生产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6,(10)
随着煤矿企业的深入开采,煤炭资源不断减少,尤其是浅层煤炭资源,煤炭正由浅煤层向深煤层开采,随着深煤层的开采,对于软岩支护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但软岩巷道支护技术并不理想,本文就煤矿软岩巷道工程支护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煤矿软岩巷道工程支护技术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开采工艺以及具体的方法都在不断的变化和进步,为了提高煤矿的开采效率,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在开采过程中的浪费,保证开采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我们有必要对采煤的工艺以及方法进行改造,以适应新时期的对于煤炭资源的发展需求,对于其改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家动态监管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最前沿,煤矿储量管理工作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煤矿储量管理工作直接对煤炭资源开采现场和资源开采结果进行现场管理’为国家煤炭资源管理提供动态数据。当前煤矿储量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如资源保护意识淡薄、储量分级不合理、开采工艺限制资源利用率等问题,要想更加充分的利用煤炭资源,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需要从强化保护资源意识、完善管理制度、改进开采工艺和提高开采技术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煤矿储量管理强度,确保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年来的经济飞速发展,一部分因素就是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所作出的贡献,煤炭资源在带给人们经济利益巨大发展的同时,煤炭资源开采也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煤炭是一种埋藏在地下深处的资源,煤矿开采时常常需要煤矿工人和施工人员进入矿井勘测和开采运输,为了保证工人的安全,煤矿通风系统是重要的一个保障措施,煤矿通风系统的完善不仅是保障煤矿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是在保护整个煤矿企业的利益。本研究主要从煤矿通风系统的安全性分析以及优化系统设计的方向,给相关人员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尽管煤炭资源在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环境污染和废气排放,但目前仍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供应来源。煤矿开拓方式的选择对煤矿开采意义重大,需要综合多种因素考虑分析,在一个煤矿的不同位置选择合理的合理开拓方式,或是在较为合适的地方选择合理的开拓方式,这是煤矿开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煤炭资源的利用越来越频繁,煤矿开采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多,许多行业的生产都离不开煤炭资源的支持。本文主要对于煤矿地质勘探的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于煤矿地质区域的环境治理方法提出了简单建议。  相似文献   

8.
现在我国的煤矿的数量与以前相比是越来越稀少了,煤炭资源如果被开采出来的话就无法重新恢复出来了,所以煤炭资源从一开始的充足到现在变得越来越少了,我们很多家庭都还在烧煤炭做饭生活,所以煤炭资源在我国还是占有了非常关键的位置的,要想减少煤炭这类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就要节约使用煤炭并且提高煤炭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机电设备在煤矿开采中发挥关键作用,有效的保障了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煤矿机电设备检修及技术改造探讨,不断提高煤矿开采工作的高效进行,满足社会发展对煤炭资源的需求,是煤矿开采单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浅部煤炭资源的开采殆尽,煤矿进入深部开采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深部煤炭资源开采的过程中,整体的开采成本增加明显,对于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效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质量是整个开采的关键环节,是煤矿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情况来看,总体的使用效果较好,但由于受到使用环境因素、人员素质因素、维修管理制度、维修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影响,在具体维修管理中仍旧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故障,给煤矿开采工作的正常运行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从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理念、维修管理体系、维修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等方面对当前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同时,以维修管理电牵引采煤机作为案例,对提升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水平进行了研究。结合当前煤矿转型升级发展的实际,从提升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节能水平与维修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到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中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白超 《科技风》2012,(22):23
在煤炭资源开采的过程中,由于技术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使得大量的煤炭资源被浪费,因此,必须要加强煤矿开采管理工作。为了提高煤矿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水平,本文主要针对三维可视化煤矿储量管理系统建设进行了简单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煤矿开采过程中,机电设备发挥着着关键作用,合理利用机电设备可以确保煤矿开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所使用的机电设备经常会出现故障,这将会对煤矿开采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加强煤矿机电设备检修及技术改造的分析与研究,不断提高煤矿开采的安全性和效率,满足整个社会对煤炭资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升,对于煤矿资源的需求与开采质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现在经济发展对于煤矿资源的质量与需求还是占比非常大,煤矿资源仍然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耗,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煤炭资源的开采方式也提出了一定要求,在保证煤矿资源质量与需求的同时降低煤矿开采对环境的污染。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处于国际先列,对于煤矿资源的开采使用也一直处于大体量状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煤矿开采为我国的煤矿行业与经济发展提供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由于工业的不断发展,对于煤炭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煤炭开采业迅速的兴起,如今煤矿开采逐渐向高产、高效、高安全的发展转变,提升煤矿的开采技术是当前最大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煤矿开采相关资料的理解,对新形势下煤矿开采技术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煤炭资源的需求也愈发提升。但在煤炭资源开采时,所存在的问题却越发复杂,煤矿掘进安全性与进度等均会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在此情况下,为确保安全作业,则应针对煤矿工程的实际情况,来运用良好的煤矿掘进技术,从而保障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掘进过程中的安全性等。  相似文献   

16.
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对了能源的需求,煤炭作为我国能源需求中需求量较大的一种,其开采与开发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目前我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煤炭储量约为1886亿吨,但是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其可持续利用率仍然较低。如何对有限的煤炭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如何对已开采煤矿进行科学化开采是目前煤炭开采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通过对煤矿煤炭储量进行动态掌握,科学开采煤炭资源是有效开采与利用的关键。就煤矿煤炭储量的动态掌握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煤炭开采综合效益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国浩  卢晓庆 《资源科学》2011,33(10):1924-1931
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煤炭资源的特点及开采的概括,分析得出影响我国煤炭资源开采的主要因素,构建了具有应用价值的煤炭开采综合效益模型。运用DPSv7.5.5软件,结合焦作市住村矿相关数据,计算出各年份该矿的实际综合效益,并对影响煤炭资源开采回采率的要素对回采率的影响程度进行确定,得出相关要素的最优组合。为今后煤矿企业的科学开采提供参考。对于煤炭资源开采综合效益的提高,合理的要素投入组合的选择,实现煤炭资源开采综合效益最大化,其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煤是中国能源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煤炭资源的长期消耗,已成为当前国内煤矿行业面对的重大问题,通过分析煤炭开采新技术,提高煤炭开采效率和减少煤炭浪费率,复杂地质矿山开采和多管齐下的其他办法,将现代煤炭开采技术和管理技术进行深入探析。深化能源产业链,防止煤炭消耗量持续增加。由于一些小型煤矿和公司的数量增多,对煤炭开采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是极其不利的。为了达到最佳的煤矿开采效果,必须关注现代优化技术,同时提高煤矿行业的安全管理,可以实现矿山安全生产、兼顾高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对于技术能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煤炭资源是我国十分重要的资源,在我国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煤炭资源开采形式为井下开采。在煤矿井下开采煤炭的过程中需要较为先进的技术来保证煤炭的顺利开采,提升开采量,但是我国目前的矿井下煤炭开采技术还不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因此本文旨在对煤矿井下煤炭开采技术进行研究,为煤矿井开采安全性的提升和整体开采效率的提升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6,(19)
我国作为煤炭大国,煤炭年产量居于世界首位。近年来,井下采掘作业面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这对开采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综放技术并不成熟前,国内各大煤矿对厚煤层的开采普遍采用分层开采工艺,由此导致了部分煤炭资源被浪费。随着综放技术的发展,加之综采技术装备的不断完善,为煤矿井下作业面混合开采提供了条件。基于此点,本文就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