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是英国诗人济慈在他著名作品《老古翁颂》中提出的关于“真”与“美”关系的一个具有影响的结论.但是在这里,“真”不同于我们日常所理解的“真”,它具有特殊的含义,是指艺术的“真”.  相似文献   

2.
《老年教育》2008,(9):53-53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这种现象.许多老人“不服老”,他们自恃身体还很“壮实”,经常把下棋、玩扑克、打麻将等娱乐活动当作比胜负争高低的活动。老人的好胜心强,赢了的常常不满足于初尝胜果,输了的当然更不服输,于是双方都甘愿再“酣战”几个回合。  相似文献   

3.
提问是人们日常交际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交际是互相问答的过程。在交际过程中,如果听话的一方对说话的一方的一句话的某一部分没有听清,就要询问对方,而不是老说“Ibeg your pardon!”这种发问反映到书面上就是要针对陈述句各个句子成分提问。  相似文献   

4.
陈丽 《学苑教育》2022,(15):62-63+66
老课文在语文课本中盘踞三十年,以不变应万变,自然有它的“老味”不倒、“精神”胜利的道理。但在教学中,老课文可能会遭到一些冷遇,造成其文学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的严重流失。本文针对这种现象,帮助老课文打出了“老字号”旗帜,重塑它在教学中的威信,实现它在文化传承中有力的“脉动”。  相似文献   

5.
作为在开发战线奋战多年的老采油队,要想保持队伍高昂的斗志,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责任、素质”这两个关键点,始终坚持以培养队伍的“责任意识”为核心,以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从抓住每一天、抓住每一项操作、每一个问题人手,坚守本职、协同配合,实现采油队日常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技术管理攻坚啃硬,生产过程精益求精,队伍管理和谐共进,从而确保老油田开发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6.
词缀“老”在汉语构词中,出现频率很高,构词能力较强。现代汉语词汇中“老”沿着不同的结构方向虚化后,又增添了新的语义。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词缀“老”的结构、语义色彩的进一步梳理,使词缀“老”的结构脉络和语义色彩更加条理化、明晰化。  相似文献   

7.
“老拐子”是南京地区的一个专门用语。在很多家庭中,一旦孩子不听话,家长就会用“老拐子”来吓唬他。一句“你要是再不听话,就会有老拐子来把你拐走”似乎比任何说服、劝导的方法都见效。原本大哭大闹、不肯就范的孩子一听见“老拐子”,便立刻变得顺从、乖巧。  相似文献   

8.
晋家泉同志在《汉语中的敬称“×老”“××老”》(载于《汉语学习》1994年第2期)一文中指出:“‘×老’‘××老’在现代汉语里是对德高望重的前辈的称呼,而且适用于男性。”其实,“×老”“××老”在现代汉语中也适用于女性。请看下面的例句:  相似文献   

9.
老编信箱     
《好同学》2004,(7)
亲爱的同学们,在你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一些事情让自己焦头烂额?是否有一些心事想诉说却找不到合适的倾听者?是否在某一个十字路口徘徊逡巡不知道如何前进?是否面临着某些尴尬的局面而无法解脱?如果你还被这些事情困扰着,那么拿起你手中的笔,把一切问题留给《好同学》的老编吧!老编蔚缇、颦莜正侧耳倾听你们的苦恼,给你们寻求解脱之道!记住我们的口号:“老编信箱”——给心灵一个休憩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试考“考”     
许慎于《说文解字》序中云:“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后代学者,对“建类一首”理解不一,故有形转、意转等数家之说。然对“同意相受”则意见较一致。再阅《说文解字》正文。许慎于“考”字下注“老也”,又于“老”字下释“考也”。可见“考”“老”两字意思无二,是谓“同意相受。”然观《楚辞·离骚》有“朕皇考曰伯庸”一语。其中“考”字历来均注释为“父”。《尔雅·释亲》中也记有“父为考、母为妣”、“父之考为王父……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云云。《尚书正义》曰:“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下注:考妣,父母。“考”字在上述先秦文献的记载中均不能与“老”字互训、相代。可见《说文解字》中“考,老也”的注释是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中有这么一段话:“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孝”字解释为:“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从字面上来看“孝”这个字很有意思,上“老”下“子”就是“孝”。由这个“孝”字可以联想到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我们每个人都是“子”,又都将会是“老”。当我们是“子”的时候,“老”人教育我们,抚养我们,直到我们成人、立业、成家;当我们成长起来的那天,“老”人的后半生就要靠我们去搀扶、去关心、照料,所以“孝”字里的“老”是没有下一半的,那一半里是“子”的关心、搀扶;而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老”,我们也要去教育、抚养我们的下一代人。“老”与“子”就是这样的循环,血脉、情理、道理,民族的文化都在这样的轮回中生生不息。我们常说的家庭教育其实都只不过是生活中的点滴行为的影响,为人“子”的时候也是在为人“老”,我们想自己的“子”如何对待我们这个“老”,就要先对我们的“老”做出我们这个“子”该做的事。道家的“道”是轮回不止、生生不息的,“孝”也是这样的,我们常说的“孝道”其实就是这个意思。曾子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在古人看来,最基本的孝是在物质上奉养父母,再往上是为父母争光,最高境界是尊敬父母,二十四孝便是极致。事实上,在儒家的思想体系里,孝者,不仅仅是对父母的赡养、敬重,还包括对死去先人的祭祀——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祭”文化的滥觞。那么,现代人对孝的理解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发现,养亲、敬亲、悦亲,对孝的这三点基本价值和基本精神的理解,现代和古代是一脉相承的。新的24孝正成为现代人对孝的新诠释。  相似文献   

12.
一“老”、“道”、“脑”这三个字都是多义的。但在用作词尾,粘附在一个词的后面,表示人体的某一部分或其属性时,则用法相同,在古典戏曲中这种现象较普遍,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构词形式。兹举例证如下:(一)用“老”字作词尾者,例如:当提到人的眼睛,则曰“渌老”,如《西厢记》一本二折《小梁州》:“胡伶渌老不寻常,偷睛望,眼挫里抹张郎。”或作“绿老”,如《太平乐府》卷九高安道散套《淡行院》:“矁粘的绿老更昏花。”或作“六老”,如《雍熙乐府》卷四散套《村里  相似文献   

13.
陈璞 《师道》2012,(12):43-44
陈老师:你好,我是一个工作了6年的“不新不老”教师。在这几年的锻炼之中,我对日常的教学流程已相对熟悉,但我并不想止步于“当一名合格的老师”,我一直在寻求更多的专业成长空间。来信向你请教,希望你能为我指点一下方向。  相似文献   

14.
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是国家既定战略。老工业基地产业调整升级在助力“双循环经济”发展,打造新的发展格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老工业基地产业调整升级的进度差异较大,要在“特”上下功夫,处理好转型与升级之间、三大产业之间以及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老工业基地产业调整升级需要高等教育成为其产业发展的动力源,要适应老工业基地经济社会发展,学科专业设置要凸显前瞻性和特色化,要与老工业基地城市化相适应。为此,应着眼于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再造“开放”“、一流”“、多样”和“终身”的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林玲玲 《湖南教育》2003,(11):53-53
教师在指导学生英文阅读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学生认识一个句子或段落中的每个单词,也清楚它的语法结构,但就是弄不懂它的意思。其原因往往是由于学生对该句或该段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的缘故。英语文化的背景知识涉及面很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有目的地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历史、宗教、习俗等知识,更重要的是把语言的学习和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地穿插于日常教学,并要特别注意本国文化与英语国家的不同。比如中国人尊敬照顾老年人,但在西方的老人面前最好不要提“老”字,因为他们对“老”的理解是衰…  相似文献   

16.
《文学教育(上)》2011,(15):157-158
今年的上海书展上,一批应“民国语文课本”走红而生的“老课本”图书占据了醒目位置,吸引各个年龄层的读者驻足翻看。广西人民出版社推出《民国小学生作文》专辑,打出的旗号是:“这是中国最早的小学生白话文作文,纯朴的日常语言,自由的思想表达,广泛的写作素材,大胆的文学想象,  相似文献   

17.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我们说“老虎”“老鼠”,而不说“老狮”“老兔”? 如果非要说“老狮”“老兔”的话,说话人恐怕指的是很长寿的狮子和兔子,这种“老”的用法跟“老虎”“老鼠”中的用法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9.
日常教育生活是指教育一学习者在教育活动过程和领域中维持与满足自身教育需要的日常生活过程。日常教育生活较之非日常教育生活更具有“批判性”。日常教育生活批判的目标在于“日常教育生活非日常化”和“非日常教育生活日常化”。这一批判目标的提出.对于人们正确认识日常教育生活与非日常教育生活的关系,对于人们关注与研究日常教育生活,对于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亮 《学子》2014,(9):47-4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感悟建模过程,发展“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数学成“模”思想启迪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一、举一反三,激发成“模”热情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思考探究日常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中究竟潜藏着什么样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