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齐莫曼认为,当学生在元认识、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是自主的。在元认识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计划、组织、自主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在动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把自己视为有能力、自我有效,是一个自律者。在行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选择、组织、创设使自己学习达到最佳的环境。为了进一步解释什么是自主学习,齐莫曼又提出一个系统的自主学习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2.
一、迁移与跨学科迁移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知识、技能与行为方式应用到新的问题情景中去,也就是学会迁移。学习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本文重点讨论其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倾志义 《考试周刊》2013,(73):172-172
主动学习是不靠外力促进而自觉的,自己把握、自己争取的学习行为;被动学习是在外力推动下,不能造成有利局面使事情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的学习行为。为使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就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分析、总结、发现,自主参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师、学生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4.
冯珺 《贵州教育》2010,(6):43-44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形成性评价,学生能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则能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5.
华农  张小平 《中学文科》2005,(12):29-29
新课程倡导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学习方式的改变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内隐性和自动性特点。大部分学生在思考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很少了解影响自身思维的因素,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无法独立地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从而使自己很难控制思维过程,导致许多学生认为历史难学。  相似文献   

6.
学生应在体验、领悟中创造学习,也就是通过有目的观察,动手操作实验,动口交流等行为,在原有认知经验的作用下,由外到内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知识,使自己得到发展。因此,学生参与教学的质量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条件,激励学生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TS成绩评定模式(Evaluatingmodelforstu-dents'deedbasedonTeamworkSpirit),是基于团队协作精神的成绩评定模式。除针对学生个体成绩评定外,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素质考核,从而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等。传统的教育通常是由学生个体参与学习、参与实践、参加考试。其中,考试往往是学生一切行为的指挥棒,这样的确也能使部分学生为争取较好成绩去拼搏,但长此以往也会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自私心理,缺乏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如有的学生不愿帮助他人学习,甚至出现利用不正当手段来提高自己成绩…  相似文献   

8.
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倾向。良好的习惯是有意识训练的结果。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使之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可以使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中.从被动教学的状态解放出来。同时结合合理的评价机制,使学生学习行为水平得到正确的评价和研究.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倡导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对教师的教与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观、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和教学行为,重新定位自己在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角色和作用;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理念,探索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式的途径和方法,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教师怎样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呢?这既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又是对教师的一种全新的挑战。笔者结合学习新课程纲要的体会,在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以构建和谐平等的…  相似文献   

10.
行为导向教学法之学习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行为行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学习者的素质,行为导向教学法要求师生互动,并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样重要。学生应主动运作体验式,研究式等学习方法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1.
林然 《新疆教育》2013,(9):169-169
评价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施评价过程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果。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准确合理,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就中职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实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但职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沉闷依旧.学生课堂学习内驱力不足.不但大大影响了学习效率.而且还影响学生终生学习素养的形成。要使学生拥有课堂学习持久的内驱力,并使之内化为自己的一种固有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不受周围的变化干扰,那就需要在课堂中建设一种文化,一种学生认同,并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能产生长期潜移默化影响的课堂文化机制。使学生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其中积极的文化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生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用新课程的理念,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念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教学中反思得到的一些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4.
论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我调节学习指学习者在认知和行为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控制学习进程、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我们把学生看成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主体 ,就是将其看成是能够参与并控制学习过程的自我调节主体。我们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都是在强调使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学习。自我调节学习要求学习者在认知调控方面能够有计划地组织学习活动 ,能自己设置目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 ;在动机方面要把自己看成是自主的、具有学习能力感 ;在行为方面能够清楚地意识自己所拥有的学习策略的有效性 ,并能够运用适当的策略选择和建构有利…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参与、建设和开发,而做到这样的角色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反思、改进、创造。新课程改革又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能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从而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当前语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也是教师更新观念、创新教学行为的过程。要达到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更新,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就必须敢于“自以为非”,善于反思和批判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价的实践活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形成性评价活动是以人为本,要求教师充分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作出正确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以自己以及同伴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活动作出正确评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策略指导,进行自我调整,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益。  相似文献   

18.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细节,减少无效教学行为。教学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自主阅读,参与热情讨论,发表见解,还学生学习的权利,学习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较为具体的进步。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关注的是教学效率。教师要要潜心研究教学的规律,研究他人的做法,反思自己的做法,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有效。  相似文献   

20.
学生厌学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厌学是教育实践中经常出现的现象,是令教师和家长感到非常棘手的一个问题,甚至也是令厌学本人感到很痛苦的事情,因为在许多时候,学生自己也不希望自己厌学,但他们却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这一问题,如果在较长时间内得不到较好解决的话,其累积性效应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更可能使学生对学习形成一种“厌恶性反应定势”,即一接触学习情境就可能无意识地涌现出焦虑、压抑、烦燥,甚至恶心等种种不适应的心理、生理反应,这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不能适应学习化社会的要求。而且严重的厌学行为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往往会造成不利影响,容易使他们形成退缩、自卑、逃避、自我概念不良等个性特征。对此,笔力图结合自己在学校心理咨询实践中的体会和反思,从心理学的视角揭示导致某些厌学类型的深层内在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