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璐  黎宁  丁岚  赵永久 《科教文汇》2014,(31):67-68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着力实施的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措施,本文围绕工程教育理念,结合本校的客观实际,论述实施本科阶段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三大主要问题:设计专门性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校企合作的卓越工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以期培养出大批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创新型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2.
诸葛致  王丽萍 《大众科技》2012,(11):168-169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培养高素质科技工程人才的重大举措。文章阐述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基本内涵,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其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推行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改革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着力实施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措施,旨在为未来工程领域培养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本文基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理念,结合安全工程专业实际情况,在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教学的配套工作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的启动,构建了又一个校企联合培养软件类人才的平台,我校通信工程、软件工程两个专业被遴选为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以此为契机,对"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校企合作教育培养模式进行了探析。实践证明,在卓越工程师(软件类)的教育培养过程中,采取校企合作教育培养模式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5.
盐城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重点专业之一.本文就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改进教学方式及考核方法等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以期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推进卓越工程基础教育集训基地建设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教育部开展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背景,浅议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工程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结合该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介绍了在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方面的一些探索,最后就如何推进卓越工程基础教育集训基地建设与发展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的启动,构建了又一个校企联合培养软件类人才的平台,我校通信工程、软件工程两个专业被遴选为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以此为契机,对“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校企合作教育培养模式进行了探析。实践证明,在卓越工程师(软件类)的教育培养过程中,采取校企合作教育培养模式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前,教育部已正式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促进我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高校工程教育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文章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角度探讨了其对高校实践教学与管理方面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日前,浙江理工大学轻化工程专业列入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名单。本文对该专业"卓越计划"实施基础、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具体措施等方面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惠学芹  倪晓桦  袁健  吴进  陈西府 《内江科技》2014,35(10):112-113
本文从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特点出发,以盐城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为例,分析了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建设思路与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1.
吴志春 《科教文汇》2014,(36):223-224
“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本文试图对“根”与“跟”的神话哲理进行阐述,并在文学哲学等领域探讨文化寻根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2.
庄菊 《科教文汇》2012,(27):5-6
教师要想在教学上快速成长,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是重要且有效的环节。教学反思不能仅仅局限于从教师自身的角度,还要从学生、同行的角度去进行。只有不断反思,教师才能在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也成就教师自己。本文从反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反思的内涵、反思的艺术等方面谈谈笔者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3.
把握"占有" 重点"集成"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目前,众多科技信息部门都在考虑2020年前科技信息资源发展战略问题、2010年前科技信息发展规划和2005年前科技信息发展计划问题.一谈到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任务,固有的思路可能马上就会随遇而出,什么需要采购多少万篇文献啦,订购多少百种期刊啦,思想开阔一些的,还会想到需要建多少个数据库啦,征集多少篇科技报告啦.至于措施与建议,则又是恳请上级增加经费投入,烦请相关部门多多关照等.当然,这些都是问题,而且是极其重要的问题,在认识上把其怎么拔高都不过分.因为它的确是个经年不衰的需要多部门协同逐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但是,除此以外,当前我们是否更要深入思考:除了增加文献或信息的"保有"量,以丰富"馆藏"外,还要不要在信息资源建设上再干些别的什么大事?在网络环境下,策划些什么大事,不但能够把信息资源建设,而且能够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带动起来?单纯地追求"馆藏"数量的递增是否是今后一段时期内信息资源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叶感动中国曳从2002年开始袁每年岁末年初时都会在央视的荧幕上呈现当下中国最感动人的人物袁这些人物形象都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构建袁传播当下的一种主流精神袁而这种主流精神能够引领当下的大学生在情感尧认知层面做出改变遥  相似文献   

15.
《感动中国》从2002年开始,每年岁末年初时都会在央视的荧幕上呈现当下中国最感动人的人物,这些人物形象都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构建,传播当下的一种主流精神,而这种主流精神能够引领当下的大学生在情感、认知层面做出改变。  相似文献   

16.
1997年《SCI JCR》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及其主要评价指标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近年来,Internet在中国得到很快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中国科学院、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分别建立了CSTNet、CERNet、ChinaNet和GBNet与Internet相联.北京有30多家Internet服务商(ISP)为用户提供各种Internet服务.利用Internet进行电子出版业务,已成为使用Internet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中文雅虎"和"航海导航"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锦泉 《情报科学》2000,18(2):172-173
文章通过简要描述"中文雅虎"和"航海导航"引擎的特性,揭示了搜索引擎内在本质.使用户能够较全面地了解中文搜索引擎的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18.
"客观性"辨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逻辑实证主义忽视认知主体的力量,把客观性视为一种统计学上的平均,其目的是消除和控制情感、偏见或利益的导向,结果之一就是认知者的社会文化背景被化归或消失,认知者或观察者逐渐消失,成为一种自我记录的装置.社会建构主义走向另一个极端,强调认识中的主体力量,视客观性为一种社会建构,客观性变成一种修辞学,一种权力,结果是滑向相对主义,并把科学意识形态化.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实证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处于问题的两个极端,关键问题在于它们都是脱离了科学实践去考察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9.
再说"反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我写过《反科学种种》,登在《北京大学学报》上,引起一定的反响。有人起先以为是批判反科学的,读后发现原是通过语义分析消解“反科学”帽子的。个别人读了不舒服,却也找不出太大毛病,给文章定罪吧,一是时代不同了,另外发现文章通篇竟然没有我的主张(我故意这样写的),只是分析人们对词语的用法。  相似文献   

20.
1我校"45分钟工程"的提出 2001年夏,拉萨市第四中学(以下简称四中)领导换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发展.我校新任领导班子在分析总结校情,学习教育改革发展有关文件的基础上,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方法,制定出了拉萨市四中未来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