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毕良军 《科教文汇》2014,(31):109-110
薛宝钗,在爱情的世界里,众人都觉得她就是一个不那么热情的人,其实她也有自己对爱情的态度,虽然不及他人那样热烈,但是在遇到自己所爱的时候还是会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爱情。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小说刻画了大量形象丰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薛宝钗作为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其理性冷峻、温情脉脉,严格遵循儒家伦理原则和道德,其处世哲学在今天依然可以带给人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爱情态度量表(LAS-R)对东莞某独立学院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独立学院大学生爱情态度的现状,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以及爱情观教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独立学院大学生爱情观类型以混合型和理智型为主;不同性别、年级、恋爱经历等的大学生的爱情态度各维度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孤独和爱情是贯穿《百年孤独》这部名著两根交织的绳索,两者因果循环。通过浅析孤独和爱情因果关系,试图解释布恩地亚家族的百年孤独历史,并解释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只有走向团结、复活真爱、建立沟通,才能打破这种孤独,得到真爱。  相似文献   

5.
秦源 《科教文汇》2008,(35):247-247,288
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是中国魏晋以来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共同描写和表现的对象。但是,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爱情的观念是存在着内在差异的。通过对两部作品中爱情观念的比较,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中西方文化所存在的鲜明差别。  相似文献   

6.
"态度决定一切"原本是一部美国电影的片名,一个美式足球的教练以此为精神,带一支队伍由失败带向胜利.这里将之引用标题,用凸显科擘的态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无论对教师、对学生都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科学的态度应该是诚实的,充分求证的,锲而不舍,允许失败的态度,这样才能在科学教育中营养科学的氛围,科学的教学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岳喜祥 《科教文汇》2010,(13):63-64
本文从宝黛爱情、王熙凤人物性格发展史、贾府的丧事三个方面谈了《红楼梦》的线索,充分论证了《红楼梦》这部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宝黛爱情、王熙凤人物性格发展史、贾府的丧事三个方面谈了《红楼梦》的线索,充分论证了《红楼梦》这部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马瑞芳 《知识窗》2010,(1):42-43
宝黛爱情是“吵架的爱情”,吵出了贵族青年爱情的深层次内涵,吵出了既向往爱情又受制封建礼教的复杂心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伤逝》中男女主人公涓生、子君在现实生活中的性格发展和悲剧性命运的分析,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阐释了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荆煜君 《科教文汇》2012,(26):62-64
文章从哲学与宗教、文学艺术、礼仪规范、婚姻制度、饮食与服饰、园林建筑六个方面分析了《红楼梦》中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风貌,指出《红楼梦》将传统文化以感性的形式传达给读者,能够唤起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2.
彭巧 《科教文汇》2011,(14):59-60
自西方女性主义传入以来,不少人以此来分析红楼梦,并得出其中蕴含着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的结论。然而,深入探讨发现,实际上《红楼梦》中并没有反映出鲜明的女性主义意识。就文本本身而言,众多优秀的女性身上流露出来的,不过是个人意识的觉醒及其对男权的戏仿。  相似文献   

13.
互文性理论以其对文学传统的包容性以及对文学研究视野的可拓展性而日益受到学界重视。《红楼梦》广泛吸收借鉴大量文学、文化文本,与"临川四梦"中的三梦有密切关系,而剩下的《紫钗记》与《红楼梦》之间的互文性联系却一直为学界忽略。事实上,两者在人物形象、情节设置、故事线索、语言符号的使用等方面存在多处互文性对接。可以说,《紫钗记》实际上是《红楼梦》一条长期被遮蔽的文化血脉。  相似文献   

14.
潘诚  佘建华  张明明  何海波 《科教文汇》2012,(13):178-178,189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爱情观的研究资料的查阅,总结了过去以及近期研究人员对爱情以及爱情观的定义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提出了语义翻译、交际翻译理论。这个理论在翻译上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性作用。语义翻译结合逐字翻译、直译和忠实翻译的优势,交际翻译有归化、意译和地道翻译的优势。总得来说,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最理想的翻译方法。这里以《红楼梦》英译为例,探讨纽马克理论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谢敏 《科教文汇》2012,(29):135-135,137
本文以《红楼梦》的两个不同译本为例,简要分析了翻译过程中中西文化差异的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7.
宋莹 《科教文汇》2012,(25):147-148
本文以杨宪益与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英译本为例,从互文性角度对《红楼梦》两译本进行文化翻译解读,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互文现象,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互文性在翻译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的贾府被抄家,是家族命运悲剧的高潮部分。曹雪芹在《红楼梦曲》中预设“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似乎代表着贾家将完全的毁灭与终结。然而“抄家”乃后四十回所续,且并没有一败涂地,因此历来不被看好。本文试图分析“抄家”缘由,认为后四十回“抄家”一节深刻地体现了大家族无法掌控命运的无力感,比满门覆灭更具有悲剧意味;并且,结合曹雪芹的生平与前八十回的写作,分析曹氏无力改变自身命运,也无力拯救红楼梦中人的“无力感”,与高鹗的续写有着前后一致性;进而评价后四十回“团圆”结局的悲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杜雅靓  任亮娥 《科教文汇》2011,(13):126-128
以绍兴文理学院建立的基于网络试运行的《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为平台,利用检索工具,提取《红楼梦》中一定数量的俗语以及杨宪益译本和戴维·霍克斯(David Hawks)译本中对应的译文为例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两译本在俗语翻译过程中的共性特征与差异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