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兴茹 《科教文汇》2014,(10):129-129,142
德莱顿是英国著名的翻译家,提出了“诗歌翻译三分法”。本文结合杜甫《月夜》三个版本的翻译来运用“三分法”,并赏析《月夜》三个版本的翻译。  相似文献   

2.
周楚 《科教文汇》2014,(20):101-101
尤金·A·奈达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提出了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本文以《月夜》三个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诗歌的韵律、词汇、句子层面分析三个译文的功能对等,体现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诗歌翻译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一、引言由平冈龙城、幸田露伴共译的《国译汉文大成红楼梦》是《红楼梦》日译史上最早的一个前80回全译本。伊藤漱平的翻译版本为平凡社昭和33年(1958年)初次印刷的《中国古典文学全集第二十四卷》。两个译本都属于《红楼梦》比较早期的翻译,但是翻译方法和特点却不尽相同。本文旨在通过第三回贾宝玉出场的两套服饰的翻译,探究两个版本在古代服饰翻译上的特点,进而寻找其原因。  相似文献   

4.
宋炜 《科教文汇》2020,(5):183-184,192
长篇推理小说《砂器》是松本清张的代表作之一。1980年由电影《砂器》的上映进入中国,现在有曹修林版、孙明德·江崇永·章吴一版和赵德远版这三个汉译版本。基于翻译目的论,分析三个不同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可以发现,直译策略加注释有利于保留异文化效果,意译策略则有助于缩小文化差异带来的阅读困难。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大卫·霍克思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英译版《红楼梦》也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本文着重比较分析两个版本中第三回的翻译,包括译者译风、语篇意识、文化负载词等,体现了译者不同的翻译风格与技巧。  相似文献   

6.
崔璨 《科教文汇》2010,(2):39-39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大卫·霍克思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英译版《红楼梦》也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本文着重比较分析两个版本中第三回的翻译,包括译者译风、语篇意识、文化负载词等,体现了译者不同的翻译风格与技巧。  相似文献   

7.
郑晓燕 《今日科苑》2007,(18):209-210
本文运用描述翻译研究的方法,通过对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的两个版本的字幕的比较,从情景喜剧中含有特定文化意义的英语幽默的翻译入手,对字幕翻译从理论到实践作了初步探讨,分析了影响字幕翻译工作者做出翻译决策的各种原因以及制约他们选择翻译策略的规范。  相似文献   

8.
常呈霞 《科教文汇》2014,(26):121-122
在解构主义和阐释学的观照下,译者主体性成为当代翻译理论的重要命题.古诗作为一种文学表现形式,韵律美感强,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风格特点明显,在翻译中尤其可以体现出译者的主体性。本文从“诗圣”杜甫的一篇著名五言律诗——《月夜》的6种译文文本入手,在意象再现与意境再造、人称视角的选取、韵律与形式的再创造等三个方面作分析比较,揭示了译者主体性在唐诗英译过程中的内涵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
英汉诗歌翻译应注意意境的传达,从各个角度,采用不同的策略与方法将不同的文化意境营造体现出来,才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本文试从文体中的意象表达来分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三个英译版本。  相似文献   

10.
张妤 《科教文汇》2008,(8):183-183
英汉诗歌翻译应注意意境的传达,从各个角度,采用不同的策略与方法将不同的文化意境营造体现出来,才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本文试从文体中的意象表达来分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三个英译版本。  相似文献   

11.
彭兵雄 《科教文汇》2011,(14):140-141
忠实问题一直是翻译当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内容与形式的忠实,本文结合纽马克将文本分类进行翻译的观点,分析讨论了翻译中对于文体风格的忠实,并提出在翻译过程中对于不同的文体风格,应根据其不同的侧重点,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外宣文本翻译的传播性特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其中包括语际信息转换是否恰当、译语是否通顺流畅、译文是否符合目的语读者审美视野等。"变译"是译者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在特定场域下为特定读者而译的一种翻译行为。本文在分析外宣翻译异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外宣文本中所采用的"变译"策略对实现翻译过程中语际转换、文化传递、信息传播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颜色词黑和白两个对比色入手,分析他们在不同语言中所承载的不同的文化信息和文化内涵,从而认识到他们不仅有着其本身具备的基本意义,还有着更深刻的象征意义。这种不同语言之间象征意义的差异正是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而产生的。因此我们应分析、研究不同文化对颜色词的影响和作用,更好地进行跨文化的谚语交际。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中英双字幕的影片资源不断增多,让英语和电影的爱好者们在欣赏外国电影的同时也能学习地道的英文。目前国内大部分进口影片的中文翻译工作绝大多数是由兼职翻译或爱好英语的志愿者完成的,他们大多不是为了收入而来,更多的是因为爱好和荣誉感;同时,仓促或无法全身心投入地翻译使汉语字幕中有一些翻译不尽如人意,甚至是错译的现象。错误的中文翻译不仅对于观影者来说是个误导,不能清楚地理解原意,对于英语爱好者和学习者来说更是会产生错误的引导作用;同时也不利于中西方的跨文化交际。本文以影片Ever After(讲述的是在16世纪的法兰西,展开了一段酷似童话《灰姑娘》的爱情故事)为例,对电影对话中的英汉翻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同时给出了试探性的翻译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5.
《马丁·菲耶罗》是一部长篇叙事诗,是阿根廷高乔文学的巅峰之作,被奉为阿根廷民族史诗。创作于19世纪80年代,至今已被翻译成世界上70多种语言。诗人何塞·埃尔南德斯用高乔人的语言进行艺术创作,方言俚语丰富、戏言妙语诸多、地域文化气息浓郁,还有大量的比喻和双关修辞,语言特色突出。该文将以赵振江所译的《马丁·菲耶罗》中文译本为例,分析译者在再现原著语言特色上所表现出的“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16.
伍敏 《科教文汇》2011,(14):136-136,137
自男权社会以来,男性在生产劳动中占主导地位,而女性则长期处于被忽略、被歧视的社会地位。从而,两性之间在长期的社会关系中存在着地位的差异,性别歧视由此产生。这种歧视同样存在于人类的语言文化中,因为人类的语言文化从劳动中产生。因此,本文介绍了"她"的文化背景及其与性别歧视之间存在的关系,并侧重研究在性别歧视文化背景之下如何对"她"字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卓振英译《大中华文库·楚辞》"形式"的研究,发现卓振英通过还原法、调序法、延伸法、实现译文押韵;通过调序法、换字法、标点法再现原文节奏;并通过音节缩略、以短代长、信息转移实现样式的形似。通过对其"诗化"翻译技巧的探讨,以期给中国典籍英译"以诗译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提出了语义翻译、交际翻译理论。这个理论在翻译上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性作用。语义翻译结合逐字翻译、直译和忠实翻译的优势,交际翻译有归化、意译和地道翻译的优势。总得来说,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最理想的翻译方法。这里以《红楼梦》英译为例,探讨纽马克理论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似"与"等"的美学思想在翻译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译论各自所倡导的“似”和“等”翻译原则,都有其美学传统。本文从中西美学思想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入手,探讨了中西美学思想在翻译中的体现,认为“形式对等”和“形似”、“动态对等”和“神似”在诸多方面有共同之处,可以对其加以沟通,并就在英汉翻译实践中如何运用它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像“形似”和“神似”一样,“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也可作为英汉文学翻译的原则,以“等效原则”作为衡量的尺度。“等效原则”也是相对的,但应成为译者努力争取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在翻译中,语境是系统功能语言学里面的一个重要概念。语境论的核心是探索有效理解原语作者真实意思的途径并为翻译服务。按照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境的分类,分别从语言的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个方面介绍了语境论在翻译中所起的作用,并试图通过对比《傲慢与偏见》的汉译本(李汝成译与青闰译)分析语境论的内容和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