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往确证着人的类本质,是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精神性、主体际、互动式和建构式教育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回归。但传统场域的教育关系主客化、教育管理刚性化和教育环境封闭化阻隔着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而网络空间所内存的消解主客体关系、柔化教育管理、开放教育环境等特性则解构了传统场域的弊病,促进了教育主体发展、相互理解和教育生活化,为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提供了理想场域。在具体实践中,通过树立虚拟教育理念,提高媒介教育素养,整合网络媒介平台,加强网络媒介治理,开拓网络空间场域下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高辉 《科教文汇》2014,(4):15-16
从交往的类型划分入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和交往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论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性、延续性、系统性和规律性特点,以探索提升其有效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教育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强,在社会价值观念的渐进与演变,以及信息渠道丰富与扩展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表现出种种困惑和冲突。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呼吁人们回归生活世界,重视主体交往行为的合理性,其思想对于我们深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一挺 《内江科技》2011,32(4):77-77,205
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关系着国家的未来,也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一件大事。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点,而高校辅导员则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专职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和行为管理工作,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大学德育应当注重"交往"。  相似文献   

5.
柳隽宇  祝志国 《科教文汇》2010,(29):195-196
本文阐述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由传统的交往方式转向新的交往方式,预见两种交往方式将会长期共同存在和发展。指出大学生交往的特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出不同学段的特点,大学班级教育管理者掌握着这些交往方式和特点,便于指导大学生进行健康交往和有利于提高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水平。研究大学生交往方式和特点,为大学班级教育管理者提供理论指导和有效进行大学班级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本文试就这一方面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交往实践中,话语是传导、输送、转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特殊语言符号,透过它不仅能揭示话语主体与客体交往的现状,更重要的是通过话语分析,能够深刻洞察话语背后蕴藏的事实真相和权力运作规律,成为我们解读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密码.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受到学界普遍关注,研究专家日增,成果丰硕,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时,大部分的观点认为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这是人们总结得出的结论,这种对象性教育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可能最终会导致"人的失落"。如何构建交往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让我们这些教育者走出其困境,来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那就需要通过马克思交往理论来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对人们的生活中产生的影响越来凸显。社交网络的日益繁盛,使得人们慢慢远离了现实中的人与人的交往和沟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交往逐渐开始趋向于虚拟的网络交往,网络交往的盛行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在现实世界的精神孤独。文中针对陕西十所高校的在校学生的精神孤独现状进行了调研,对大学生使用网络情况、现实生活中的精神状态、网络对引起精神孤独的认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探索了大学生精神孤独改善的对策,为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在全球的深入拓展,互联网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在此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应运而生,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把握好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0.
宋田田 《科教文汇》2007,(11Z):190-190
本文考察了马克思交往理论创立、完善与发展的历史过程。立足于当代社会交往出现的新情况,揭示了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基本思想。并结合全球化进程的现实状况,指出马克思交往理论对当代全球化进程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