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校训与凝练大学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磊 《现代教育科学》2005,(3):69-71,90
对校训的研究是当前新组建高校普遍关注的课题。本文着重研究和回答了校训的功能及其确立与演进的规律,校训与大学精神之间的内在关系。确立校训.对于建立共同愿景、凸显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优化大学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中外大学校训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确立大学校训必须坚持注重凝练性、体现民族性、力求独特性、坚持民主性、保持稳定性等五个原则.并结合对校训的理性思考诠释了白城师范学院校训。  相似文献   

2.
校训与近代中国大学精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的校训可谓源远流长,而最能展现大学精神的是学校不同时期确立的校训和校风。“校训”是学校办学思想、化精神、建校传统、办学特色、道德要求等丰富内容的集中体现。我国近代名大学的校风,常体现于其别具特色的校训之中。研究历史上名大学的校训,可以重拾大学的传统与精神。  相似文献   

3.
杨丹 《文教资料》2011,(25):180-182
本文通过对我国103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校训现状进行统计分析,旨在剖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以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训确立时提供借鉴,从而丰富和发展大学校训文化。  相似文献   

4.
在大学文化建设中,校训的确立和实践是"明明德"的过程。校训的功能就是"明明德",是"新民"。"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是大学校训的核心价值。师院校训的内涵体现了"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核心价值。校训实践要解决理解、省思、认同和常规化、制度化的问题,要强化通识教育课程。强化通识教育课程是校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校训是大学重要的文化教育资源,学生对校训的认同是大学发挥育人作用的前提与基础。研究发现,多数学生比较认同所在学校的校训,学生对大学校训的认同不受性别、就读年级、就读学科专业类别和学校类型影响,但会受学习校区因素影响。学生对大学校训的认知停留在表层内容,对校训的情感认同还有待进一步涵养。目前大学校训发挥了一定的育人效果,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为了提升学生对大学校训认同,高校要强化校训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校训文化区;要深入挖掘校训文化资源,以故事传承校训文化;大学领导者要身体力行,做校训认同的引领示范者;学校还可加强以校训为代表的学校文化管理,凸显校训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大学精神是大学人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理想和信念.大学校训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是大学精神的体现.在我校更名为"大连交通大学"之际,确立"明德求索、锲而不舍"的校训,是新阶段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7.
校训是一所大学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精神的集中表述,是学校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高度浓缩,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对大学校训的研究尚存在一些明显的缺憾和不足,并且还没有形成更广泛的研究群体和较完善的研究体系。本文分析了中国大学的校训在形成时间、来源、内容等方面的特点,比较了中外大学校训在句式、内容、大学的性质、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总结了中国的大学校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校训确定的原则以及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王刚 《高校教育管理》2011,5(2):23-27,41
大学校训是大学在办学实践基础上根据一定社会目标要求和遵循大学本质逻辑所拟定的以表征大学独立思想、传统精神和办学特色,并对师生行为具有导向性、规范性和勉励性作用而高度凝练成的一种办学格言。大学校训的制定要依循大学校训的本质,离开大学校训的本质就不可能有效地实现其功能,也就偏离了大学校训的初衷。大学校训的本质决定了大学校训的内容要遵循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学理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这也是大学校训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校训是大学精神与品质的外在隐喻,其内涵在于成为大学教育形而上的道之所指和形而下的器之所托。中央民族大学确立的美美与共、知行合  相似文献   

10.
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所持精神高度抽象的价值追求和品格特征;作为大学理念的符号表征,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合力的支柱与凝聚点;作为大学价值的功能导向,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对历史的继承与对未来的执守。通过对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大学校训进行考察,力图勾画大学校训所蕴涵的教育理念和共同特征,从而为当代大学校训的形塑和大学精神的彰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大学校训是将高校人才培养要求和学校治学精神进行充分凝练后的符号展示,本文以当代中国公办大学和民办大学校训为研究对象,总结大学校训的来源及语言特征,从文化翻译论的视角对校训翻译原则进行分析,为当代大学校训的翻译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也是我国大学校训使用的高频词语。湖南大学"实事求是"校训,继承了岳麓书院务实求是的教育传统,彰显了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核心特质,接引了西方文明讲求实证的科学精神,适应了党建设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要求,其特质和内涵在学校建设发展进程中不断丰富和提升,成为湖南大学最根本的文化基因。这一校训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时代精神高度契合,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当前大学校训文化建设和校训教育活动,应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切实增强育人功能,始终坚持特色引领,不断赋予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3.
大学校训承载了一所大学的理念与理想、历史与传统,是大学的"文化名片",然而,我国大学校训却存在雷同、刻板等现象,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讨论与反思,这直接推动了近年来大学更改校训的"热潮".反思大学校训,不能仅停留在文字推敲层面,还要透视校训背后的文化根源--大学校训之思实质上是大学文化之思.  相似文献   

14.
书院院训——现代校训的古代先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学校特别是书院已存在校训的原型,“校训”名称近代从日本引进。“校训”名称与我国古代书院“校训”原型相结合,完成了校训概念和原型的名实统一;“校训”名称与教会大学的“motto”(校训)相对应,完成了“motto”(校训)概念的中国化和本土化。日本“校訓”概念和西方教会大学校训实体双重影响,催生了我国近代大学校训的破土发芽,使得中国古代校训原型得以明确化、概念化。  相似文献   

15.
试论大学校训的应有之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校训是大学精神和灵魂的集中表现,对一所高校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中外经典大学校训具备古典性、稳定性、时代性和特色性等四个特点,当前高校校训存在用词雷同、内容空洞等问题。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前瞻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应是大学校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浅析中国高校校训现状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训是大学的教育理念与精神追求的集中体现,最能反映大学的办学传统和特色。但是,我国高校校训普遍存在重复多、特色少、视野窄、起点低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高校校训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以便使“校训”这一明珠发挥其璀璨的光芒。  相似文献   

17.
大学校训校歌反映着大学的文化特质,是大学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指引学子们前进的明灯,本文通过对延安大学校训产生过程之历史回溯,通过总结大学校训校歌的基本内涵和功能特点来提炼和升华大学精神,进而以此促进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大学校训校歌体现了学校办学传统和校园文化的传承,阐释了教育实质和人才培养目标,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本文从校训校歌的文化内涵、时代特点等出发,以延安校训校歌为实例,探讨校训校歌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校训是大学的精神与灵魂,表征着大学的精神理想和价值追求,是大学宗旨与功能的精神性表达。基于不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观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大学校训。从校训中可以辨识出大学的独立品格、教育理念和公共服务的精神。大学校训所承载的高贵、距离、批判与担当精神应代代相传以至永恒,由此才能真正推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9.
校训作为大学对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要求和学校特有精神的一种表征形式,禀承了传统的治学精神,凝聚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是大学展示给社会和历史的一张“文化名片”。本文从大学校训的独特育人功能入手,就校训的继承与创新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从校训看大学教育的理念与精神追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条好的校训能够充分体现出办学者的教育理念、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 ,并且还能够“内聚人心 ,外树形象”。本文对数十所大学的校训进行了识读 ,品味其内涵和意蕴 ,从大学理念与大学的个性追求等角度对各种校训表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