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植物造景是城市园林建设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不同品种、不同体量的植物,以及其季相变化、层次的错落等手段,对其进行合理配置,使园林布局更加合理,生态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安徽山区主要分布在皖南和皖西两大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复杂,农业现代化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很多,保护山区生态环境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在"生态+现代"的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总模式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出山地、丘岗、盆地(谷地)和库区等各类型区应该选择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遗传多样性保护对于全球农业发展至关重要,而有效的保护与农民对不同作物的种植选择关系密切.目前在中国北方偏远地区,农民仍以种植小杂粮为主,所采用品种多为具有广泛遗传多样性的地方品种.通过对该地区农民对不同品种小杂粮选择种植的调查,基于我们的作物选择模型,得出市场不完全和收入水平低是农民种植小杂粮作物的重要原因.建议政府在遗传多样性保护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存在的环境问题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指数法评价农业生态环境质量。首先确定选择评价指标的原则,然后确定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并根据评价指标的指数值计算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值,再根据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分级标准,确定农业生态环境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主要有基本模式(农林立体结构生态模式、生物物种共生生态模式、水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生态模式、综合开发的复合生态模式),生态农业园模式(包括以渔塘为中心、以山林为中心、种植业和沼气池相结合的3种家庭生态农业园模式),循环农产品加工中小型企业模式(列举了以奶牛为中心的饲养、加工、消费循环模式及以果树为中心的种植、加工、消费循环模式),农业、生态整合型旅游模式(以葡萄园生态旅游模式为例)。为此,要做到加强宣传、制订规划、突出“绿色”科技先行及保护水土、节约资源。  相似文献   

6.
湿地植物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阐述了北方地区人工湿地植物筛选的原则,包括抗冻与生态适应能力、耐污与去污能力、植物的生理特性、经济价值和景观效果,以及生态安全性。人工湿地选择植物时还要重视合理配置,根据植物的去污特点、群落特性、植物对养分的需求类型、景观美学价值来进行科学配置,这样既提高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又能营造优美的湿地景观。  相似文献   

7.
文化创意产业与生态经济社会要素的耦合有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集群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具有环境功能带动、根植性的共性特征。本文以淮安为例设计了"河湖联动—外延开发"生态文化模式,各个功能分区可以因地制宜,根据支持发展型、资源型、复合型等不同融合方式产生创意民俗、原生境生态实景演艺、创意休闲农业等嫁接形态,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淮河生态文化实验示范区"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济宁市公共绿地植物造景应用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分析当前济宁市各类型公共绿地植物品种应用状况,运用植物、艺术、生态等学科知识总结各类型绿地植物造景特色并分析现状存在问题.然后根据三类公共绿地植物造景现状情况,进一步系统分析总结,针对济宁市公共绿地植物种类单一、常绿树与落叶树比例不当、植物造景缺乏地方特色和城市文化特征等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赤泥堆场是氧化铝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强碱性固体废弃物的堆存场所,是一种特殊的退化生态系统。选取华北地区3个典型赤泥堆场,开展植被调查及物种多样性研究,发现赤泥堆放20年后,出现先锋植物入侵现象。调查区域仅25种植物,隶属10科22属,其中禾本科和菊科植物占植物物种数的52%;草本植物占植物物种数的88%,其中一年生植物占物种数的56%;赤泥堆场植被稀疏、单位面积物种极少、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较低,群落组成和结构简单,植物群落类型主要为虎尾草+狗牙根群落、虫实+狗尾草群落。狗牙根具有生长快、分布广、耐盐碱、适应性强等特点,可作为赤泥堆场植被重建先锋物种。研究结果为赤泥堆场生态修复和耐性植物的筛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自然界的物候现象 ,是其对自然环境的综合反映。依据物候指标划分的物候季节 ,能更准确地反映不同生态类型区季节变化的实际。物候季节在不同生态类型区和同一生态类型区不同年度间分配极为不均 ,研究结果表明 ,季节、季段起止时间的变异系数为 1 5-3.3%。各季节农业气候资源分配极为不均 ,春、秋、冬三个季节 ,年平均总降水只有 90 mm,而蒸发量为 82 9mm,因此 ,春旱是制约此类地区种植业生产的限制因子。夏季降水年度平均为 4 65mm,占年降水总量的 83% ,并表现雨热同期 ,十分有利于各类植物生长发育 ,是农业生产的最佳季节  相似文献   

11.
水保生态建设要以大流域规划为单位,小流域治理为单元,同时,实施大封禁小治理,发挥生态修复能力。开展水保林套种补植、混交林立体种植和实施封禁,采用公开、邀请招标和合同制相结合,前期工作适当简化程序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近年来西部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加强西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已经提上"十一五"时期的工作议程。本文从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的客观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从水、土、沙、林四个方面对西部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和建设,从而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退耕还湖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生态恢复的重要举措,土壤有机碳是评价湿地生态功能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菜子湖区不同退耕年限(2、5、8、10、20a)和退耕后不同植被群落(苔草、芦苇和酸模)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揭示退耕还湖后退耕年限和植被类型对湿地土壤有机碳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耕年限的增加,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增加,但土壤有机碳密度随退耕年限增加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总体比油菜地高出61.5%~82.3%;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剖面(0~55 cm)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芦苇(8.90g/kg)苔草(8.84g/kg)酸模(5.84g/kg),芦苇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变化幅度小于苔草和酸模;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剖面(0~55 cm)有机碳密度呈现出芦苇(7.92 kg/m2)苔草(7.42 kg/m2)酸模(5.01 kg/m2)。结果分析表明退耕还湖后菜子湖湿地植被恢复和理化性质变化促进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密度变化,而苔草、芦苇和酸模土壤剖面土壤有机碳恢复不一致,芦苇对土壤剖面有机碳密度提升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4.
花椒是著名的经济树种,也是重要的水土保持树种,是生态和经济兼用树种。湖北省谷城县把花椒作为退耕还林的首选树种,把花椒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明显不足。本文总结了谷城县花椒产业化生产的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将花椒产业做大、做强,推动谷城县花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风沙区生态环境脆弱,煤炭井工开采造成土体坍塌,产生地表裂缝,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含水量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土壤酶活性降低、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土壤沙化、植被死亡以及生物多样性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剖析近年来煤炭地下开采对西部风沙区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和植被生长等方面的影响机制,提出塌陷区土壤环境破坏的修复措施。指出今后的研究应集中于采煤塌陷区土壤质量的恢复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演替规律方面,为中国西部风沙区采煤塌陷地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生态农业的建设要根据地区特点。以贵阳市城郊生态农业的发展为例,提出了在城郊生态农业的发展中要注重石漠化治理、提高土壤质量的改良、减少水土流失、建设观光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叠加作为技术支持,结合景观生态学格局指数的计算,研究了重庆璧山宏观水土流失的空间生态格局现状。结果表明:水土流失占全县面积97.19%,土地以坡耕地、水田利用方式为主,同时二者分布有较大的侵蚀面积;各侵蚀等级均有一定面积分布,整体侵蚀景观多样性、均匀度较高,没有优势要素存在;各侵蚀等级的破碎化较为严重,轻度、中度侵蚀分布较为集中,因此璧山县水土保持工作将是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任务,需要给予更多的投入。  相似文献   

18.
历史时期长江流域气候、水土和森林植被等生态环境要素的变迁,与人类活动尤其是以稻空大点作生产为中心的农业活动有密切关系。一方面生态环境制约着稻作农业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宋元以来,南方地区以围湖造田、丘陵山地开垦为主的大规模农业经济开发,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诸要素的负面作用逐步加大,导致水土流失、河湖淤塞和水旱灾害频发,农业生产和民众生活也因此受到很大危害。近现代长江流域经济开发进一步扩张,河湖淤废、森林破坏有增无减,而且水土环境的化学污染越来越严重。长江流域是中国稻作文明的发源地和主要的稻米产区,研究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诸因素变迁与稻作农业发展的关系,对于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指导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外来种入侵对本土生物多样性的遗传侵蚀相当普遍。外来种入侵造成局部野生、原始种群消失,导致遗传材料减少;外来种入侵通过种群破碎化导致土著种遗传结构改变;通过杂交导致土著种遗传基因被"稀释"或遗传同化、远交衰退、基因污染等;通过杂种优势排挤、淘汰土著种。此外,转基因生物、引种及遗传改良等人类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对各类遗传资源的侵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