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中写到某某人说话时,往往用“某某说”或“某某怎么样”一类的话交待一下,这类话一般称为交待语。交待语前后的标点使用,教科书及各类参考书规定了如下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2.
委婉是用含蓄曲折的语词来代替那些不能直说的话,而其中起替代作用的具有含蓄曲折特点的语词,就被称作“委婉语”。  相似文献   

3.
4.
《三国演义》93回:“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郎”一节:(1)“……苍然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可叫反贼与吾共决胜负!”  相似文献   

5.
暗箱操作 指不公开、不公正地从事某项活动,也称“黑箱操作”。  相似文献   

6.
7.
有的语句虽然使用了诸如“谁”、“什么”、“怎么”、“是否”等疑问词,但全句并非表示疑问,这些句子的末尾不能使用问号。如:  相似文献   

8.
陈欣 《语文知识》2004,(8):34-34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案》删去了草案中关于土地和私有财产征收、征用及补偿问题的条文中的一个逗号。  相似文献   

9.
李锡琴 《新高考》2004,(7):14-16
2004年的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把“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列入了必考内容。为帮助考生们复习迎考,本文谈谈标点符号中句末点号使用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成语作为特殊的语言建筑材料,在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准确、鲜明、生动地表情达意,需要对所用的成语加以改造,这就形成了成语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1.
陈胜培 《学语文》2005,(2):47-47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旧词新用便是其中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汉语语言正以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魅力,以下就“叫板”、“跳水”、“八卦”几个词语作些例释。  相似文献   

12.
问号(?)用在问句之后,表示疑问语气。有时用在句子的中间,表示对某些词语的怀疑。此种用法,问号外面要加括号。如果句子的一部分是问句形式,但整个句子不是问句,就不能用问号。另外,反问句的末尾可以用问号,也可以用感叹号。  相似文献   

13.
成语误用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语凝练含蓄,形象生动,正确使用能够增强章的表达效果。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适得其反。下面就《人民日报》上的几个例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成语是社会上长期流传的一种现成的固定语,一般是不可任意变更的,不过不是绝对不变的,它也要跟随语言发展变化.有时出于交际特定的需要,可以以成语原有的定型为基础适当地灵活变更或创新使用。成语创新,是指在表意明确,符合成语内部结构规律和语言规范的前提下,对成语从形式或内容加以翻新改造。  相似文献   

15.
拉迪斯拉夫·兹古斯塔在《词典学概论》中指出:“词典编纂者应该意识到,所有他写下的内容都会产生某些规范作用,因为词典使用者有时候会遵从这些提法。”由此可见辞书对语言文字规范化有重要作用。而其突出表现,有学者认为是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强化作用、引导作用和促进作用。辞书的自身规范因此显得特别重要。不过,金无足赤,辞书在自身规范方面,仍有一些不足。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以下简称《现汉》)为例,从标点符号、数字用法、注音三个方面分别举例说明如下,请方家指正。一、标点符号1.1《现汉》中的省略号使用不规范,…  相似文献   

16.
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散文名篇《我的空中楼阁》(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最后四个自然段中,有两处使用了破折号。其一:“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其二:“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笔者认为这两处的破折号使用是不当的。我们知道,破折号的基本作用是表示注释说明。如《自学的好帮手——工具书》《一个好树种——泡桐》(分别见于初中第五册和高中第一册)。像这样的篇目是没有必要写成《自学  相似文献   

17.
当代社会新事物层出不穷,怎样给这些新事物起个名称?对与事物有某种意义关联的已有词语进行改造(如替换一两个字)和类推,是一种常见的仿造方法。而今仿造出“导医”(在大医院中专门从事为病人挂号、联络等服务工作的人)、“导购”(在大商业区专门从事向顾客提供商品咨询等工作的人),最近又出现了“导路”、“导厕”等新行当。又如“文盲”是已有词,改革开放以来,“法盲”、“科盲”、“股盲”、“机盲”等仿造语应时而生,你能说出这些“盲”各是什么人吗?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则笑话: 明朝翰林陈全为人幽默,有一次误入宫禁,被中贯捉住。陈全说:“小人陈全,一时疏忽误入宫禁,请公公开恩!”  相似文献   

19.
贺远亮 《语文知识》2004,(11):24-25
引用时涉及几个相关标点,怎样使用它们,目前语界尚存分歧。笔取了书刊上的部分例句,试图通过对它们的分析,抛砖引玉,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20.
耿莹 《语文知识》2005,(8):25-25
我们今天写信,习惯在信封的落款处写上“××缄”,这是沿袭了古代的用法。“缄”,原意是指捆箱子的绳子。《说文》:“缄,束箧也。”箧,箱子之类的东西。“解箧缄”就是解开捆箱子的绳子。《家语》中记载孔丘在周朝看见一个铜人,“三缄其口而铭其背”。“三缄其口”的意思是嘴上加了三道封条,现在用来形容人说话极为谨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