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按照比较教育学、比较经济学、比较文学等学科概念的定义,跨文化心理学应该称为比较心理学,可是,早在20世纪初,比较心理学这个概念就被心理学家用来指人和动物的心理比较研究。于是,不同国别、种族、民族之间的心理比较研究,就被称呼为跨文化心理学。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学者引进跨文化心理学之后,主要是模仿西方的跨文化心理学,开展西方心理学理论在中国不同民族的检验,随后开始国内不同民族儿童发展心理的比较研究。再后来,就出现了不同宗教信仰人群的心理比较研究。新世纪以来,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年龄之间、性别之间的心理比较研究逐步展开。开展这些研究,有一个基本假设,就是除了生物遗传因素之外,文化是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特征的重要变量。而且文化与心理特别是人格之间相互作用。我们把新扩展的这些领域称为城乡跨文化心理学、区域跨文化心理学、年龄跨文化心理学、性别跨文化心理学、阶层跨文化心理学。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心理学视野中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妍  白亮 《民族教育研究》2009,20(6):104-108
西方主流心理学的"科学"传统为心理健康的理解和测量制定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但是随着跨文化心理学的兴起,研究者们开始反思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否具有文化普适性,文化与心理疾病有什么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人们如何理解心理健康;尝试减轻心理痛苦的手段是否植根于文化之中。本文通过对民族、文化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思考,试图对我国民族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国内出版的王宏印著《跨文化心理学》、郑雪著《跨文化智力心理学研究》、万明钢著《文化视野中的人类行为-跨文化心理学导论》等三本著作所使用的材料大致相同,但又各有特色。王宏印著的特色在于比较了西方精神分析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格心理学理论与中国儒家、释家、道家的人格心理学理论,建构了中国特色的人格心理学理论;郑雪著的特色在于专题研究了智力的跨文化研究问题,对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智力概念、判断标准、测量等心理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万明钢著的特色在于结合了大量的本土少数民族心理学研究成果,提出了我国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教育心理研究思路。三本著作都对近一个世纪以来传统心理与现代心理、东方心理与西方心理、城市心理与乡村心理跨文化比较研究成果作了综述,包括调查报告结论、实验研究结论、田野工作结论、文献分析结论、语意分析结论以及这些结论之间的矛盾和不同观点的交锋。这些材料以及观点应该成为中国城乡跨文化心理学和区域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心理学研究是最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一个心理学研究方向,顾名思义就是跨越某一特定的文化圈子内的人类心理而同另一文化圈子的人类心理进行对比研究。跨文化研究方法一直是学者们争议的话题,进行多维度的研究是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必然趋势,文化间的差异不仅影响不同群体中的个体,同时也影响跨文化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在设计一个跨文化研究这样的准实验时,必须降低研究过程中取样、施测时或者施测项目中各种偏向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乡跨文化心理学和区域心理学与心理学本土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城乡跨文化心理学的母体是跨文化心理学,其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个体或群体在城乡两种亚文化背景下心理活动的普遍规律,以获得文化学和心理学两方面的意义。区域心理学是指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开展系统的文化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的人口大国,城市和乡村的文化差异较大,不同历史区域、地理区域、文化区域、生态区域生活的民众在文化社会心理方面形成了很大差异,研究中国城乡跨文化心理学和区域心理学是心理学本土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心理学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从产生就从来没有统一过,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矛盾与冲突构成了现代心理学的独特景观,同时也形成了心理学曲折发展的张力。尽管有心理学者试图对其进行整合,但也只能部分整合而不能完全整合。在世界哲学转向、后现代主义、全球化背景下兴起的跨文化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代表了心理学的两种文化,它们为区域跨文化心理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弥合之力,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作为一种弥合心理学困境的努力,从一个视角有效地揭示了人心灵的一个侧面,对心理学学科和理论建设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进入20世纪90年代,标志着心理学文化取向地位凸显的文化心理学正式出现。它在研究方法论、研究内容方面带给了传统心理学以新的发展。本文拟论述文化心理学的兴起背景、内涵,及其与跨文化心理学的异同、目前的理论建构和相关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关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浅论我国民族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多民族在历史、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为了民族的共同繁荣与进步,团结与发展,有必要研究民族心理。同时,民族心理学也是总的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西方的一门学科,其发展方兴未艾。本文主要阐述跨文化心理学的研充对象和研究目标、跨文化心理学的一般框架、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及跨文化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进一步明确跨文化心理学的性质,为跨文化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心理学中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存在不同的价值观。文章概述了跨文化心理学中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研究成果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它们带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民族地区数学课程教材改革、双语教学、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跨文化数学教育理论研究与方法等方面综述了我国近20年来跨文化数学教育研究取得的成就。目前,对我国少数民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已达到较高水准,数学课堂的跨文化教育实验研究——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实验颇具中国特色并在实践层面产生重要影响。进一步还需研究构建符合少数民族学生思维特点的数学课程体系,编写民族文字数学教材,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数学教学研究与高素质双语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商务英语是在普通英语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专门的贸易语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被广泛地运用,其作为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往来的语言桥梁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提高商务英语的翻译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生活习惯的跨文化差异、对事物认识的文化差异,以及认知思维方式的差异等跨文化的因素,给商务英语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采用直译外加注明法、意译法、音译法等翻译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商务英语的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13.
积极心理学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世界心理学工作者的关注,对待积极心理学容易忽视其潜在的文化和价值理念。本文从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优秀品质、幸福生活理念入手,着重分析了中国文化和积极心理学根植的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目的在于通过检验这种跨文化操作,引起相关人员更深层地关注学科的构成基础,在开展积极心理学工作时,充分考虑本土文化,警惕积极心理学在中国成为某种形式的强加价值。同时也为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一种分析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近二十年来国内政治心理学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治心理学研究经历了恢复、初步发展、深入发展三大阶段,在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上都有重要论著出版,其中有关农民、公务员、青年学生等群体政治心理研究的著述较多.  相似文献   

15.
由于冯特的实验研究结果缺少验证性,始而招致对其主题、方法、理论的质疑,继而引起欧美国家的反结构主义运动。而真正掀起反结构主义浪潮的是美国本土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其目的在于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所产生的心理功能。在此理念下适应和实用成了机能主义的中心思想。而机能主义心理学却是在詹姆斯实用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本文就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心理学思想做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6.
比较学的跨越性要求在研究中越须进行化研究。而比较学的发展吏恰恰显示出化研究的欠缺。可喜的是,在当下全球化语境中,化多元化和化一体化正成为新的时代观念,跨化研究也将成为比较学新的发展方向。在中国比较学的跨化研究中,应该从中外化的视角促进比较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我国目前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成果出发,综述了我国跨文化心理学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现状,归纳出了我国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特点以及不足之处,同时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跨文化研究的趋势及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学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兴起的心理学的一个新研究方向,也是当今心理学研究中比较活跃的领域之一。本文从积极心理学概念及产生背景出发,分析了积极心理学与传统主流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关系,介绍了当前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意义,并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自苏联心理学家倡导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以来,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其间,国内外广大学者努力研究,争鸣拓展,促使马克思主义心理学不断发展完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坚持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取向,对于克服当代心理学危机,促进心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外的跨文化适应研究始于20世纪,大致经历了跨文化适应的人类社会观、社会心理观和发展观三个阶段。综述国外跨文化适应研究的成果,有助于我们借鉴国外跨文化适应研究的精华,用本土的跨文化适应模式解决本土文化环境中的文化学习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