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同时对学生心理素质有积极影响。具体表现在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自信心和耐挫能力的提高,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增强,良好个性心理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又一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工作技能,还要拥有健康的身心素质,这就要求高中体育教学要实现健身、健心并举,积极构建人文教育课堂,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面对激烈的竞争时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3.
职业中专学校侧重于就业前的教育,其体育教学与普通学校的体育教学有着本质的差别,不仅要求培养相关的健康观念、健康体魄,更要求堵养一种体育精神.就目前职业中专的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对体育学习缺乏主动性,对所学的各项体育运动技术没有产生兴趣.正是因为这样,职业中专体育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创造性地完成预期的职业中专体育教学目标,培养出适合国家、社会以及岗位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戴婷 《成才之路》2013,(11):76-77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质必将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新课程标准更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有意识、有目的地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育教师可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体育教学中,利用适当的时机、合理的手段对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状态,探讨了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6.
一、体育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体育可以锻炼人的体魄,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奋发进取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团体精神。体育教学有其自身内容和特点,通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使学生掌握健身的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与生物力学、生理学、数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密切结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等。因而,体育教学是身体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又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体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提高学生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家提出:21世纪需要生理、心理和人格都健全的人才,未来的竞争是心理素质的竞争。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即培养学生敏锐的认识能力、健康的情绪、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以及具有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刘明 《成才之路》2010,(8):54-54
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校体育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体育教学特点和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状态,探讨了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护理工作是一项体力与脑力并重的繁重工作,要求护理人员具要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卫生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要根据护理专业性质和学生兴趣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需要,并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培养团队协作意识、顽强拼搏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终身体育理念,使之成为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0.
岳建新 《现代教育》2012,(Z2):91-92
职业中专学生体育能力水平,集中反映了职业中专体育教学的质量。如何培养职业中专生的体育能力,是所有职业中专在教学改革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作为一名职业中专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强调体育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生理变化规律,使他们懂得科学锻炼的原理、方法,以及体育锻炼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