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量词包括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两种,前者是指"所有"、"任意"、"每一个"等表示全体的量词,通常用符号"x"表示"对任意x";后者是指"有一个"、"有些"、"存在一个"等表示部分的量词,通常用符号"x"表示"存在x".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是新课程高考的必考内容,考查方式十分灵活、多样,而且可以和其他知识交汇综合考查.下面就教学中的案例四则,来说明一下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考查方式.  相似文献   

2.
高中新课程标准(下称标准)中选修课程系列1选修1—1的常用逻辑用语对于广大的高中教师来说,虽然未系统学过,但有所了解,感觉不难[1].标准中对于常用逻辑用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命题及其关系;(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3)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2].对于(1)、(2)两点,在现行的高中教材中也有这些内容,而对于第(3)点,可能会觉得生疏些.在数理逻辑中,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属于一阶逻辑的内容.全称量词对应于日常语言中的“一切”、“所有的”、“任意的”等词,用符号“?”表示.存在量词对应于日常语言中的“存在着”、“有一个”、“至少有一个”等…  相似文献   

3.
皮尔士与量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量词是逻辑学尤其是现代逻辑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中有着特别的重要性,不少人认为是弗雷格首次给出了量词的现代逻辑意义,但事实上皮尔士对于量词有着更为清晰、深刻的理解和表述。他提出了代数和图表的两种表现形式、而且还给出了量词的深刻的指号学语境。  相似文献   

4.
蔡家话是中国新发现濒危语言,其量词可分为名量词、动量词、准量词等.蔡家话量词以单音节为主,没有音变现象,没有前缀;具有体词性特征,具有别类作用,其中的"量名"结构具有定指性特征,部分量词可以重叠;要与其他词类结合,构成"数词+量词"、"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名词+数词+量词"等结构后才能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句法成分.  相似文献   

5.
练伟  朱卫霞 《新高考》2010,(9):39-40
量词包括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两种,前者是指"所有"、"任意"、"每一个"等表示全体的量词,通常用符号"坌x"表示"对任意x";后者是指"有一个"、"有些"、"存在一个"等表示部分的量词,通常用符号"埚x"表示"存在x".书写时注意不能将坌,埚写成A,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模糊理论解释汉语空间义量词在人脑中的认知模式.人脑选用什么样的空间义量词取决于该量词在其模糊子集中的隶属函数值μ(x)(0<μ(x)≤1).与二值逻辑相比,多值逻辑更加符合人类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7.
量词包括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两种,前者是指“所有”、“任意”、“每一个”等表示全体的量词,通常用符号“ x”表示“对任意x”;后者是指“有一个”、“有些”、“存在一个”等表示部分的量词,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新教材中“常用逻辑用语”章节的一些认识 在高中新课程标准中,选修课程系列1选修1-1中的“常用逻辑用语”一章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命题及其关系;(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3)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在“命题及其关系”这一部分内容中,教材对于命题的定义作了简单的介绍即“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教师在介绍命题的定义时也往往就此一带而过.学生也不会再多作思考.  相似文献   

9.
动量词是汉语量词系统的两大部类之一.先秦时偶尔可见,魏晋南北朝时初步成熟,到唐五代时已经盛行.唐五代时,出现了"场"、"巡"、"遭"、"顿"、"件"五个新兴动量词,其中的"场"、"顿"、"遭"等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中.南北朝时期产生的动量词"遍"、"下"、"回"、"度"、"拜"等在唐五代时期发展成熟,其用法与现代汉语中已基本没有什么差别.同时,"同源动量"的产生是唐五代时期动量词发展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0.
林新年 《福建教育》2023,(22):11-13
量词“点儿、些”是单独作为量词的一个小类,还是合并到集合量词,学界存在不同看法。文章基于不定量词和集合量词的词义,从量词“点儿、些”在“一+量词+NP”和“一+量词+X”结构中的句法组合能力、语义内容等方面进行考察,认为不定量词与集合量词在语义内容、句法功能和结构赋义的主观性等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量词“点儿、些”单独作为量词的一个小类为宜。  相似文献   

11.
从历时来看,量词大多数都是由名词或动词发展而来,因此具有名词或动词本身的形体特征,各种认知因素影响着量词与名词的搭配.本文选取表示小量的"点"、"丝"、"线"、"缕"的量词,从认知语言学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它们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实际语料的排查分析,指出表示约量的复合方位词"左右"与数量词搭配时,不仅存在"数词 量词 左右"的格式,还有"数词 左右 量词"格式,并分析了"数词 量词 左右"和"数词 左右 量词"两种格式在结构、语义、表达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量词的魅力     
吟诗作文时如能重视对量词的锤炼,往往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有效地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巧用量词,强化对事物的描绘量词,并非简单地用于计量,它还可以绘形、绘色甚至表情。比如明朝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文中写道:"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句中的"痕""点""芥""粒",用词再准确不过,极有层次感,并且通过对比描写出雪后银白世界中的景物特征;同时,"芥""粒"又是以"小草""米粒"作为喻体,凸现出景物形状之小。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具有丰富的量词,量词的语法功能之一是可以重叠,重叠后可以表示"每一"、"逐一"、"多"等语法意义。也有个别表示"少"的语法意义。现代汉语量词除复合量词(人次、架次、米每秒等)外,绝大部分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叠,重叠的方式主要有三种:AA式;一AA式;一A一A式。此外还有对叠XWYW式。  相似文献   

15.
古典对当方阵可回溯到亚里士多德逻辑,并且自此后就一直被广泛地讨论,特别是在中世纪和现代.它刻画了所有、没有、并非所有和某些这四个量词之间的特定逻辑关系,即对当关系.亚里士多德和传统逻辑学家,以及人多数当代语言学家,都把"所有"看作具有存在预设,也即"所有A是B"可以推出"存在A",而现代逻辑则放弃了这一假定.用现代逻辑对"所有"的解释来代替亚里士多德的解释(对"并非所有"也可以作类似处理),就产生了现代版本的对当方阵.近年来有许多争论,探讨这两个方阵中哪一个是正确的.本文中我的主要观点是,这个问题不是,或者不应该卡要是关于存在预设的,毋宁说它是关于否定的模式的.我认为现代方阵表述了自然语言中否定的一般模式,而传统方阵则没有做到这一点.明乎此,不仅需要把对当方阵应用于四个亚里士多德量词,还需要把它应用到这一类型的广义量词上.现代方阵上的任一量词所展示的否定的模式,常常不是在传统方阵中发现的对当关系.本文提供了一些技术性结果和工具,阐述了解释各种英语限定词的量词方阵的若干例子.本文最后一个例子引入了否定的第二模式.它伴随特定复杂量词出现,也能够在方阵中被表达.  相似文献   

16.
量词在现代汉语中是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量词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也有其独特之处。一个量词可以修饰什么样的名词性成分,通过定量分析之后发现其中也是大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对现代汉语量词"只"进行认知分析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基于此,从三个方面对量词"只"进行认知上的分析。首先分析量词"只"的语义性质,也就是说分析它对名词性选择的特点,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其次主要从量词"只"对名词性成分的语义选择上来进行分析,把量词"只"能够修饰的名词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归纳,得出一般结论;最后是对量词"只"的范畴中心进行整合和归纳,并且用图示的方式归纳出对量词"只"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对当方阵中,逻辑规律具有一致性。对一个现代对当方阵中的任意一个广义量词施加任意多次的三种形式的否定运算,得到的广义量词仍然是原来的现代对当方阵中的广义量词。在〈1,1〉类型的广义量词所对应的现代对当方阵中,不但广义量词与其三个否定量词的单调性之间具有可转换关系;而且它们所对应的广义三段论之间具有可化归关系。由于〈1,1〉类型广义量词在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所以,此研究对计算机科学中的知识表示和知识推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重叠变量看体词与谓词的界线,体词不能重叠.从量词、数量短语的"数量语义特征"看,量词并非体词而具谓词性,不能简单地将它与名词对等起来.因此,量词并非体词,而具有谓词性.  相似文献   

19.
有关双量词求参数的问题是简易逻辑板块知识中比较困难的问题,与单量词求参数问题比较起来具有逻辑更复杂、理解更困难等特点,是考查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掌握理解水平与数学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题型。本文用图示法从易于学生理解的角度来探讨双量词求参数问题,寻找等价转化中的不变法则。  相似文献   

20.
语序类型学对量词的考察可以这样进行:统计名量词和动量词在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中的语序分布,运用逻辑组配和语义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最佳"轨层结构,并综合四分表来分析数量表达的核心归属和量词的整体性质。得到的结论是,名量组合的核心是数词,动量组合的核心是动词,量词整体正经历缀化的过程,呈现出联系项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