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互文性通常被用来指示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篇发生的互文关系,是语篇理解的一个先决条件。同时,语篇理解是一个以人类认知的关联性取向为基础的动态认知过程。互文性与认知语境相互作用有助于确认语篇主题,实现语篇意图和建立语篇连贯从而达到对语篇的最大程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刘庆元 《湘南学院学报》2001,22(6):94-96,103
影响语篇解读的因素很多 ,语境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语篇解读者而言 ,具备一定的语境知识 ,对言语活动所发生的时间、空间能进行考虑 ,将提高解读的效率、准确性。因为语篇的含义依赖于语境 ,语篇与语境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3.
沈星怡 《小学生》2024,(3):13-15
主题语境下的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是指在课程的教学中,注重让学生通过关键词、话题或情境等统一的主题,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在有效的主题背景下进行语篇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语言知识的应用,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对此,本文对主题语境下的小学英语语篇教学进行了概述,随后提出了主题语境下的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策略,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语境分析与语篇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语篇解读的因素很多,语境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语篇解读者而言,具备一定的语境知识,对言语活动所发生的时间、空间能进行考虑,将提高解读的效率、准确性。因为语篇的含义依赖于语境,语篇与语境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5.
王维维 《文教资料》2013,(34):16-18
近年来认知心理学家不断尝试将平行分布处理模式应用于语篇分析,在认知模型理论基础上探讨平行分布处理模式能否模拟语篇认知模型,二者结合的好处之一在于可以将语篇理解过程的心理表征外显化,另外还可以确定信息网络结构中各个输入单元相互作用的运动路径。本文运用这种模拟研究,以《寂静的春天》为例,解读其语篇主题。  相似文献   

6.
语篇主题即语篇指向,是语篇的主要基本思想。在生成任何一个语篇时,说话人总是从语篇主题出发构思全文,运用各种手段,力求语篇的主题被读者(或听者)所理解。本文运用语言学中语篇分析的有关理论,以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为例证,对其作语篇主题分析,并探讨正确理解语篇主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孙兆霞 《考试周刊》2022,(9):123-126
语篇分析是学生掌握阅读技能与技巧的重要原则,是培养学生高阶认知思维品质的重要方式.结合语篇分析的特征,从标题解读出发,分析结构框架、归纳段意、衔接要点和迁移回应,引领学生在通读语篇中把握主题意识,在多元解读文本中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水准.语篇分析运用于阅读引导利于培养学生敏锐语感意识,提升学生英语表达综合运用技能.  相似文献   

8.
语篇的生成和解读离不开语境,研究语篇需要研究语境.文化语境、情景语境、上下文语境对语篇的意义解读很重要,有助于语篇连贯.语境可以决定语篇衔接方式,可以带来隐性连贯.  相似文献   

9.
英语语篇教学重点是对书面语语篇的正确解读.英语语篇中富含隐喻性语言,蕴含意义深刻.准确理解书面语篇必须依靠从语篇推导出来的隐喻认知语境,而隐喻认知语境是建立在以长时记忆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的经验基础的探索书面语语篇教学中隐喻认知模式的作用,研究表明:英语学习者通过隐喻认知模式正确识辨、理解及解释英语语篇的情景义、歧义、词义空泛、表面搭配不当、旧词新用等语言现象,以准确理解英语语篇含义.  相似文献   

10.
罗丹 《海外英语》2012,(16):220-222
认知语境揭示了生成和理解语篇的认知心理依据。从认知语境的角度,通过分析认知语境与语篇的关系,探讨其在语篇生成中的过滤功能以及在语篇理解中的解释功能,从而更有效地理解语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蒋捷生平行实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著名词人蒋捷,词名胜极一时,惜今人对之研究寥寥。本文就蒋捷生平可考事迹进行一一考证。  相似文献   

12.
南宋文学家姜夔擅长诗词,诗风清妙秀远,时有名句佳作。许多诗描写了与友人出游时的闲情雅致,也透露出诗人的人生态度。笔者认为,其七言古诗《生云轩》中提到的“王郎”是谁,至今尚无定论,为此需作出考证。  相似文献   

13.
江淹诗论说     
江淹的诗歌有的意象奇崛峭拔 ,有的具有悲壮凄凉之气 ,有的基调沉郁而朴茂遒劲。其仿拟之作 ,大多达到貌合神似的地步。他的《清思诗五首》表现出超尘脱俗的境界 ,显得空灵飘逸。《悼室人十首》抒写诗人难以抑制的悲痛和伤感 ,情感哀婉缠绵。在永明诗风盛行的南朝 ,江淹的诗歌可谓独树一帜 ,钟嵘《诗品》评价为“诗体总杂 ,善于模拟” ,刘熙载《艺概》论云 :“有凄凉日暮不可如何之意” ,在诗美和诗境上别具特色。但模拟毕竟非作家自身本色。江淹在诗思上不可避免地受到羁制 ,欠缺深刻的笔力。  相似文献   

14.
论江泽民的对外战略与策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就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作了精辟论述,认为国际局势虽然复杂多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我们要正确把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江泽民提出要以新的发展观、安全观积极推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性,强调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并提出了正确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极为重视国民素质的提高,把提高国民素质定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并且在理论上有丰富的创见: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地提出了新的国民素质结构;紧扣时代发展主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国民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全面阐述国民素质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明确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国民素质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无奈与无依的漂泊--蒋捷词的情感主旋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易代的社会动荡,使蒋捷陷入国破家亡的境地;“抱节终身”的气节,使他义不仕元。无家可归,无处可依,使他只能在漂泊中度过余生,在漂泊中开始了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索。他的亡国之痛,忧生之嗟,人生空寞之叹都是围绕着漂泊展开的。无奈与无依的漂泊是蒋捷词的情感主旋律。  相似文献   

17.
长篇章回巨著《三国演义》中的蒋琬与史籍中的同名人物相去甚远。史籍中的蒋琬忠厚谦恭,并有治国、治军之不俗政绩;而小说中的蒋琬虽是诸葛亮选定的接班人,但表现平平。究其缘由,当由作品的题材取向与作家的情感取向所决定。因小说以历史上三国时期的军事、外交为主要描写内容,而活跃于当时政治舞台上的军事家、谋略家诸葛亮,又是作家人格理想之所在,故而诸葛亮去世之后,小说虽赋予蒋琬以治世之才、赋予姜维以治军之才,但皆逊色于诸葛;同时,作品又依循主题的需要,让身为文官的蒋琬又远不及武将身份的姜维。  相似文献   

18.
根据突显观的认知机制——注意焦点转换,突显认知层次性及突显具有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种过程交互进行的特点,运用SPSS软件通过分析语篇主题层次、命题层次、主位层次上的突显手段从而探讨叙事语篇的构建。结果发现:记叙文语篇主题层次上,多用名词所有格来突显主题;在命题层次上,情状句所占比例很高,且其中完成情状句所占比例很高,研究结果支持完成情状句与非完成情状句以图形/背景的形式推动叙事发展;在主位层次上,参与者主位所占比重很大,得出主位是判断叙事视角的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系统地学习江泽民的《论科学技术》一书发现 ,江泽民充分论述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根据江泽民的论述 ,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全面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生产力功能———是科学技术首要的社会功能 ,是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基础部分 ;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是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核心部分 ;科学技术的伦理思想———是对科学技术社会功能进行反思的必然产物。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共同构成了江泽民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观  相似文献   

20.
孙权改钟山为蒋山、隋唐两度因蒋山置蒋州及现势地名中多有蒋王庙的关键在东汉末年形成、历六期不衰的蒋子文崇拜。又蒋子文崇拜得以成立的关键,则在于蒋子文的身份与行事同孙权之父孙坚何其一致。就蒋子文崇拜的地域言,这一崇拜不独盛行于六朝的建业、建康,更广泛存在于东晋南朝疆域范围内的其它许多地方,它实质上反映了在古代南京地区,蒋子文崇拜的普遍而又深入民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