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同时,有关消费者概念界定的争议也越来越激烈。把“消费者”定义为以非生产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自然人,既扩大了消费者的外延,又把商品房消费、医疗服务消费、交通旅游消费、金融保险服务消费等新兴领域中的消费者也纳入该法的保护范围中,明确了患者作为医患关系中弱势的一方可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单位不可以成为消费者关系中的消费者以及“为生活消费目的”的确定。  相似文献   

2.
王艳 《考试周刊》2013,(71):195-196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商业交易方法,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快捷、方便、高效、成本低、可进行“全球性”和“全天候”交易等巨大优势而赢得众多企业和消费者的青睐.电子商务的出现,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商机,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消费方式,但同时也对现有法律法规构成了强大冲击和挑战.如何在虚拟化、技术化、无纸化的电子商务中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已迫在眉睫.本文主要通过对电子商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关系的论述,针对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保护存在的问题,总结一些对策,对我国电子商务中关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预付消费作为当前诸多消费方式中的一种,从本质上来说,它是服务消费合同,也是预付格式合同。预付消费当中消费者的各项权利很大程度上受到道德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导致消费者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因而,需要加强对预付消费中消费者法律地位的研究,结合预付消费中的具体情况,构建预付消费中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体系,以应对预付消费中消费者各项权益受到损害,探索出保障预付消费中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一直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但是城乡经济差距也日益拉大。国家考虑到农村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以减轻农村消费者的消费压力。然而一些不法企业、商家、借着这一优惠政策,打着“送货下乡”的旗子,干着“送祸下乡”的勾当,销售一些长期积压、过期变质、报废处理的商品,把农村市场看成了“消废”市场,给农村消费者物质上造成了巨大损失和精神上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因此研究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是提高农村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意识,对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俊杰 《天中学刊》2003,18(3):49-50
“买假索赔”者应当认定为“为生活消费的需要而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且不应当以购买商品数量多少界定其是否为消费者。欺诈行为不应以故意实施为前提,只要经营者有过错,有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消费者有权取得双倍赔偿。  相似文献   

6.
罗忠  刘琪 《培训与研究》2001,18(5):42-44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消费者应用网上交易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和接受网络服务越来越频繁,如何在虚拟的网上世界切实地保护消费者的个人隐私,是消费者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环节中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香港虽然素以“购物天堂”著称,但迄今为止尚无一部专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法典。香港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不仅立法体例与大陆完全不同,而且在消费者权利的内容、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责、解决消费争议的途径等方面的规定也与大陆有别。  相似文献   

8.
消费教育对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建立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监督、指导、服务、沟通”四大职能是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在消费教育中的基本职能和角色定位。要以12315工商综合执法平台为依托,大力开展消费教育工作,耐心解答消费者的疑难问题,将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与开展消费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打造消费教育新渠道。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消费行业的发展,网络代购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购物方式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随之产生的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问题也成为网络交易中的主要法律纠纷。网络代购消费存在着公平交易权、真情知悉权、自主选择权等问题。要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必须加强网络立法工作,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 健全网络信息披露规则,确保消费者安全消费 完善纠纷解决机制,确立司法救济制度 加强对网络交易的监管,建立网络代购的安全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0.
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商务是一把“双刃剑”从其发展状况与趋势,可以看出其发展步伐不可抑制。但是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给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带来了严峻挑战,也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的界定是,消费者为生活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在认定消费者时应该首先认定何为消费者和生活消费怎么界定?从此规定中是很难予以判断的,正是法律规定中的这种模糊性产生了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的差异,司法审判中才会有对王海们的打假行为判决不一的结果出现.学理中才会对单位是否为消费者产生分歧.  相似文献   

12.
我国要保持经济长期健康发展,不能单独依赖外贸和投资,要把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放在突出的地位,这就要求国家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消费环境。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从立法、行政、司法方面提出我国可以采取的改进措施,最后对我国公民的消费权进行了论述,提出国家不论从发展经济,还是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角度上讲,都必须保护本国公民的消费权。  相似文献   

13.
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消费者对“假冒伪劣”的辨别能力和维权意识,成立专门的打假机构监督和查处,设立小额投诉法庭和小额仲裁机构及时解决消费纠纷是铲除“假冒伪劣”这一社会毒瘤,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随着网络的发达与团购方式的日益普及,网络团购作为新兴的消费模式,正日渐渗入人们的生活,挑战着传统的消费观念。与此同时,关于网络团购的法律纠纷也日益增多。以网络团购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我国现行制度规范为分析评价对象,明晰商家、团购网站、消费者的法律地位,厘清三者之间法律关系,在建立以消费者权益保护为核心的网络团购运营机制方面进行探索,以期对我国网络团购行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读者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关系是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关系。然而,读者在图书馆消费时,其消费权益时常受到损害。应制定相关法律,保障公共图书馆读者的消费权益。  相似文献   

16.
在绿色发展转型逐渐受到社会关注,“绿色消费”也开始成为主流消费思想的背景下,探讨企业环境导向、消费者-企业认同、心理距离和消费者支持之间的关系。运用SPSS 26.0以及AMOS分析217份有效问卷,证明了企业环境导向对消费者支持起正向影响关系;消费者-企业认同在企业环境导向与消费者支持之间起中介作用;心理距离对消费者-企业认同与消费者支持起调节作用,并且调节了消费者-企业认同在环境导向与消费者支持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消费主义思潮的渗透,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受到显著影响。在消费主义思潮下,“偶像经济”将“人格商品化”作为产品核心,提升商品附加价值,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诱导过度消费、法规适用范围受限、引导消费者重大误解等现象,侵害偶像追随者群体的消费权益。为破解偶像追随者群体消费权益保护困境,可通过法律解释、法律完善、制度构建等路径,优化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主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偶像经济”监管制度,规制“偶像经济”的肆意扩张,避免以无限逐利为目标的消费主义对“偶像经济”的侵蚀,引领理性消费,保护偶像追随者合法消费权益。  相似文献   

18.
随着加入WTO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关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消费者据此应享有的权利亦越来越多,在立法与司法实践中需要加以完善.本文在消费者权利种类的扩展、消费者权利内容的深化、消费者诉讼权利的完善等三方面对此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个体工商户的性质决定了它购买商品可能为个人或家庭消费使用,也可能为经营或职业之用。为此,我们必须寻找将个体工商户二重角色剥离开来的标准,以确定个体工商户在何时可以享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这方面可以借鉴德国法和英国法的经验。如果个体工商户"在营业的过程中",则可以推定其是作为个人经营者从事生产或经营活动,此时不宜将其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范围;如果个体工商户"不在营业的过程中",则是自然人,属于消费者,应该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范围。关于"在营业的过程中"的认定,需要考察缔约时买受人的身份、所购商品是否为经营的必需部分、购买行为是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经常性、事后商品被使用的情况、所购商品是否重新进入流通领域而转卖出去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市场交易方式,如同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更多便捷、丰富的商品和资源信息的同时,也增加了消费者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危险。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给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带来了严峻挑战,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