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一苇的戏剧是当代台湾“新戏剧”的旗帜和“人”的戏剧的经典、也是他一生探索的“真正国剧”。姚一苇自称“是一个真正从现代走向后现代的人”[1],其实,他的戏剧创作是从写实(现实)主义走向现代主义,“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写法”,而贯穿和突出的主线是现代主义。晚年,他又对后现代主义剧场表达了深深的担忧与明确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姚一苇,本名公伟,江西南昌人,1922年生,自幼喜爱戏剧。1941年考入厦门大学,1946年毕业。初学电机工程,后又转学银行系。在校时有次参加戏剧演出,使他由此爱上了戏剧。他开始到图书馆借阅有关戏剧方面的书籍,阅读了大量欧洲经典剧作,奠定了他后来从事戏剧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客家三脚采茶戏自大陆江西赣南传入至台湾后,随时代演进与观众品味,逐渐发展为客家改良戏与客家大戏,放眼台湾客家剧团当今的发展,唯有荣兴客家采茶剧团一枝独秀,而其它的客家戏团仍旧以宗教活动的演出为主,对于客家戏曲的演出仍然是以传统戏目与在外台的戏剧演出的模式为基本。本文以台湾大竹堑地区为研究区域,选择荣兴客家采茶剧团的客家大戏舞台剧演出《乙未丹心─吴汤兴》作为研究对象,从客家戏曲在台湾的演进、仪式与戏剧的关系、与此剧团的表演,来探讨客家戏团今日的发展,剧本意涵分析,以及表演方式、角色诠释、音乐与舞台设计。申论在当今全球化与资本主义旅游表演兴盛的21世纪前10年,为求生存,这个剧团加入现代剧场表演形式与元素,呈现台湾戏剧由简朴逐渐发展到精致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由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原因,台湾当代戏剧的发展状况及走势与大陆同期戏剧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同源分流的历史长达三十年,直至八十年代后期才逐渐出现交流叠合的趋势.杜云之说:“台湾光复前,我国现代戏剧早已传入.许多台湾的剧人,向往祖国的戏剧活动,采用上海等地传来的剧本,模仿演出,以致受日本殖民统治的惮忌和迫害.在我国现代戏剧史上,写下血泪的一章.”抗战胜利后,大陆许多职业剧团纷纷赴台进行公演,先后演出了吴祖光的《牛郎织女》、《正气歌》,欧阳予倩的《桃花扇》、曹禺的《雷雨》、《日出》,柯灵和师陀改编的《夜店》、《大马戏团》等,使沉寂多年的台湾戏剧出现复苏的迹象.在赴台演出的剧团中,除上海观众戏剧演出公司、南京国立剧专学校剧团等话剧团体外,还有不少戏曲剧团,如顾正秋、张正芬的“顾剧团”,王振祖的“中国剧团”、张远亭的“正义剧团”等,这些剧团演出的京剧(台称平剧或国剧)和其他地方戏曲与话剧和台湾本土的歌仔戏一起.共同促使光复后的台湾剧坛一度出现颇为繁盛的景象.  相似文献   

5.
曹明 《文教资料》2001,(4):61-66
80年代以来,华文戏剧的交流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这对增进相互了解促使文化繁荣,起了良好的作用。在新的世纪来临之际,我们这里试对华文戏剧的交流,作一简要的回顾与展望,认清华文戏剧交流的发展过程,以及未来走向。 华文戏剧是指,凡是以华文(华语)演出的戏剧(主要指话剧,不包括戏曲),都可以称之为华文戏剧。主要范围包括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以及世界其它地域的华语演出。华文戏剧的概念是近二十年才正式提出的,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结束了长期与外界隔阂的情况下产生的。首先是中国大陆与台湾戏剧的交流,1982年,…  相似文献   

6.
元代是我国古代戏剧繁荣的重要时期,曾涌现过许多杰出的作家,创作了为数众多的优秀剧本,在城乡各地有过频繁的演出。但是,由于史料的缺乏,对元代特别是元初戏剧演出的情况,至今还未十分了解,其中若干问题一直引起戏剧史研究者的争论。最近我们在山西新绛县吴岭庄卫家墓中发现一批元代初期的戏雕、舞雕、乐雕和壁画,内容丰富,保存完好,为了解元初戏剧演出情况和研究我国戏剧的发展,提供了新  相似文献   

7.
辩证法思想和精神分析心理学投影于姚一苇戏剧理论和创作中,形成他不仅从正面和表面,也从反面和内里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由此增强了作品的哲理意蕴和对人性真相的了解与揭示。辩证法使姚一苇充分把握戏剧冲突的要理,构思跌宕起伏的情节,呈现"人"作为矛盾统一体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剧中出现大量幻梦、失忆、痴呆等情景,但未必与"性"相关,而是以真、善、美追求作为解决心理障碍的方式,显示所受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影响及对它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闽台宗教祭祀与地方戏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台戏剧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唐代咸通年间(860—874年),福州、莆田等地就有百戏演出的记载。宋代以后,在北方戏剧传入福建的同时,福建土生土长的戏剧也应运而生。明清时期,福建戏剧逐渐定型,并随着福建移民传入台湾。成为闽台民间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由于闽台地方戏剧剧种多达四五十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均居全国之冠,故素有“戏剧之乡”美誉。  相似文献   

9.
台湾著名导演赖声川的代表作《暗恋桃花源》是台湾导演赖声川的代表作,也是话剧中的经典。台湾1986年首次公演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新版《暗恋桃花源》于2010年再度演出,将现代与传统戏曲越剧相结合,产生了"赖氏话剧",国内话剧市场本来的萧条状况被打破。本文拟从戏剧矛盾冲突复杂、"间离效果"的后现代特征、戏剧语言的"留白"等几个方面探究《暗恋桃花源》的艺术性,希望能够阐发当代舞台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瞿秋白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戏剧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曾亲自领导过革命根据地的戏剧创作、演出和出版活动;他也翻译、介绍过不少外国戏剧作品和外国戏剧研究论著;更为重要的是,他还为我国革命戏剧运动的发展提出过许多有价值的主张和理论。本文想就其“大众戏剧”的理论与实践作概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台湾著名作家姚一苇早年在大陆的小说创作进行了史实的求证,并就其中两篇重要的小说《输血者》、《春蚕》与鲁迅、施蛰存的某些小说作了比较,从而见出其与三四十年代乡土文学、左翼文学和现代派文学的联系,由此也提示了当代台湾文学和现代中国新文学的渊源。  相似文献   

12.
阿历克斯现在是剑桥大学自然科学专业一年级的学生,曾在曼彻斯特学校读书时踢过足球,导演过校内戏剧,毕业时他获得了五个优秀;阿曼达现就读于布里斯托尔大学,学习英语。在中学期间参加过戏剧演出,并且经常打网球,然而她仍获得了四个优秀。  相似文献   

13.
一代名优张君秋与京剧结缘六十周年之际,首都戏剧界为祝贺他而隆重集会。这位曾赢得如潮彩声的一代戏剧大师,蔼然坐在观众席里,欣赏他的学生的演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戏剧史》是台湾当代学者唐文标先生研究中国戏剧史的一部力作。由于唐先生曾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有着较深厚的哲学功底,因而他的戏剧史是站在较为宽广的文化背景铺叙而成的。一方面他运用比较文学的原理,抓住中西方戏剧的各自本质内函,通过对古希腊戏剧和中国戏剧的“质”的比较,寻找中国戏剧晚出的原因,不失为一种方法。另一方面,唐先生把治戏剧史的眼光投向民同,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考察中国戏剧的渊源,可谓另辟新径。中国戏剧的渊源是一个长时期来悬而未决的难题。这是由于一则中国戏剧是溶汇于歌  相似文献   

15.
李俊慧 《文教资料》2012,(11):11-13,22
王林是抗战时期的冀中文学中的中坚人物,他紧密联系时代要求,进行戏剧创作和演出实践,逐渐形成了把戏剧作为宣传手段、贯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充满地方色彩的戏剧观。他的创作和演出促进了抗战时期冀中村剧团的发展,壮大了冀中文学队伍,推动了冀中抗战戏剧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惊悉姚一苇先生猝然辞世,殊深悲痛。去年十月间,我再次到台北访问,曾专程到兴隆路的姚府拜访。姚先生刚动心脏手术不久,人显得清瘦一些,但谈锋健旺,谈戏剧众语喧嚣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戏剧文学,即剧本.它是戏剧舞台演出的蓝本,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学作品,它具有一般叙事性作品的共同特点,必须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表现作品中的人物和主题.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体现其全部价值.为此,以常规的教学方法来对待戏剧文学的教学往往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让学生领会戏剧作品的精髓所在.如何教好戏剧文学一直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也成了他们努力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笔者不揣浅陋,试谈谈几种教学方法,以就教于方家同仁.……  相似文献   

18.
陈彦,商洛籍著名剧作家,陕西省戏剧研究院院长、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戏曲家协会主席,曾创作了《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等十余部戏剧作品,多次荣获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编剧奖五个一工程奖等。2011年初,其新作《西京故事》上演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普遍好评。今年前半年仅四个月时间该剧演出已超百余场次。陈彦的戏剧关注现实重大问题,关注底层人民生活,注重社会效益,讴歌真善美;其演出舞台效果好,戏剧性强。现选发著名戏剧评论家傅谨等关于《西京故事》的三篇研究文章,供大家学习和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19.
日本著名戏剧《夕鹤》,在我国已久享盛誉。六十年代初日本齿轮座剧团来华,在京津沪等地演出《夕鹤》,盛况空前,我国戏剧界和广大观众曾给予高度评价。《夕鹤》的作者木下顺二,是日本当代著名戏剧作家,《夕鹤》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木下顺二,一九一四年生于日本东京,从少年时起便热爱戏剧。早在三十年代东京帝国大学攻读英文时,就开始搞戏剧创作,四十年代便已蜚声日本,成为著名的青年剧  相似文献   

20.
陈彦,商洛籍著名剧作家,陕西省戏剧研究院院长、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戏曲家协会主席,曾创作了《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等十余部戏剧作品,多次荣获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编剧奖五个一工程奖等。2011年初,其新作《西京故事》上演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普遍好评。今年前半年仅四个月时间该剧演出已超百余场次。陈彦的戏剧关注现实重大问题,关注底层人民生活,注重社会效益,讴歌真善美;其演出舞台效果好,戏剧性强。现选发著名戏剧评论家傅谨等关于《西京故事》的三篇研究文章,供大家学习和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