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变革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教育理论的探寻者,还是教育实践的践行者们都在经历着一次次“失误”与“顿悟”。其实,改革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人们总是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尝试错误与发现新路子,从而达到一种突然的领悟和理解,进而改进理论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实践可以催人发现,理论可以让人明智。课程改革也同样如此,应该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共生共长的过程。综观建国以来我国进行的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中可以看出理论与实践的这种关系,这将有助于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2.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的整合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中的教育类课程是分科设立的。由于各科都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因而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彼此脱节、盲目重复、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的弊端。以小学教育实务为线索,打破分科课程的学科界限,对教育类课程加以整合,构建综合教育课程,可以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密切结合,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从教能力,奠定学生专业发展的基础并使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为深厚的发展潜能。  相似文献   

3.
课程实验在当今世界课程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正在深入发展,探讨课程实验的理论问题,无论对课程实验的科学化,还是对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的发展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课程实验的概念厘定(一)对课程与实验的基本认识课程实验是由“课程”和“实验”两个词组成的复合词组,认识课程实验首先要认识“课程”和“实验”两个基本概念,在把握其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才能有助于课程实验内涵与外延的把握。1.对课程的基本认识课程的本质属性问题是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研究的基础性问题,同时也是课程实验的前…  相似文献   

4.
分析考察课程结构,有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结构;可以分析、理科课程的结构;也可以分析实习、实践等活动类课程与学科课程的结构等。这些分析不难在现有的献中找到,本不打算重复。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和我国课程改革日新月异的时期,不断对课程进行分析、评判、纠正、发展,已在理论乃至实践领域成为亟待深入思索的问题。应该说,在课程研究领域中已存在着课程批评这一事实,但课程批评作为一个课程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课程运作过程中的一环,已成为人们忽略的因素。因此。尽管我们无意建设一门课程批评的专门学科,但把它作为课程研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内容,  相似文献   

6.
学科课程的合理性理解与变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科课程是课程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既是课程理论和实践诸多问题的生发点,也是课程改革的立足点。但在当前课程实践中,一些教育工作者逐渐对学科课程存在的必要性产生了怀疑,忽略甚至放弃了对学科课程的深化研究。追寻学科课程发展的历史,澄清关于学科课程的相关争议,理解知识与经验的关系,剖析学科课程面临的现实困境,揭示了学科课程存在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合理性,为学科课程的存在给予了一定的理论阐明。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性、综合性等特征,与别的学科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材,可以说生活中的任何资源都能够成为其课程内容。它无形中引导学生感悟人生、贴近生活、了解自我、关注社会,它的一些优越性是别的学科所无法取代的、无法比拟的。一、开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意义(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可以说开展有效的分工合作成为新世纪人们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在综合实践活动里,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具体的分工与与合作,可以充分地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了与别人进行沟通、交流的方式与方法。(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8.
课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其本质无论从哪一个方面定义都不是完善的.可以说课程是教学科目;也可以说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还可以说课程是经验与经验的获得;甚至还可以说课程即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即是说课程建设也具有学科建设的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容建设具有实践学科内容建设的功能,课程队伍建设具有为学科队伍建设提供有生力量的功能,课程教学方法建设具有丰富学科方法建构的功能,课程资源开发具有拓展学科发展领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张澜 《幼儿教育》2003,(4):18-19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多年来在实践、反思的基础上,借鉴、融合世界先进的幼儿教育理论与课程模式,开展了发展课程的研究。该课程的实质是促进幼儿和教师的共同发展。阅读下面这组章,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随着研究的深入,教师的观念和行为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孩子也从中获得了生动、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代美国社会科改革中主要出现了三种课程类型,即以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中心、以学科综合为中心和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课程类型。这些课程类型都在不同程度上将历史教育作为社会科课程的核心,可以说历史本身所具有的基本性质使其成为社会科课程的核心。美国在社会科教育中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实现了历史教育的核心地位。从中也可以为我国中学社会科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教育类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职业基础课程,是体现小学教师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对这类课程是以分科形式设置的,因而也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彼此脱节盲目重复,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的弊端。一体化的教育类课程打破原来分科课程的学科界限,以小学教育实务为线索,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为目标,突出实践性、师范性、实用性、基础性、层次性的特点,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从事小学教育的专业能力,奠定专业发展基础并使其具有较为深厚的发展潜能。  相似文献   

13.
论语文校本课程的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校本课程历经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两种主要形态:学科性语文校本课程和综合性语文校本课程。前者主要涉及语文学科的知识与能力;后者以语文学科为中心,同时又涵盖了其他学科,它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两者在价值取向上、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价值取向上,学科性语文校本课程注重从教材的角度去关注学生语文学科的知识与能力发展;而综合性语文校本课程则注重从实践的角度去关注学生以语文实践能力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应用实践能力的发展。在课程实施中,学科性语文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各环节都有相对的确定性;综合性语文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各环节有诸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课程研究领域存在着一个重大缺失-忽视课程政策研究,这一缺失不仅影响了课程理论的发展,而且也影响了课程改革实践的质量。事实上,任何一次课程改革都是相应政策的产物,一定时期的课程政策是一定时期的课程问题的集中反映。从课程实践的现实选择出发,应当关注课程改革与课程政策的关系。而从课程发展的内在要求看,发挥课程政策的中介价值则是课程理论向实路转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中介环节。鉴于此,应当关注课程政策研究,努力使其成为开展课程研究的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成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待研究的一个理论与实践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课程教学过程中各要素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目标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既是一个整体的过程,也是一种新型的课程研制理论和实践。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创建“新型教学结构”、结合学科特点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注重对教师实施培训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6.
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之间存在着呼应和互动的关系,只有妥善处理好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之间有机地整合,才能提高教学的整体效应,促进师生的发展。现代汉语词典对拓展的解释是"开拓扩展","拓"是"开辟、扩充","展"即"展开"。国家课程二度开发系列的学科拓展校本课程虽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但不少学校和学者已进行了实践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体系建构滞后于学科的实践发展,透视其学科体系的建构模式,存在着"分科式学科建构""模糊结合式学科建构""融合式学科建构"三种典型模式,但均存在着一些问题。研究表明,深化课程与教学论的元认知、宏大视域中对课程与教学核心概念重构、课程与教学的具身认知整合、教育实践活动中整合学科框架,是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关于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定位的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令下达之后,关于该课程的学科性质和目标定位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因为没有一个科学的课程,是很难很好地实施教育活动的。所以我们从课程哲学、课程实践、课程本质、课程主题、课程形态五个方面研究和分析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观。事实上,它也是决定课程目标和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下面我们从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的角度来考察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价值。一、课程哲学: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的选择课程研究历史上曾出现过的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之争,反映的就是对课程价值的两种思想。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中,也有过“…  相似文献   

19.
自2000年10月首次“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基础教育领域的信息化硬件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许多专家学者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入的分析研究,丰富了其理论体系,然而与之不相适应的是,中小学的整合实践层面却没有能够相应地有效跟进的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引起这种脱节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二是过于片面地强调信息技术或学科课程,忽视了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互之间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作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生长点和突破口,备受人们的关注,它所体现出来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认同和实践。作为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的青岛,自去年秋季开始,初中起始年级全部投入课程改革实验。历史学科也乘课程改革的东风,抓住机遇,努力探索。先进的课程改革理念在青岛市的历史课堂中软着陆,成功地实现了与教学实践的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