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节奏对于音乐的重要性,是一切从事音乐工作的同志所熟知的。这是因为,离开节奏的音高线,很难构成一首独立而完整的乐曲,而节奏本身却能脱离开音高线而独立存在,并且能够构成一首完整的乐曲。因此,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把节奏看作音乐的生命,足见节奏对于音乐是何等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所谓音乐才能是由音乐意象构成的,主要是指人们在音乐的节奏、音高和审美表现(解释)等方面的才能。其中,节奏才能是音乐才能的基础,而审美表现的才能是音乐才能的统一要素,是音高才能与节奏才能相结合而产生音乐敏感性的综合才能。  相似文献   

3.
音乐的外在节奏由时值、音强、音高等因素构成,节奏是音乐最早生成的要素,它对音乐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节奏型创造着不同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4.
音乐的构成要素最主要有两点:一是音高、二是节奏,可以说离开了节奏音乐就不复存在。节奏如此重要但在当今的音乐教材、音乐杂志、音乐书籍等出版物中关于节奏定义的说法众说纷纭,有的还存在着错误。给音乐的理论教学带来诸多不便,笔者意在唤起同仁再此领域深入研究,给节奏一个准确统一的说法。  相似文献   

5.
视唱练耳课程培养目标是训练音乐听觉,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力,并将这种能力运用到音乐创作与表演的实践中去。其中,节奏训练是其教学的核心任务。从早期音乐开始,直到现在复杂而丰富的现代音乐都离不开节奏,都将节奏视为音乐的灵魂。节奏是先于音高而出现发展的,音高如果没有节奏的组织就会失于表达,而节奏则可以不依靠音高独立地来表现情绪。符合逻辑的节奏组合称为节拍,是音乐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周期性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视唱练耳,是专业音乐学习者的一种基本训练,用以培养学习者按乐谱准确地感知音高与节奏的能力,同时,加深对拍子、音程和调式等感性的认识,使训练者最终能够获得“看到乐谱有音乐,听到音乐有乐谱”的高级音乐感知能力。下面我们从“听”与“唱”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论述:一、听觉训练人对音乐的认识是由“听”开始的,听觉训练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听觉训练一般包括音高分辨、节奏模仿与旋律短句记忆三方面内容。1.分辨音高训练这项训练是儿童感知旋律的基础,通过以高低不同的各个音高的分辨,使儿童初步建立旋律的思维意识。在训练中,…  相似文献   

7.
音高、时值、音强和音色是任何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共有的基本构成要素。这四个要素在音乐的横向组织中表现为节奏和旋律,在纵向组织中表现为和声和织体,在音乐表现力中为强度和音色。因此结合音乐教育活动培养音乐听觉可以先从培养节奏感和音准训练开始。在这两方面计算机音乐系统可取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匈牙利音乐教育家约瑟夫·加特说过这样一句话:"儿童在学习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儿童提前具备一定的音乐基本素质。"然而绝大多数幼儿教师却忽视了这最重要的一点,幼儿在幼儿园里的音乐教育,唱得准、唱得对固然重要,但音乐的感觉,特别是音乐的节奏感觉却使幼儿受益终生。节奏虽然通常离不开音高,但它有时却能独立存在,有着丰富表现的打击乐器就是很好的例证,如打击乐《老虎磨牙》。音乐中没有了节奏也就没有了音乐艺术。因此,对节奏的感受、理解和表现是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作为幼儿园  相似文献   

9.
一、在音乐语言中渗透合唱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节奏与音高。新课标指出“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利用这一教学领域,通过游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从中渗透对学生合唱基本素质的培养。节奏是旋律的骨架。  相似文献   

10.
声乐艺术是人声与音乐的美妙结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了良好的声音技巧,却不能表达出作品的思想情感,令欣赏者听之乏味。反之,美好的声音与音乐有机结合,则有赏心悦目之感。由此可见,音乐是声乐艺术的灵魂,音乐基础的培养是发展声乐艺术的源泉。 一、关于音乐基础方面的问题 (一)注重音准、节奏、节拍的准确性 音乐的生命在于音乐的线条,音乐的线条就是音高和节奏。我们在演唱时,出现音不准的情况,有歌唱技术方面的原因,也有不依据调式、调性而孤立唱某个音的因素。对此,我们要针对性地加强听力训练…  相似文献   

11.
<正>音乐元素,指构成音乐艺术的最基本的成分,分解为节奏、音高、音色、速度、力度、旋律、和声等等。紧扣这些音乐元素来制定教学目标,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精心设计音乐活动,帮助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能够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很好的发展。一、训练节奏突破难点节奏是组成音乐的核心元素之一,被称之为音乐的"骨架"。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  相似文献   

12.
音乐元素是构成音乐艺术的最基本 的成分,分解为音高、音色、节奏、力度等。音乐元素的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敏锐的感知,帮助他们了解这些音乐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从而能获得与音乐作品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  相似文献   

13.
丁莉 《教师》2010,(12):118-118
音乐活动在亲子教育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能够激发宝宝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从音乐中获得快乐的体验,为其进入幼儿园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根据儿童能力发展的规律,节奏比音高更早地被感知的特点,我们积极探讨了在2岁-2.5岁亲子班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帮助宝宝获得对节奏的印象经验,逐步形成节奏内心感觉,从而让节奏学习始终贯穿了整个亲子活动中,让看似抽象复杂的节奏学习变得生动、易懂又好玩。  相似文献   

14.
张敏 《快乐阅读》2013,(10):108-108
众所周知,音乐元素是构成音乐艺术的最基本的成分,分解为音高、音色、节奏、力度、和声等。而音乐课堂就是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元素,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敏锐的感知,激发他们对诸音乐元素不同结构的构成、运动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音乐生活中能迅速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  相似文献   

15.
张敏 《快乐阅读》2013,(28):108
众所周知,音乐元素是构成音乐艺术的最基本的成分,分解为音高、音色、节奏、力度、和声等。而音乐课堂就是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元素,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敏锐的感知,激发他们对诸音乐元素不同结构的构成、运动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音乐生活中能迅速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  相似文献   

16.
音乐活动在亲子教育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能够激发宝宝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从音乐中获得快乐的体验.为其进入幼儿园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根据儿童能力发展的规律,节奏比音高更早地被感知的特点,我们积极探讨了在2岁~2.5岁亲子班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帮助宝宝获得对节奏的印象经验,逐步形成节奏内心感觉,从而让节奏学习始终贯穿了整个亲子活动中,让看似抽象复杂的节奏学习变得生动、易懂义好玩.  相似文献   

17.
视唱练耳教学中,音高(主要体现于音程关系)和节奏是进行音乐表现最基本的因素,横向的音程是构成旋律的基本要素,可见,准确构唱音程的训练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8.
节奏是音乐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在音乐中起着核心骨架的作用。但另一方面,节奏却又并不单是由音乐所专有,而是一种先于音乐的因素,普遍存在于永恒运动的宇宙苍穹、世间万物之中。正如奥地利音乐美学家汉斯力克所说:“在自然界中本没有旋律,也没有和声,唯有负载着这两种要素的第三元素——节奏。”  相似文献   

19.
当20世纪60年代西方现代作曲家都在追求将节奏复杂化时,利盖蒂却将节奏引向了一个简洁的极端——机械性节奏。《连续的统一体》是一首将全曲节奏"机械性"的作品。本文试图以音高为切入点,来分析利盖蒂是如何运用简单节奏的同时,产生出不失单调的音乐效果。  相似文献   

20.
节奏,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它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的组织形态。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生命。旋律离不开节奏,节奏却可以单独存在,一切音乐情绪都是以一定的节奏运动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