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由一个温饱还存在问题的国家进入一个小康社会。但是,伴随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收入差距也不断拉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影的票房数据可以反映出中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然而这种发展是仅仅繁荣了电影市场还是也促进了电影艺术,又或者双赢还是互斥的局面都是值得深思的.电影市场以商业的竞争法则对待电影艺术是对艺术的摧残,同时,电影市场由于文化性的欠缺在电影传播方面对观众造成了很大的误导.当下大众文化膨胀导致精英文化边缘化,电影市场也正因此获得空前膨胀的机会,电影本是借助科技手段表现艺术的载体,而电影市场将电影变为了以科技手段赚取利润的载体,电影中科技、特效慢慢地取代了文学艺术的地位,这些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当下电影市场观众的观影意识,特别对青少年认识电影、理解电影艺术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的关键角色是精英化和大众化的中介、管理和发行商。资产阶级化歪曲了社会存在,任何革命在真实反映的过程中开始于中介的消失。与资本主义竞争的企图不仅发生在经济领域而且也主宰了化领域,在这个完全的反映的进程里化的角色是明显的:零自治。  相似文献   

4.
当文学圈、媒体圈、影视圈、音乐圈以及美术圈各界精英齐聚,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壮观场面,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效果!11月29目晚,  相似文献   

5.
走近“泛精英”化时代的博物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辰 《神州学人》2002,(8):38-39
在人们心里,博物馆代表着悠久、深刻、崇高和神秘,意味着未知的广阔领域,曾几何时,当电视、互联网轰炸大众视听时,我们忽然惊觉博物馆的种类正变得丰富起来,越来越多的收藏和展示以突破常规的姿态进入大众视野:风筝、茶叶、彩灯、粮票、扑克等,博物馆的形象亲切平易起来。在新变化的触动和启发下,一向充当被动欣赏者的参观者们,开始重新审视博物馆和自身的关系,思考博物馆在我们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或许,正是从这些变化和反思之中,我们能体察到社会生活中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生动、深刻和深入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现代文化的关键角色是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中介、管理者和发行商。资产阶级文化歪曲了社会存在,任何革命在真实反映的过程中开始于中介的消失。与资本主义竞争的企图不仅发生在经济领域而且也主宰了文化领域,在这个完全的反映的进程里文化的角色是明显的:零自治。  相似文献   

7.
按照雷蒙·威廉斯的看法,历史是一个选择性传统:传统中的诸种因素通过不断拆解和重组而形成新的传统。思想史也可以这么理解。英国文化研究的诞生,其外因是西欧知识分子对美国大众文化的跨语境、远距离式解读所带来的理论遗产和困境,内因则是威廉斯等知识分子对大众文化的同理心解读和民主化转义。两者的结果,帮助英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美国文化霸权,推动了自身的民主化进程。而威廉斯等人对理论传统的选择,始终以"人民民主"作为标准,这赢得了世界左派人士的尊敬。因此,拆解和重组他们的理论创新过程,将给我们带来不小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彭勋 《文教资料》2007,(5):82-83
知青作家群在当代商品社会中逐渐发生分化,一些作家的作品出现了“媚俗”的特质,一些作家仍然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另一些则徘徊在大众和精英之间。本文试图揭示他们不同的文化选择和内在的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9.
东方卫视的“非常有戏”节目采用真人秀的形式邀请各界名人来登台唱戏,为戏曲文化的大众传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节目通过参与明星们的亲身演绎将离大众生活比较远的戏曲通俗化,既发挥了节目应有的娱乐性,也为娱乐注入了相对深厚的文化营养,达到了戏曲文化传播的目的。同时还成功地在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之间找到了一个雅俗共赏的结合点,为大众文化的良性发展开辟了一条值得借鉴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情境导入】一、二单元我们从共性的角度学习了文化的内涵、特征、作用及文化的传播、发展和创新;第三单元我们了解了中华文化的特征及中华民族精神。今天,我们走进文化生活,来看看当前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特点。  相似文献   

11.
回归生活,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如何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带着数学体验迈入生活常态,使其真正体会生活现象的数学内涵,感悟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是广大教师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2.
徐馨 《青年教师》2004,(2):47-47
走在书店里,或是匆忙中经过地铁站中的书摊,人们都会发现现在的书不仅仅有着华美的外表,还有一个个堂而皇之的名字。比如近期上架的《天亮以后就分手》等等。这些书在成功地吸引了众人的眼球之余,也引起了社会对“书名现象”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打破“有效教学”的技术主义和经济生产的思维方式,从教学的价值维、技术维和教育性的联结等属性加以综合建构。成为未来课堂教学变革的重要方向。为此,本文分析了传统“教学生活”语境与“教育生活”语境中“有效教学”的不同的特征与焦点,倡导要从“教学生活”中任务导向、关注效率、强化竞争、模式化和标准化的教学走向更为真实完整的“教育生活”中关注价值愿景、强调知识创造与交流、关注差异、鼓励思考与质疑、聚焦人际道德联结的教学,用一种关注儿童幸福与成长的教育生活的语言阐述了“有效教学”当下实现的实践价值与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4.
表象是指在事物没有呈现的情况下,头脑中所出现的该事物的情景。表象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这里所说的“生活表象”是指那些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表象。由于它们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对周围环境或事物的感知,往往自发形成,内容丰富,并且较为牢固地扎根于大脑中。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生活表象的积极作用.这不仅能保证教学质量,还能大大减少课堂上用于观察和实验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不失为一种好的教法之一。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本人在“运动合成”的教学中偿试着采用了由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人手、建立相关表象、再对表象进行思维加工的方法来得出“运动合成”的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15.
大众文化这一现象和概念是从西方传来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逐渐在我国产生。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已经成为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三足鼎立的文化格局中的重要一级。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它对我国的文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应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引领、规范大众文化,使其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栏目是近年来颇有影响也颇具争议的一种文化现象,一个各种力量斗争、发言的文化空间。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及延续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在社会文化转型期间的种种困惑和矛盾。作为一个大众传媒时代广义的文学文本,《百家讲坛》栏目充分反射出当代中国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矛盾与融合、普通百姓对回归日常生活世界的诉求。  相似文献   

17.
“王朔现象”及其批评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诸多评论家对"王朔现象"的评论进行认真的审视和客观的分析之后.指出王朔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当代文化的总体格局。以及王朔所代表的市民文化的崛起对传统精英文化和严肃文学的影响和消融。  相似文献   

18.
精英文化是相对于大众文化而言的,又称为“经典文化”。它是中学语文课程建设长期赖以发展的内容基础和价值基础。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精英文化处于一种“赢弱”状态,课文的“泛经典化”、经典文本的“滞后态”、精英文化的“低关注度”等现象一直困扰着中学语文教学。针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寻找阅读经典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9.
夏立新 《云南教育》2006,(10S):41-41
邓玉明、李国华在《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第3期上撰文说,新一轮课程改革吹响了“课程生活化”的号角,然而一些教师在实践中对课程生活化的理解出现偏差,致使“生活化”走样、变形、失真,这不仅无助于学生依托生活体验来理解文本知识,还可能适得其反。对此,我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课程回归生活应回归学生真实的生活而非虚假的生活;回归儿童生活而非成人生活;回归学生熟悉的大众生活而非陌生的特殊生活;  相似文献   

20.
因全球化经济的影响,媒介科技的推动,及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传播,"审美泛化"现象不仅是当下中国现实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存在,也是生活美学的主要研究范畴。本文将"审美泛化"现象置于较为宽泛的历史文化语境当中,探讨"审美泛化"现象在生产生活领域所形成的"好用"与"好看"的特征,美食、美服、美宅在消费领域的呈现等具体表征进行论述,并对"审美泛化"现象在经济力量、媒介科技、消费文化等成因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