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啃老     
“好儿不要爷田地,好女不要嫁时衣”。年轻力壮的少年从迟暮老年人的饭钵里攫取一杯羹时,那已经不是简单意义的老养少和“啃老”了,是掠夺,是残忍,是做晚辈的耻辱甚至罪过。父母家不是免费饭店,父母家不是免费托儿所,父母更不是保姆。尊老爱幼、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界所有的民族中,恐怕再没有比中国父母爱子之心更令人感动的了。为了满足子女的需求,许多父母都会付出最大努力,甚至不惜一切。他们大半生都在为孩子忙碌着,恨不能将其一生的事情全部承包,而不是积极地为培养其自立意识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他…  相似文献   

2.
“啃老”是一种“精神颓废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又一个新名词横空出世:“啃老”。何为“啃老”?意指城市的年轻人到了就业年龄却不愿就业,躺在父母的“襁褓”中成为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依靠爹妈养着为生,这类年轻人被称为“啃老一族”或“傍老一族”。“啃老”是否因为无业可就不得已而为之?并非如此。以天津为例,尚未就业的年轻人中大约有20%属于主动放弃就业。2004年该市新增就业岗位20万个,数量多于新增劳动力,只要年轻人愿意就业,一般是可以找到工作的。(见4月20日《中国妇女报》)再看一个例子,咱家门口就有一位“啃老”的小伙子,26岁,大专毕业呆在家中两年多了,原先是有工作的,可…  相似文献   

3.
"啃老"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既有研究对"啃老"的界定尚无共识,厘清"啃老"与大学生就业之间关系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啃老"表现为"啃钱财"、"啃劳力"、"啃关系"三种类型;它通过就业成本、就业观念、就业能力三个方面影响大学生初次职业选择,并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三种环境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在...  相似文献   

4.
2014年9月19日《广州日报》讯"啃老"在中国是一个贬义词,但是这种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不只在中国、日本和韩国这样的东方国家,就连在法国和美国这样崇尚个人主义的西方发达国家,也出现越来越多的"啃老族"。韩国老人宁愿独居避啃老韩国三星生命退休研究所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36.6%的韩国父母需要为成年子女提供经济支援,其中54%的40岁至60岁的父母仍然在给成年子女提供经济支援,  相似文献   

5.
论“差师”     
“差师”这个词,是我杜撰的。本来,报刊上只有“差生”这个词,我看了每每不顺眼,觉得这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侮辱。俗话说,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老师们看着自己的学生被人说成“差生”,为什么不想想这个道理?2001年12月18日《南京晨报》报道,南京江东中学初二(1)班7名同学因为上课说话,被学校“隔离教育”两个多月,或者关在面包房里,或者窝在会议室里,就是不准回班级上课,致使学生学习退步,身心俱伤。看到这条消息,联想到报纸上一连串有关报道,“差师”这个词不禁一下子就从心里冒了出来。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的优缺点,很多学生只写了自己的缺点而没有写优点。"老师,我想不出来自己有什么优点。""每个人都会有优点的,大家好好想想,也可以跟同桌讨论讨论自己有哪些优缺点。""以前我也觉得我有很多的优点,可我总是被父母批评,在他们眼中我是没有优点的。"  相似文献   

7.
有个成语,诲人不倦,意思是教育别人极有耐心,不知疲倦。这里,笔者把它改为被“诲”者倦不?作为教育者或管理者,特别是教育界的管理者,诸如校长、政教主任、辅导员、班主任等,我们是经常教育别人的,而且总是循循善诱、谆谆告诫。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问过自己:被“诲”者倦不?或者是否问过被教育者和被领导者:你厌倦不?也许从来没有。有些教育者总是单方面地认为:我是在“诲人”,我是为他好,他不应该厌倦。他们从来不考虑换一种让双方都不倦的方法。不知怎的,一提到诲人不倦,总让人想起那种穿长衫的、上了年纪的先生,总让人想起一套一套的大道…  相似文献   

8.
张强:从网上看到这条新闻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支持这样的立法.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家庭都没有责任感,我们又如何相信他会对自己服务的组织、单位乃至社会大众有责任感呢?看看现在,儿女不孝顺、不赡养老人的事件频频见诸报端.赡养父母、探望 父母这本是做儿女应尽的义务,可“义务”两个字对于某些人来说却没有约束性,需要法律的介入.  相似文献   

9.
"啃老族"是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和社会结构变化过程中所出现的新兴产物,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啃老"已经成为一种危害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必须动员各个方面的力量,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后进生"这个词,我不知道是怎样产生的。可能是为了区分先进、表扬优秀而形成的一个相对概念。其实,问你个问题,你愿意被划入后进生的行列吗?答案很明显,谁都不愿意。下面从三方面谈谈我对"后进生"的认识。一、教师个人态度我觉得人非圣贤,这世上根本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当然,也就不能随便给一个学生贴上什么标签了,人都是要有尊严的。作为一个老师,更应该用一颗平等之心,来教育孩子。你那么偏心,学生怎  相似文献   

11.
《五人墓碑记》中有一个句子:“谁为哀者?”课文没有注解,而《教参》中释为:“谁是哀痛的人?”我以为这种解释是不确切的。我们先看两个相仿的句子:  相似文献   

12.
岳伍东 《成才之路》2010,(21):I0002-I0002
校长被学生喊“根叔”,可谓不多见。因为要让学生在心理上认同校长为叔叔,这个校长需要具备的素质、付出的努力应该是很高。很大的。要知道,在很多大学。大学生们也许都不知道他们的校长是谁.更别谈喊他什么叔了。  相似文献   

13.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大量输入和输出语言,没有大量的语言实践,是不可能掌握好语言知识的,更谈不上语言交流。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对英语学习是越来越喜欢还是越来越害怕?关键在于教师。一、让关爱走进英语课堂新课程的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  相似文献   

14.
网上聊天越来越火,一大批“聊神”也应运而生,他们经常连续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都泡在QQ上。当然了, 别人的事咱管不了那么多,但如果其中一位恰好是你的好朋友,而被他霸占了很长时间的电脑又恰恰是你的,这种情形光是想想就让人觉得头疼。有没有办法能让我们远离这种“骚扰”呢?  相似文献   

15.
有一年,学校领导交给我一个曾经在公安局都挂了号的差生,让我帮助他转变,同时要我做该生的“督保人”。当时我觉得这个称呼很特别,后来慢慢爱上了这个称呼。其实仔细想想,我们每个老师对学生不都有一种“督保”的天职吗?我们不仅应该成为哪个特别生的“督保人”,而且应该对全体学生都尽到这样的责任,保证他们在成长过程当中方方面面都不出问题。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如何挑起“督保人”的担子? 我是长岛县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已经度过了30多个春秋。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很“在乎”我在我的学生眼里的“形象”。数不清有多少个早晨我到校先拿起扫把打扫卫生,数不清冲刷过多少次厕所。每当天气突变时,我总要多带几件衣服给路远、  相似文献   

16.
前一段时间,通过与一些学校、学生及家长的接触,发现目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尽管老师、学校一再努力,但有不少学生初中毕业后就辍学了,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回家务农,有的当上了小老板(父母是大老板)。对此,一些人辩解说,“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孩子长大了,应该成为父母的帮手挣钱了。”看到这种现象,听到这种言论,笔者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主要的是作为一位孩子的家长,为这些失学的孩子们感到惋惜,更为这些孩子的父母们感到痛心。  相似文献   

17.
王秉德 《中华家教》2011,(11):26-27
在和年轻的父母们谈到关于孩子的"健康长寿"问题时,不少人都有点异样的感觉:我的孩子才上小学(或幼儿园),这个时候就谈他(她)的"健康长寿",是不是早了点?问题就在这里:本来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应该认真考虑的时候,很多家长却根本没有在意!现实很严峻我们先看一下实际情况吧!  相似文献   

18.
"大宝贝""乖宝宝"已成为当今独生子女的称呼。认为父母、老师乃至社会对其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处处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懂得知恩图报,他们的字典中没有"感动"这个字眼。小学生的冷漠让家长和老师非常地担心,这些现象反映  相似文献   

19.
技校学生走出学校,往往还没有理解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在不经意间已经发生了转变——由被培养对象转变为要承担责任和义务的社会职业人;由向父母、家人和社会的索取者转变为给父母、家人和社会创造财富的贡献者。如何让学生在最  相似文献   

20.
近日,班主任在班会上组织学生为父母做件简单的事情,让他们当面对父母说“声谢谢”。并从“说谢谢”开始,培养孩子感恩社会、老师和父母的感情。这个活动意义不同寻常。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一个孩子,他的父母对他的付出是相当大的。但有的孩子将其视为理所当然,连说一声“谢谢”也不肯。有的孩子在校园里大手大脚地挥霍,全然忘记下岗父母的艰辛;有的子女有了工作和收入,却还向父母伸手,常“常啃老”“、吃妈”;有的子女虽然肯给父母钱用,却很少“回家看看”……“感恩教育”真不该缺失,因为只有知道感恩,才可能懂得回报。如果连一句“谢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