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资平宗教信仰的摇摆不定,即他的宗教意识源于他畸形的混合式的中西教育。一方面,张资平在中西文化之间穿梭,作品内容由此显得驳杂难察;另一方面,他表现宗教内容的小说显示出一种难以调和的二律背反——宣扬与揭露同隐同现。实际上,张氏游离于宗教与世俗之间,始终保持一种超然独立的人格。张氏作品中那种对人类终极命运的拷问,对基督教原罪、救赎观念的宣扬,以及对世俗教会、宣教士丑态的揭露,均构成他此类小说的独特景观,也确立其在现代宗教小说领域开拓者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解读徐志摩与张资平在他们各自的小说中所建构的“南洋”。徐与张同为活跃于2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的作家,文风各异,然而笔下的“南洋”却多有雷同。本文指出,对于他们而言,异域南洋是一个快乐原则战胜现实原则之处,然而同时也是万事皆滞无意识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郁达夫小说中的性爱描写进行了两种相异的解读,指出这种相异性源于作者双重文化心态而造成的双重创作身份:既是新文学者,又是旧式文人;并进而探究影响作者双重文化心态形成的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4.
对性爱的探索研究,始终是劳伦斯小说的重要主题,《儿子与情人》(1913)关注的还只是旧的两性关系的不合理性,因此,批评旧的畸型性爱就成为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虹》(1915)和《恋爱中的妇女》(1920)开始构建新的理想的两性关系,描写了“星式均衡的男女关系”,把性爱的探索研究推进了一步。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28)不仅深化了性爱与现代文明、自然人性内在联系的探索,而且礼赞性爱对于失落在20世纪荒原上的生命的救赎,赋予了性爱以宗教偶像般的力量。劳伦斯的探索研究,确实夸大了性爱的社会作用,但无疑使性爱获得了重要的文化意义和严肃的社会内容  相似文献   

5.
王安忆的性爱小说富有女性主义色彩。她从女性的自然层面入手,关注女性的欲望与性,导致了新时期女性小说叙事立场由外向内的变换。尽管小说的探索还没有突破感性与经验的局限,但它是构建女性话语的一次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6.
“五四”是传统性爱观向现代性爱观转型的时期,现代性爱观的核心就是对女性的人格尊重,将“性”与“爱”紧密结合在一起。“五四”时期小说中出现了大量描写性意识、性心理的作品,细读这些小说,我们会发现,现代作家普遍赋予女性以神圣的地位,甚至带有女性崇拜的意味,与此相对应的,就是男女两性地位的颠倒,男子的女性化特征,男子往往在性与爱两方面都处于被动软弱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路遥小说中爱情描写的文化心理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文化心理的视角,透视路遥小说中爱情描写的母性爱倾向及其根源,进而审视其对路遥整体创作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无论在东方还是中国,“性”都是一个非常敏意的话题。生活在二十世纪的对传统观念进行叛逆性观照的乔伊斯和沈从文自然不可能回避这一问题,他们不约而同地以性爱作为切入点,通过灵与肉的冲突对传统道德观念、性爱观念、婚姻观念进行颠覆.  相似文献   

9.
许地山小说中的女性世界浸染着厚重的宗教情怀。作为一把双刃剑,宗教既带给女性心灵以慰籍和人生的勇气,同时又使她们遭受着痛苦的心灵煎熬和性格上的巨大反差。本文将透过女性世界苦难的人生和悲剧的命运,探寻她们灵魂深处艰难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郁达夫小说中的性爱描写进行了两种相异的解读,指出这种相异性源于作者双重文化心态而造成的双重创作身份:既是新文学者,又是旧式文人;并进而探究影响作者双重文化心态形成的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从诞生之时起,就把宗教批判作为其它一切批判的前提,由此展现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鲜明批判特性。这种批判特性内在地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征与道德批判相联系,因而开显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实践维度与道德维度。我们以当代视域来探究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夏志清的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多从道德角度切入,诸如对《金瓶梅》性道德的批判,对《水浒》"行帮道德"的反思,对《红楼梦》爱情道德的解析,对《西游记》道德正当性的论述。从中外文学史及批评史来看,道德批评有其合理性,文学批评应当具有道德承载。夏志清对中国古典小说的道德批评是从西方人文主义道德出发的审美化批评,充满人道主义温情,其独特的理论来源和批评实践,丰富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13.
纵观方方小说中的爱情书写,可以看到一条消解与坚守神圣爱情的线索。从早期表现理想爱情到表现爱情的虚无,直至最后表现对爱情的绝望,方方小说中的爱情书写一步步展示了神圣爱情的被消解。同时,作为一位富于责任感的作家,方方从未放弃对神圣爱情的坚守,她在爱情书写中表达着对爱情、生命的终极思索和关怀。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与宗教之间存在本质差异。不同的宗教由于是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上诞生的,因而它们对科学也采取了不同的态度。西方科学与基督教之间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相互促进的一面,对维持西方社会的稳定,促进其发展而言,它们是互补的,是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   

15.
对于家族的书写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以贯之的主题,而张爱玲的小说则将家族丈化主题中的封建与现代、人性的恶与丑、家族的溃败置放在一种苍凉的情绪基调中,并以其独特的视角为中国现代文学家族叙事提供了重要的家园漂泊的文本形态.对于张爱玲来说,对家族的书写不仅是由于一种文学传统,更多的是源于一种精神需要.她是以家族来映照人生,洞察在俗世人伦中作为独立的人的内心世界,并追问生存的终极意义所在,这也正是张爱玲的小说在现代家族叙事主题方面所显示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张炜的创作就处于一种持续的不安和焦灼之中。作为一个具有浪漫气质和浪漫精神的作家,在急剧变化的时代与社会面前,他的灵魂仿佛被两股不同的力争夺着、撕扯着,现实主义文学的社会批判与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观抒情同时出现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他所创作的是一种典型的独白型小说。其小说中人物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定性与评价,都没有超出作者的观念、意识框架,没有遇到来自人物内心的对话式的反抗。这既成就了张炜小说创作的鲜明个性,也带来了相关的艺术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表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是当时社会颇具盛名的一种小说流派。在表达爱情观上取得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歌颂自由恋爱,批评包办婚姻,强调男女之间的你情我愿。这些都无不体现出"情"的重要地位,体现出进步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脱胎于犹太教的一个小宗派,之后发展成一种与犹太教完全分离的新宗教,并逐步传遍罗马帝国全境,最终于公元4世纪末正式成为帝国国教。基督教能够迅速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确立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又有基督教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督教与民间信仰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界在基督教与民间信仰关系的研究上,特别是在习俗教案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对学界已取得的成果作一梳理,在肯定学界在这一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的前提下,对教案发生的"文化冲突论"、教民身处两难困境的原因、基督教的本土化以及基督教与民间信仰关系的历史脉络等理论问题进行再思考,是推动这一研究继续深入开展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张洁小说的音乐意蕴主要体现在对人物的刻画,环境的渲染,叙述方式的展开,叙述结构的安排,以及语言的运用等方面。张洁对音乐艺术的自觉借鉴扩大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形成了作品苍凉沉郁的抒情风格,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冲击,也给读者更多的精神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