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贴近”的原则不仅是编写教材的原则.而且是教学中要贯彻的原则。本文从德育目标的制定、德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德育的教学方式等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德育课教学中,真正贯彻落实“三贴近”原则。  相似文献   

2.
"三贴近"是高职德育课程的根本原则和应然要求。文章在分析高职德育"三贴近"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高职德育课程"三贴近"的缺失现象,提出从七个方面建立长效机制,推进高职德育课程"三贴近"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3.
<正>如何在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中践行"三贴近"原则,提升学科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是许多一线教师在积极探索和努力践行的课题。实践证明:科学定位德育课程目标是践行"三贴近"原则的前提,创新渗透德育课程内容是践行"三贴近"原则的核心,精心研究德育课程方法是践行"三贴近"原则的关键,改革完善德育课程评价是践行"三贴近"原则的保证。200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并重新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标志着第三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4.
长久以来,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为了更好地对症下药,提高德育课堂教学效果,特对在校中职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的基本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以下对策:(1)转变教学理念,贯彻“三贴近”原则;(2)重释教学目标,内化“三贴近”原则;(3)更新教学内容,体现“三贴近”原则;(4)改革教学方法,坚持“三贴近”原则;(5)完善教学评价,遵循“三贴近”原则。  相似文献   

5.
自2008年12月起,教育部实施了第三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强调职校德育课教学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三贴近”原则,完善教学目标评价,坚持知、情、意、行相统一,使德育课教学切合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习惯养成的特点,更好地体现德育的性质。然而在具体实施新课改过程中,由于“中职情结”的存在却制约了新课改的进一步进行。那么如何有效消解德育教师的“中职情结”,便成为扎实推进中职校德育课新课改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推荐理由 本文作者从学术的角度,结合青少年学生主体人格发展的客观需求,找到了德育与“三贴近”工作原则的契合点,从回归现实、回归需求、回归主体着手,使“三贴近”贯穿德育的全过程。将“三贴近”落实到“三回归”,将使德育工作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说服力和感召力,实现了德育观念与实践的创新,对德育工作的“做实做深做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文章观点新颖,论述高屋建瓴,视野开阔,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正式开始,对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原则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试图从重视情感体验到情感发展、贴近学生实际,以学生为本,社会生活实践着手,浅谈中职德育"三贴近原则",改进德育工作,增加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8.
现如今的小学德育教科书,开始规避于道德说教的方式,对于国家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的呈现变得没那么直接,它逐渐变成了-种贴近儿童生活的“隐性课程”。如何把握好这样的德育课堂,准确地向学生传递核心的价值理念,笔者将以人教版小学低年级德育教材为例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学校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就应突出德育主体,实施主体育德,让德育充满吸引力,唯有如此才能让德育充满生命活力。笔者认为构建主体育德模式,能有效增强德育魅力,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要以课程特质和大学生现实为出发点,贯彻政治性与德育性相统一、教学与现实相结合、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三个原则,优化课程实效,使之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现实。  相似文献   

11.
蒋建栋 《考试周刊》2012,(9):122-123
“有效性”是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都是围绕有效性展开的。职校德育课需要打造有效课堂,就必须坚持“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的原则,不断提升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推动职校德育课程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农村初中德育课程的现状 根据笔者的调查,农村初中的德育实施途径一般有三种:由专任的思想品德教师上课讲授思想品德内容:由文化课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由学校行政人员、班主任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理论上讲,这二三类属于“知识性的德育课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课程、活动性的德育课程”^[1]。这些德育实施的途径、方式都指向一种德育课程.即“显性德育课程”。这也是目前初中首要推行的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13.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为了落实这项要求,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和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德育方法,我校实施了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14.
德育课重要的使命已不仅仅是在言语上传授知识,而是通过课堂主渠道的教育、熏陶引导学生在行动德育和智慧德育上进行实践和体验。让德育课“三贴近”,创建一个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德育课堂,是提高德育课实践性的重要条件。《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因此,以生为本,教学“三贴近”,德育课才能“真实、有效”。  相似文献   

15.
中职德育课程新教材的编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笔者就中职德育课回归生活,提高德育课实效性这一主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希望通过德育目标贴近生活、德育内容源于生活、德育方法实现变革,引导中职生从生活中发现、感悟和成长,促使中职生学会生活,从而提高德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努力实现德育的生活化。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其根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德育的生活化,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上实现生活化。  相似文献   

17.
德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思维逻辑支点及实施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以传统知性论为主导的高校德育模式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德育课程中引进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三个思维逻辑支点(即立足“以人为本”、导入“生活世界”、落在“知行统一”),以及应遵循的六项原则(即需求驱使原则、双向互动原则、因人适宜原则、情感召唤原则、环境培育原则、实践生成原则)。  相似文献   

18.
封银曼 《教师》2011,(28):10-11
中职德育课程新教材的编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笔者就"中职德育课回归生活,提高德育课实效性"这一主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希望通过德育目标贴近生活、德育内容源于生活、德育方法实现变革,引导中职生从生活中发现、感悟和成长,促使中职生学会生活,从而提高德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德育思想内容丰富,具体细致。在邓小平德育思想中,有不少对公民德育的论述,文章从培养“四有”新人确立了公民德育的基本目标、“必须三个面向”提出了公民德育的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明确了公民德育的实施原则等三个方面对邓小平公民德育思想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以期引起德育研究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为了贯彻新课改的"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落实课堂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提高《文化生活》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德育的主动性和实效性,笔者尝试着把音乐引入了《文化生活》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