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碧华是香港著名作家,她行文别出心裁、风格瑰丽诡异。其小说在港台及大陆都拥有相当可观的读者群,细究其小说所以会令人着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塑造了不少神态丰满、各具性情的人物。就人物行为特征而言,大致可以分为刚、柔两类。李碧华的小说有浓郁的宿命论色彩,但在宿命轮回的大背景下,作者着意发掘人身上的超越性——即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理想品格。本文先是展示人物的生存境遇,在此基础上突显人物类型,并进而分析此类型的成因及作家在人物身上所寄寓的理想,力求进一步发掘李碧华小说的人文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
叶云 《文教资料》2012,(17):15-16,23
李碧华小说是一个瑰丽的世界,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苦痛,其小说中的人物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流动着抗争与不屈的精神,但结局却是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只能陷落和屈服于命运,抗争是颓然的。李碧华将这些归于不可抗拒的命运。她小说中的人物最终结局或死亡或黯然离去,为我们展示了命运的凄艳、绝望与无奈。她小说中的宿命思想有其无法摆脱的根源,不仅源于香港社会、个人因素,还受到西方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碧华的小说,是当代文坛独树一帜的风景,她自由穿梭于古代与现代,游走在雅与俗之间,创造了旖旎多姿的别样风景。她的小说常常透出深刻的身份认同的痛感与危机感,而这种身份认同的困境,集中体现在她笔下一系列处于边缘的社会畸零者的身上,并形成了浓重的悲剧风格。李碧华通过描写被爱情遗弃的悲剧女性和被社会抛弃的畸零者形象,揭示了其不被认可的身份之殇,以此折射香港人的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4.
李碧华是位颇受争议的作家,她的小说浅白、媚俗,但却意味深长。她多以女性作为她的书写主题,探寻女性命运的变迁。在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女性命运往往与政治纠缠不清,女性身上也往往刻写着政治的伤痕。  相似文献   

5.
李碧华作为香港的言情小说作家,其小说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在她的小说中,最具特色的便是她对于传统道德刻意的叛逆书写。李碧华通过带有血腥味的爱情悲剧、复杂多变的人性纠葛以及毫无掩饰的欲望表达,突显了她在传统道德层面渴望反叛和背离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罪与罚》是一部有着浓重宗教意识的小说,每个主人公身上都被笼罩了宗教色彩,尤其是女主人公索尼娅,她身上具备一个虔诚基督教徒送拥有的一切品质:苦难、善良、隐忍、宽恕、救赎。这位陀思妥耶夫斯基力塑的完美理想宗教人物所承载的是作者所有的美好宗教追求与理想。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言情小说家,李碧华主要是依靠其独辟蹊径的小说与独特的个性获得了读者的热爱和关注的。她的创作主要是以"先娱己,然后再娱人的享受"为理念,这在她的许多作品中有所体现。李碧华的小说主要是来往于阴阳两界,包含众多穿越古今的情节,正因如此,这也形成了她独特的小说艺术风格。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在她的文学作品中体会到她的个性特征与文笔特征,以及背后蕴含的深刻情感、命运主题与女性个人形象。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小说中的理想人物常常被赋予热爱自然的天性。这些爱好自然的人物群像依个性、身份、经历及文化层次等的差异,又可分为若干类型。赋予笔下理想人物热爱自然的天性与作者本人的个性爱好、生活理想及艺术追求是密不可分的。作品人物因接近自然、爱好自然、追求闲适、知足常乐的个性而显得超凡脱俗、自由洒脱,富有情趣和韵致,充满人格魅力,这可说是林氏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缘于此,林氏小说自有一种清新脱俗之气,自有一种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惠特曼·阿新是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小说<孙行者>中的主人公.小说一经出版即引起评论界的争论,阿新这一形象也为评论家所关注.本文拟从姓名、身份认定及言行风格三个角度出发,对这一人物作细致分析,透过这些方面探查人物身上所蕴舍的深意,及作者塑造此文学形象的意图.  相似文献   

10.
香港作家李碧华通过传统文学颠覆性地改写,创作了一系列故事新编类小说。通过对其作品《青蛇》主题及叙事方法的研究,探讨了李碧华小说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1.
李碧华作为香港的言情小说作家,其小说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在她的小说中虽然有对于传统道德刻意的叛逆书写,可传统文化对她的潜意识仍有着深刻的影响,使她的小说无法跳脱出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文化。这样使她的小说中充满了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对于传统道德她既有刻意的反叛又有深层的依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对莫言的《丰乳肥臀》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上官鲁氏进行分析,发掘这一人物身上伟大的母性光辉。文章是从以下几个角度对其进行解析的:热爱生命,敢于反抗的母亲,无奈、宽容无私的母亲;呕心沥血、无所不能的母亲;真实而悲哀的母亲。从母亲所散发的母性光辉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作者所赋予作品的悲剧意味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李碧华的小说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在时空的交错中展现了女性的生存状态,对建立新型的两性关系进行探索,展现了其作为一名女作家自觉的女性意识.从李碧华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入手,具体分析男权社会下女性的生存困境和悲剧宿命、女性对自身欲望的强烈追求和对男性情感上的依赖,阐释她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小说创作为着眼点,一方面,力图把她的创作置于香港商业文化与残民及后殖民双重文化背景中考察,分析她的小说创作心态,另一方面,通过对于具体文本的分析,探究她的小说创作中兼顾雅俗的叙事创作.  相似文献   

15.
惠特曼&#183;阿新是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小说《孙行者》中的主人公。小说一经出版即引起评论界的争论,阿新这一形象也为评论家所关注。本文拟从姓名、身份认定及言行风格三个角度出发,对这一人物作细致分析,透过这些方面探查人物身上所蕴含的深意,及作者塑造此文学形象的意图。  相似文献   

16.
叶端 《东吴学术》2023,(4):119-125
茹志鹃是当代重要作家,尤以短篇小说创作著名。她的早期小说较多表现革命的理想与热情,以及那个时期朴素、单纯的人性之美;她的后期小说则反映了理想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变调,在新的时代背景中,向更复杂的世界追问。本文通过前期和后期代表作品的对比分析,梳理几种典型的创作题材和小说类型,总结小说的人物、结构和风格特点,从而进一步理解茹志鹃短篇小说创作的历史价值和美学经验。  相似文献   

17.
李碧华的言情小说,诡谲瑰丽,雅俗共赏,别具一格。与一般女性主义写作不同的是,李碧华的胸怀和视野都广阔得多,在她的笔下,男性与女性同为主角。在李碧华的作品中,男性形象大致分为两类:作为父亲的男性形象和作为情人的男性形象。此外,李碧华小说中还有一些混淆了性别的男性,在李碧华塑造的这些男性形象中可以看出她对男性的一种辩证态度,一种理性的沉思,在一系列的男性形象中"他审"与"自审","重建男人和女人的共同事业"。  相似文献   

18.
李碧华小说的魅力之一在于她小说的解构策略,主要体现在新旧文本的互涉、爱情传奇的戏弄、现实政治的讽喻、文学创作的解构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邓颖君 《文教资料》2012,(26):15-18
李碧华善以鬼神写人心,利用鬼魂轮回表达现代人生活的种种境遇。痴男怨女、爱恨情仇,构成了她笔下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消费主义与女性主义衍生出了其"妖女复仇"式的折磨杀戮。奇观、爱欲、血腥构成了其怪谈小说的三个要素。本文主要从中国志异与日本怪谈对其创作的影响、作品中的复仇情结以及作家残酷的美学趣味与大众审美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来论述李碧华的怪谈小说。  相似文献   

20.
<白蛇传>本为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从初始形成至今已历经变迁.本文以香港作家李碧华小说<青蛇>为参照,借助其小说与电影剧本的两重性,通过对其故事新编及叙事策略的研究,动态观察白蛇故事在小说、戏剧、影视等方面整体重编的过程,管窥这一传说在人物重塑、文化意义和价值判断上是如何完成现代流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