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说洪宣娇     
一、一大堆虚构的洪宣娇故事太平天国革命是一场伟大的农民战争.在洪秀全提出的同拜上帝,共食天禄,男子皆兄弟,女子皆姊妹的主张感召下,成千上万的劳动妇女,与男子一道,献身革命的行列,为它增添了反封建的色彩.谈太平天国历史,许多人总会联想到女兵女将,想到所谓“女兵首领”洪宣娇.百余年来,关于洪宣娇的故事,真可说是连篇累牍,脍炙人口,但众说纷纭,褒贬都有.  相似文献   

2.
《同学少年》2013,(3):52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举办科举考试并开设"女科",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破天荒之举。主考官是洪秀全的妹妹、西王肖朝贵的妻子洪宣娇。傅善祥不顾世俗偏见,报名参加女科考试,结果考中一甲第一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状  相似文献   

3.
<正>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革命杰出的领导者是对太平天国革命的成败影响极深的农民领袖。史学界对于洪秀全的一生有各着种不同的看法,但基本上持肯定态度。我认为他在天京事变前功劳占主导地位,是功大于过,而天京事变后,其错误占主导地位,是过大于功。本文仅就天京事变后的洪秀全的功过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一八五一年一月十一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爆发了由洪秀全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两年  相似文献   

4.
洪秀全与杨秀清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两位杰出领袖,大部分的太平天国官方文书都记载着洪秀全与杨秀清在金田起义时期以兄弟关系为主线,同心协力,共秉朝政;在定都天京后以君臣关系为主线,后来矛盾萌发,最终激化,终于演出了骨肉相残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1860年夏秋之交,正当第二次鸦片战争之火在京津熊熊燃烧的时候,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宗教老师,美国传教士罗孝全(Issachar·Roberts)终于踏上了太平天国领土,开始了他几年来梦寐以求的太平天国之行。罗孝全(1802—1871年),生于美国田纳西州,就学于南卡罗来纳州弗曼神学院,毕业后任美国南部浸信会传教士。1836年来中国,次年开始在澳门传教,以后转至广州。1847年3月遇到了洪秀全,洪秀全向他学习《圣经》,但他不肯为洪秀全施洗礼,不久又借故赶走了洪秀全。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罗孝全欣喜若狂,以洪秀全宗教老师的身份,于1852年10月间写了《洪秀全革命之真相》,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的兴衰有很多因素,而洪秀全用人的得失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大约以1856年为界,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前期任人唯贤,广揽人才,太平天国兴旺发达,但也包含着对待知识分子失策,用人选官过滥,实行世袭制,丧失最高宗教领导权等缺点;而在后期虽任人唯亲,猜忌贤能,但也不乏选贤用能等某些英明之举。洪秀全用人观演变的原因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痴迷于宗教和其多疑性格等原因造成的,其根本的局限在于其用人观是一种传统的帝王驭人之术。  相似文献   

7.
洪秀全领导和发动的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它把历史上农民同地主的阶级斗争发展到了最高水平,这次革命规模之大、坚持时间之久、对封建势力打击之重、对后世影响之大,在中国农民革命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作为这次革命的领袖洪秀全的思想,同太平天国革命的发生、发展和失败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因此,研究认识洪秀全反封建思想及其局限性,对总结太平天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一、洪秀全反封建思想的产生洪秀全,(1814.1.1—1864.6.1)广东省花县官  相似文献   

8.
洪秀全与李秀成的权力斗争,是后期太平天国政治发展的重要线索,贯串后期天国始终。李秀成客观上帮助洪秀全建立起新的权力结构,为后期天国军事政治局面的恢复与展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洪秀全与李秀成的政治较量中,洪秀全因为洞悉李秀成的政治心理,因而在心理上占据着优势。李秀成实际上起到了洪秀全心理安定剂的作用。李秀成的忠诚在于他对义气的浅层次认识。  相似文献   

9.
依据太平天国拜上帝教的"天下一家"的理论,以往学者常常认为太平天国家庭伦理道德的核心是平等观念。我们认为要真正了解太平天国的家庭伦理道德的实质,应该抛弃太平天国家庭的宗教概念,将视角转向洪秀全的凡间"小家庭",也包括太平天国普普通通的个体家庭,通过这些凡间家庭的认识,才能真正了解到洪秀全的家庭伦理思想,把握其内在本质。从宗法关系、家庭道德规范、夫妻关系、家庭男女角色、家庭异性关系和家庭伦理关系等方面看,在洪秀全的小家庭中实行的仍然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思想,洪秀全的家庭伦理道德观是以男女大防、授受不亲为中心的,在宗教的幌子下,甚至比封建伦理道德更为落后和残忍。  相似文献   

10.
1851-1864年,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一场农民革命战争,力量发展到十八个省,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洪秀全作为这场革命的发起者、组织者与领导者,功不可没。但在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的思想却发生了变化,使他对太平天国革命的领导发生了一系列失误,从而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这篇文章共一万多字,主要论点是: (一) 出走天京并非石达开本意:石达开从没想到要离开天京。太平天国需要英明统帅石达开。石达开出走是洪秀全分裂主义的结果;(二) 不能以离开洪秀全定分裂:洪秀全逐渐离开了农民阶级的旗帜。洪秀全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离开洪秀全不等于离开革命;(三) 不能以离开天京战场论是非:天京已逐渐失去了有利形势。石达开出走有力地配合了天京战场。洪秀全死守天京断送了石达开也断送了太平天国革命。限于版面,本刊仅刊登第二部分。  相似文献   

12.
1851-1864年,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一场农民革命战争,力量发展到十八个省,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洪秀全作为这场革命的发起,组织与领导,功不可没,但在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的思想却发生了变化,使他对太平天国革命的领导发生了一系列失误,从而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通过考察洪秀全的早期著作及太平天国革命的社会实践,认为洪秀全的思想中没有真正的近代平等思想.在社会实践中,太平天国广大军民也没有获得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洪秀全仍然沿袭了中国封建君主制制度那一套.  相似文献   

14.
读《历史教学》1993年第1期陆干斌作《太平天国的国号有几个?其演变原因是什么?》一文,其中所称“金田团营时的国号为太平兴国”、“在东乡改国号曰太平天国”、“洪秀全在永安即帝位,改国号为太平天国”一说,颇可商榷: 一、据陆文称洪仁玕《太平天国起义记》说:“洪秀全在永安即帝位,改国号为太平天国”,《起义记》的作者实非洪仁玕,而是瑞典人韩山文(Theodore Hamberg),陆文引用有误。按洪仁玕曾参与洪秀全早期的革命密谋,他亲身参加金田起义以后,去广西浔州圩,时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运动中,洪秀全根据中国国情和起义的需要,通过对西方基督教进行改造,创立了拜上帝教,用以动员和组织广大民众,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洪秀全的思想又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虽然洪秀全一直高喊着独尊皇上帝,反清反儒,可他骨子里却又摆脱不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和执行的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恰是洪秀全借鉴儒家文化为其服务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通过考察洪秀全的早期作及太平天国革命的社会实践,认为洪秀全的思想中没有真正的近代平等思想。在社会实践中,太平天国广大军民也没有获得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洪秀全仍然沿袭了中国封建君主制制度那一套。  相似文献   

17.
关于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杰出领袖洪秀全的思想,迄今为止论著颇多,但专论他后期思想的文章还不多见。这可能是因为有关太平天国后期的历史资料比较缺乏,在研究这一问题时的确存在着困难;同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思想没有解放,亦影响了对这一重要问题的探索。但是,太平天国  相似文献   

18.
太平天国的进贡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在太平天国起义以前,人们就要向洪秀全进贡,洪秀全就开始收受礼品。起义之初,洪秀全等一再强调战胜缴获必须上交圣库。后来,不再强调,上行下效,愈演愈烈,贿赂公行,卖官鬻爵,政治腐败。史实证明,实行进贡制是太平天国终归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领袖,近代最早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和业绩在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具有光辉的一页。结合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来研究洪秀全的哲学思想,科学地阐明它的时代意义和特点,是很有意义的。一、宗教唯心主义与辩证法思想 1836年洪秀全去广州应试时,得到一本《劝世良言》,它是中国基督教徒梁发编印的宣传基督教教义的传道书。洪秀全当时对此书略加流览,未予置意,时至1843年洪秀  相似文献   

20.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领袖.他的思想对于这次起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经济是立国之根本,他的经济思想对太平天国的建立和发展又有着不可忽视的决定意义.本文试图对洪秀全从早年到1853年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这一时期的经济思想作一探讨,以就教于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