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在1956年将《中国植物志》的编研列入12年科学规划。1959年由中国科学院主持成立了《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先后组织全国83个单位、370多位植物分类学家协作进行编研。1993年3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中国植物志》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三志”的编研之一。项目负责人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吴征镒院士担任。“八五”期间完成编研的有蕨类、壳斗科、豆科、菊科、罂粟科、杜鹃花科、兰科、莎草科等44科,约7600余种,1400余万字,1800余幅图版。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基金》1992,6(3):75-75
《中国植物志》、《中国动物志》和《中国孢子植物志》(以下简称《三志》)的编研是研究中国生物类群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国际上研究生物资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专家建议和论证的基础上,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二届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审议通过,决定“八五”期间将《三志》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组织实施。并根据《重大项目立项、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发布了项目指南。该项目研究期限为1993年至1997年。要求《三志》共编研166卷册。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科技出版工作十项重点工程之一的《中国植物志》,经过我国植物学家30余年的不懈努力,现在已经出版了 65卷册、约 2000万字、3000幅图版。这些《中国植物志》在国内外发行后,已经对我国的科研、教学和生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国际交流作出了贡献,有些还得到国内外的各种奖励。对于这部巨著的陆续出版,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同行科学家纷纷发表文章或写信表示祝贺。他们说:“《中国植物志》的内容,不仅对中国人自己,而且对国际植物和园艺学界都是极其重要和使人感兴趣的。……”“《中国植物志》是对东亚植物研究作出的不朽贡献。反映了中国植物分类学家勤奋的工作精神和正确的工作态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方科技志编纂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编纂地方科技志意义深远。通过对目前我国地方科技志的编纂现状进行的调研,作者认为当前地方科技志编纂普遍存在篇目设置不合理、条目收录不规范、出版周期过长、实用性较差等问题,且这些问题尚未引起有关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本文就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植物学巨著的《中国植物志》,共80卷(125册),迄今已出版了50多册。其中第36、37、38卷记载我国产的蔷薇科植物55个属873个种和200多个变种,以及牛栓藤科的6个属9个种。这3卷植物志共140万字,图版161幅。它们的出版是中国科学院已故学部委员、著名植物分类学家俞德浚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多年来共同劳动的成果,也是我国蔷薇科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组建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营养所),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全面推进阶段前瞻性战略布局之一,旨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进一步提升中国科学院解决“人口与健康”领域重大科技问题的创新能力。这是我国生命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2002年10月11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办公会议原则通过了“营养科学研究所组建方案”。2003年12月15日,营养所正式揭牌成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韩正等领导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美国康奈尔大学代表致辞祝贺。一学科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从1997年开始,中国科学院每年组织编写“科学与社会”系列报告,呈送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代表并向社会公开发行,该系列报告2003卷已于近日出版。《2003科学发展报告》分9部分:“科学回顾与展望”,“科学前沿介绍”;“2002年诺贝尔奖评述”;“中国科学家具有代表性的工作”;“公众关注的科学热点”;“科技战略与政策”;“中国科学发展概况”;“科学家建议”;“附录”。介绍了世界科技和若干科学前沿热点领域发展态势;我国科学家做出的世界水平的突破性成果和科学工作;一些国家21世纪初的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以及中国科学院有…  相似文献   

8.
《西藏科技》2005,(5):58-58
由四代植物学家辛勤耕耘和通力协作,跨越了半个世纪的《中国植物志》日前全部出版。这部旷世巨著记载了中国3万多种植物(301科3408属31142种),包括9000多幅图版,共计5000多万计,126卷册,是关于中国维管束植物(包括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的全面、系统、科学的总结。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跨温带与亚热带,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之第四纪以来,大部分地区未受冰川的严重破坏,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有许多重要的经济植物,而且残存有不少古老、孑遗、原始和特有的植物。例如,称为活化石的水杉和银杉等,为全世界所瞩目。为了促进学术交流,使丰富的植物资源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95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全国59个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编写《中国植物志》。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科学院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于1955年6月1日,那时,中国科学院已经成立了六年。中国科学院学部的成立,对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技界都是一件大事。这个由全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组成的学术机构,在其成立初期,对加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学术领导发挥了积极作用。40多年的风风雨雨,学部经历了奠基与初创、停顿与破坏、恢复与发展、完善与提高四个阶段。其职能由中国科学事业的学术领导机构变为中国科学院最高决策机构,直至1984年,国务院明确规定学部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学部委员是“国…  相似文献   

11.
在云南省志编纂委员会指导下,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牵头组织,省级有关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参加,历时10年编纂成书的《云南省志·科学技术志》(以下简称云南科技志)正式出版发行了!这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多年的心愿。捧读这部巨著,感慨万千,欣然命笔。一、?..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市环境卫生志》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经过全体编纂人员的积极努力,前后历时两年方告完成。《哈尔滨市环境卫生志》以翔实的历史资料,全面系统的记述了哈尔滨市环境卫生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展示了建国五十余年来哈尔滨市环境卫生事业的辉煌业绩及其发展过程,特别是详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动物志》的编研工作于1993年做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开始启动,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朱弘复研究员担任项目主持人。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下,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48个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182位编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到1997年8月底已经完成了48卷,其中脊椎动物12卷,昆虫16卷,计1905万字,记述我国动物11837种,彩图231幅,黑白图11145幅。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生物物种大全——“三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中国植物志>、<中国动物志>和<中国孢子植物志>三部生物物种巨著的主要内容,其对于生物学、生物分类学和可持续性发展研究的重要价值,对于生物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意义以及编研过程中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相似文献   

15.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植物学报》英文版,以下简称“JIPB”)创刊于1952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国植物学会主办,发表国内外前沿植物生物学研究成果,是我国最早、最重要的植物科学期刊之一,最早被SCI收录的期刊之一,连续10年稳居植物学科Q1区。经过70余年的发展,其在质量建设、品牌建设、精品化与国际化建设、编委团队建设等方面创造了令期刊界瞩目的成绩。为向业界分享JIPB成功经验,《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针对其办刊实践,从多个维度全方位地对JIPB编辑部主任贺萍博士进行了专访,希望通过此访谈能给更多的科技期刊同仁以启示,助力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亮点一: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今年不再空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在过去的10年中,体现原始创新能力的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空缺了7次,其中包括去年和前年都出现空缺。今年这种遗憾不再,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钱崇澍等完成的"《中国植物志》的编研"成果获  相似文献   

17.
<正>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揭晓,《中国植物志》获此殊荣。作为植物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成果,《中国植物志》是一部全面描述和记录中国维管植物的巨著,全书5000多万字,总计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兼内务秘书长Peter H.Raven给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来信,建议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命名为“中国国家植物标本馆”。现摘要予以刊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院士建议是是学部咨询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50年来,院士们始终把为社会做贡献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通过多种形式提出建议,为国家重大科技问题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从上世纪50年代的“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到人造地球卫星研制,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工程院的设立到“863”计划的实施,无不与院士们的建言献策密切相关。这些重大规划、计划的出台乃至机构设立的幕后,活跃着院士们的身影。为更好地发挥院士们在国家科技决策中的咨询作用,使之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1994年以来,中科院学部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建议》(简称…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十二年科学规划”制定40周年,这一规划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地组织科研人员对我国科学发展做出的规划,也是最成功的科学规划之一。它不但为当时我国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为今天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十二年科学规划”的成功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