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主要以近年来成都平原最新考古资料为依据,并结合献资料对成都城市的产生和形成进行了再研究。本认为早在4500—3500年前,成都平原就具备了产生城市的社会经济条件。从宝墩古城、三星堆古城到成都十二桥宫殿建筑群遗址,是成都早期城市产生和初步形成时期,开明王朝迁都成都,形成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城市,因而成都是具有4500年悠久历史的化古城,以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地区是中华明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2.
清代成都的市政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的成都城市是在经历了明、清之际的毁灭性破坏之后,从废墟上重建起来的.顺治、康熙年间是成都市政建设重新起步阶段.首先恢复的市政设施,主要限于具有政治军事意义的城垣、桥梁和部分为封建政治统治服务的文化设施.雍正、乾隆年间,在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与城市经济和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市政设施逐渐恢复和发展,成为这个时期成都市政建设中非常突出的现象.清末实行新政,成都在市政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体现了成都由封建城市向近代城市过渡的最初迹象.清代成都市政建设的恢复和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兴起发展的共同规律.清代成都市政建设的经费来源和市政管理,体现了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中国封建城市的若干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3.
成都是由古蜀国发展演变成现代化大城市的,两千多年以来,成都一直是四川地区行政区划的首府所在地.新中国建立以来,成都的城市建设飞速发展,成都已经成为一座历史记忆模糊的城市.那么,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主题是什么呢?本文试图对近二十年来成都典型的建筑风格及其相关的经济、社会、文化因素作分析,以探讨多种风格并存和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房产信息档案馆馆藏的几十万份房地契档案和附件,为揭示清代以来成都城市文化面貌提供了基础材料。房契反映出成都城市传统社会关系、人文风貌等。及至民国时期,房契为近代以来成都房地产管理的制度文化、城市建筑文化及其城市生活形态的近代化,以及近代成都城市多元文化特征的生发提供了诸多可资研究的信息,进一步证明了成都城市文化在近代处于新旧文化交替、不断更新迭代的过程中,并为现代成都城市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成都传媒集团以成都商报为中心,整合成都电视台经济资讯频道(CDTV-2 )、全国性的财经类日报<每日经济新闻>、成都全搜索网站和本土时尚生活类杂志<明日·快一周>,把各种不同类型的传播载体结合起来,推进媒体融合改革.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较好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刘咏琴 《寻根》2022,(2):108-111
民俗学关注的不仅仅是人类文化历史,也有"民"的现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研究民俗的目光也转移到都市中来.都市民俗活动的空间位置构建于都市之中,其研究不能脱离"民"这一主体,也离不开居民的日常生活,在如今的城市生活中,民俗自身的运行规律以及出现发展的动因也是民俗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论成都园林的文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在自然和人文两方面都体现着成都地区的本土化特点.本文论述了成都园林的文化特色及其产生的根源,阐明了成都园林本土文化特色在成都城市园林的建设和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在塑造成都城市特色和精神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成都不仅是经济发展快速的特大城市,而且也是休闲文化兴盛的城市。当代成都人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是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长期协调发展,养成了成都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文化禀赋,从而形成了勤劳与闲适游乐兼得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晚清至民国的数十年中,随着欧风美雨的东渐,中国社会已经开始由传统形态向现代性形态转型,很显然得风气之先的沿江、沿海城市最早走向了由传统手工业经济向现代商业化生产模式的艰难蜕变,在这样一个新旧杂糅的世界里逐渐催生出近代都市化,萌生出诸多新的现代性质素。作为人类最为基本的情爱观自然也随之发生改变。具体到妓院题材的书写上,晚清狭邪小说与民国倡门小说相比较,在精神上就有了本质上的变动。这些变动与差异一方面是由于新奇都会世界的出现,使得传统才子佳人小说所展示的“大观园”式的家庭庭院转向于城市公共场所,主要由妓院房间、马车、戏院茶楼、跑马场、洋行等组成的城市休闲空间,成为了浓装艳抹的名妓们主要活动的新场所。  相似文献   

10.
随着晚清以来中国社会的对外开放、西方市政文明的输入和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城市的规模、类型、结构、布局等方面都有所变化。特别是城市中以近代工商业为主体的近代经济职能的增长,使城市的经济内容、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体现了城市近代化的质的转换。为此,笔者认为,中国城市的近代转型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