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在学校教育中,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是被组织在“课程”里加以运作的。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课程”则体现了其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在编制课程时,由于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原理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课程。1949年,泰勒出版了其专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被学界誉为“经典课程范式”的泰勒原理。泰勒在书中详细阐述了课程编制的一般原理,并形成了以目标为中心的课程原理。  相似文献   

2.
“泰勒原理”是现代课程鳊制的理论基石,主要围绕着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标、选择哪些教育经验、如何组织这些教育经验以及如何评价教育目标被实现这四个中心问题而展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泰勒原理”对我国高中课程改革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1949年,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泰勒发表了被视为经典课程研究范式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在此书中,泰勒主要探讨了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和评价教育结果这四个问题。本文在阐述泰勒原理形成的背景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泰勒原理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郤江波 《教书育人》2007,(7):110-112
“泰勒原理”是课程研究中的经典范式,正如瑞典学者胡森所评论的,“泰勒的课程基本原理已经对整个世界的课程专家产生影响……不管人们是否赞同‘泰勒原理’,不管人们持什么样的哲学观点,如果不探讨泰勒提出的4个基本问题,就不可能全面地探讨课程问题。”但“泰勒原理”毕竟是半个多世纪前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一、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课程教学观的比较分析 现代主义课程教学观的代表人物是拉尔夫·泰勒,他注重目标导向教学,他提出的相关理论简称为“泰勒原理”,即“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现代课程模式充分体现了实用性和高效性,但是其最大弊端是简单,既忽视了学生差异,也忽视了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要求。在泰勒的目标模式下无法实现因材施教,把培养学生同工厂生产产品等同,学生个性和创造力随着受教育年限不断减弱。  相似文献   

6.
张雅琪  李洋 《考试周刊》2012,(8):141-142
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中的热点研究问题.而如何确定校本课程目标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首要问题,,“泰勒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确定了编制任何课程时必须回答的四个基本问题: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和评价结果。所以作者认为.通过对“泰勒原理”的探析.可以对当今中国校本课程目标的确定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简介:《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1949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作者拉尔夫·泰勒,其中文版由施良方译,瞿葆奎校,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在泰勒看来,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围绕着4个中心问题运转的,如果要从事课程编制活动,就必须回答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是:1.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泰勒并不试图直接回答这些问题,因为具体的答案是因学校性质和教育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他只是想提出研究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程序。这本身就构成了考察课程和教学问题的基本原理。泰勒原理的一个最大贡献,就是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指出了目标制定、课程内容安排、教学组织方式与结果评价之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对泰勒原理批评最多的,是不满它把课程编制作为一种直线式的过程,即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学习结果。但有趣的是,尽管一些学者批评泰勒原理,而他们提出的大多数建议事实上却又在遵循泰勒的模式,甚至完全不赞同泰勒原理的学者也是这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泰勒原理确实成了课程领域里的一个范式。《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的影响,从  相似文献   

8.
“泰勒原理”即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下面就结合UCSMP教师指导用书,对如何运用“泰勒原理”指导教参编写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1949年,拉尔夫·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提出了不乏普适性的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影响的“泰勒原理”。瑞典学者胡森评价到:“不管人们是否赞同泰勒原理,不管人们坚持什么样的哲学观点,如果不探讨他提出的4个基本问题,就不可能全面地探讨课程问题。”在著作中,泰勒写道:“本书所提出的基本原理,是以确定四个基本问题为起点的,而这几个问题是在编制任何课程与教学时必须加以回答的。”它们是: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正在得…  相似文献   

10.
文章试图用"泰勒原理"中教育目标的确定、学习经验的选择与组织、教学结果的评价四个维度去解读现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通过对比发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正践行着《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许多原则,这就进一步体现了"泰勒原理"对课程设计的指导性和我国大学英语改革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泰勒原理中的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和评价结果四个基本原则构成了泰勒关于课程设计的系统模式。蠡园中学在借鉴泰勒原理的基础上,根据新的课程设计需求,将"四个原则"发展为"五组核心要素",即方向与共识、目标与水准、结构与比例、方式与流程、资源与工具。五组核心要素在涵盖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之外,进一步厘清了"课程目的"和"课程目标"的区别,注重理念与实践的互通,强调过程管理和对信息技术、丰富资源的利用,对当下的学校课程设计实践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泰勒原理中的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和评价结果四个基本原则构成了泰勒关于课程设计的系统模式。蠡园中学在借鉴泰勒原理的基础上,根据新的课程设计需求,将"四个原则"发展为"五组核心要素",即方向与共识、目标与水准、结构与比例、方式与流程、资源与工具。五组核心要素在涵盖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之外,进一步厘清了"课程目的"和"课程目标"的区别,注重理念与实践的互通,强调过程管理和对信息技术、丰富资源的利用,对当下的学校课程设计实践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泰勒原理是现代“主导的课程范式”。自20世纪70年代始,以“概念重建”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泰勒原理进行了批判、解构和重建,动摇了泰勒原理在课程领域中的统治地位,但对泰勒原理“整体推翻式”的批判是有失公允的。应当辨证地看待泰勒原理和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充分认识二者的互补而非取代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泰勒原理予以重新塑造。  相似文献   

14.
泰勒原理确定教育目标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研究,二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三是学科专家的建议。新课程改革在借鉴泰勒原理的同时,其“三维目标”对泰勒原理单纯“行为目标”的超越,其“生成性、预设性目标”对泰勒原理单纯“预设性目标”的超越,其“结果性、体验性目标”对泰勒原理单纯“结果性目标”的超越,使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改革目标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信息之窗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计 1.“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设计。有学者认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应将泰勒的“目标设计”与斯坦豪斯“过程设计”紧密结合起来,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阶段目标应依据学生的实际兴趣爱好、已有经验、能力水平等来组织课题研究,由学生设定研究目标,形成一个指向不同个体的目标群。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源起于对现代主义的反思.作为现代主义在课程领域的体现,泰勒原理必然遭遇来自后现代主义的诘难.主要表现为“目标是预设的吗”、“知识是外在于学生的吗”、“教师是外在权威吗”、“评价只涉及目标实现程度吗”以及“教学过程是线性的吗”五个方面.从理论层面出发,对以实践为导向的泰勒原理进行质疑与批判有失公允,应辩证看待后现代主义对泰勒原理的诘难,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交融中发展泰勒原理.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泰勒原理"包括四个方面,即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它为课程理论领域奠定了基础,并且在课程设计具体行动方面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本文在阐述这四个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泰勒原理对教师选择课程内容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曾华 《中学教育》2008,(10):12-14
泰勒原理中确定教育目标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研究,二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三是学科专家的建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在继承泰勒原理的同时,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对泰勒原理单纯“行为目标”的超越,新课程“生成性、预设性目标”对泰勒原理单纯“预设性目标”的超越,新课程“结果性、体验性目标”对泰勒原理单纯“结果性目标”的超越,使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改革目标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9.
泰勒被誉为世界教育史上的“课程理论之父”,其哲学理论及教育思想对课程与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泰勒原理对我国高职课程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从高职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的选择与组织和课程的评价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在学校教育中,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是被组织在"课程"里加以运作的。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课程"则体现了其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在编制课程时,由于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原理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课程。1949年,泰勒出版了其专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被学界誉为"经典课程范式"的泰勒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