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课文<在山的那边>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解读和分析,看到课改要求教学要切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此基础上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以达到教育的核心目标,使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身心健康的人.从个案分析悟出教育新观念.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传统的以选拔人才为教育目的的教育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和评价观。  相似文献   

3.
辛德才 《内蒙古教育》2006,(5):36-37,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认为这是当前对语文课程性质最科学的表述,对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应该偃旗息鼓了,可事实不是这样的。“工具说”和“人文说”争论还在继续,对此我们不能不引起重视。前些年由于过分强调工具性,课上教师重在讲知识,对学生进行机械的、重复的、枯燥的训练,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忽视个性的发展,使人文性丢失,以致学生思想单纯,情感冷漠,悟性差,缺少创新,  相似文献   

4.
李素娟 《新疆教育》2012,(16):120-120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茶,这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观的变革。它要求语文教师树立全新的观念,具有自主创新精神,提高语文教学效能,让新课标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去。在势头猛烈的课改新潮冲击着已有几千年的语文教学堤坝之时,语文教师正艰难地探索,不断地前行。  相似文献   

5.
“科学认读”识字课题,经过第一轮的实验,已经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实验过程和成果说明它完全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简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我们实验班老师创造的成果,为语文课改提供了新鲜的经验。这里试从学习“课标”的这个角度,联系我们实验的过程,从下列几方面作初步的探讨。一、从课程的管理和语文课程结构改革来说新一轮课改明确规定,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我们的课题实验,每周只用一个课时,作为校本课程,作为语文课的辅助。这就充分发挥了学校的积极性,使语文课改找到一个切入口,合理合法。二、从语文…  相似文献   

6.
7.
回顾我国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研究的轨迹,论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剖析新旧课程的本质区别,前瞻实施新课程应树立哪些新观念,提出怎样树立新观念的途径,为全面启动新课程作好理念准备。  相似文献   

8.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许多旧的教育观念还未得到更新,教育评价机制、招生制度改革还相对比较滞后,偏重智能发展,忽视学生情感教育现象还未得到纠正。、学校独生子女多,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着任性、自私、娇气、合作意识差等不良心理品质。处理事情以我为中心,责任感差。道德面貌与科学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革新力度是极大的,各种高新教育手段的大量使用.师生双边的互动的探讨学习,生趣盎然活泼有序的课堂气氛……种种的一切褪去了原先教学的僵化与死板。可是在具体的操作实践巾.很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越来越流于形式。越来越趋于庸俗化,盲目赶时髦、求时尚,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0.
向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国民素质的提高,民族素质的提高,是学校、家庭、社会对整个青少年一代进行教育、熏陶、施加综合影响的结果。这种综合的影响是否科学有效,是决定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情,必须引起各个方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教育教育强调高师教育应培养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一目标主要通过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为实现,本通过高师教育结构与学生素质养成内在关系的分析,指出了现行高师教育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对象。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推进职教语文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取决于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角色、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教育行为方式方面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3.
文章简要介绍了教育技术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在教育技术评价中怎样建立新观念和建立什么样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化经济建设节奏高速度的发展,学生要使自己走出校门后能迅速适应之,不能不加强自身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个宏观与微观、整体与部分、广度与深度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就如何搞好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生死观在心理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认为谈死是不吉利的,因此,千百年来最避违这个话题。由于我国素质教育内容缺乏生死心理素质教育,导致邪教乘虚而入,使有些人产生不正确的生死观。本文呼吁要教育青少年明确生死心理素质的意义,树立科学正确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改革的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可见,课改的中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科的发展进步离不开课改与考改,二者是辅车相依,密不可分.尽管人们普遍认为考改是“指挥棒”,但考改一定要遵循语文课改的纲领,而语文课改也必须依赖考改去落实精神.要将语文课改视为“晴雨表”,正确规划考改路线,将考改内容视为“黑匣子”,通过科学解码促进语文课改的有效进行,同时也要认识到语文考试是有缺陷的“指挥棒”,只有不盲从才能促进课改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期待我们的教育,要努力从多方面、多视角以多种方式,去发现人、培养人,不断发掘学生的价值,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而目前我们的教育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本从两个方面谈谈对“教育”的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本通过学作品中洋溢着的对人生意义的积极思考,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行为,明智的价值判断以及对客观世界规律的正确认识的检索,论述了学在人教育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世界观等方面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忠 《语文天地》2012,(24):69-70
新课改实验使中小学语文发生了一系列深刻而又可喜的变化,同时,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也凸现出来。主要表现为课堂中学生读书不动笔,讨论前不思考,合作中不参与,课程资源泛化,非语文活动过多,热衷于情感教育,淡化对文本的赏析等。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学生的积累习惯、阅读习惯无从培养。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