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地理学科为载体,挖掘出现代人必须具有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科技观、灾害观、法制观、全局观等基本地理观念,系统地编制成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目标体系,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内化为学生的观念,使学生树立现代意识,成为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心的开拓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始终注意狠抓“三观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新的地理教育观认为,接受地理知识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因此地理学除了向学生传授其地理事实、概念、原理等知识外,更主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地理观念。而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就是科学地理观念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当今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环境、资源、人口问题的严峻挑战,如何协调好人地关系,保护和改善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同题。中学地理担负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即环境观、资源观和人口观的重任。正确的人地观是地理思想品德素质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环境教育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对思想观念与价值信仰正在形成期的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危机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本文对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做了分析,剖析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因素,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有关国情、国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的教育;此外,还要结合乡土地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国家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6.
柴淑霞 《考试周刊》2012,(45):120-121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教育与地理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本文重点介绍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问题。环境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取环境知识.形成环境意识、环境技能、环境心理的环境素质教育活动.最终让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观、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质量观。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环境公德。  相似文献   

7.
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以及有关国情、国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特别是高中地理教学.如何使教材更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通过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增强环境意识,为缓解日益严重和复杂的人地关系而发挥应有的功能。新大纲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之一就是在高中地理下册加强了人地关系,而更重要的突破是在自然地理部分加强了与人类活动的联系,打破了自然与人文相互脱节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中学地理教学目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当前,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但由于人类在人地关系上的无知、缺乏自觉的环境意识,使全球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不断困扰着人类,环境问题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连。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学生自觉维护人类利益又不损害环境的地理行为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是地理素质教育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初中地理新教材有其鲜明的特点,内容新——突出专题,点、线、面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1.
地理具有实践的特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从乡土实践、合作探究、科学行为等方面对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初中地理教学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尊重学生独立的个性,努力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及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地理课是综合性、地域性很强的学科。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地理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地理观。1.利用“序言”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初中地理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渠道。可持续发展教育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使当代中学生明确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峻环境形势及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环境教育就是普及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以及利用、改造、美化和优化环境能力的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怎样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教育呢?我认为可以通过深入挖掘地理教材内容、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渗透、促进、强化环境教育,从而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 地理学不仅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而且在国民经济规划及普及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而中学地理教学是地理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途径,它不仅能使学生得到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环境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如何合理地利用、保护和改造环境,初步建立合理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并能使学生认识宇宙、地球和世界各国,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毫无疑问,地理课在中学课程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甚至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探讨环境问题意义重大,对学生乃至全民进行环境教育,更显紧迫。作为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地理学科本身的指导思想就是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入手,给予学生有关的地理环境基础知识,使学生对如何合理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和保护环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基于这一点,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既是地理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又能使学生掌握有关环境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能通过实践培养…  相似文献   

18.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①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了解当代中国地理区域研究所面临的重要课题。②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以及独立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问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③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人对国情、国力、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④深  相似文献   

19.
黄国锋 《地理教育》2013,(Z2):30-31
一、课程目标的变化传统高中地理课程目标被称为"教学大纲",大纲强调教育教学要实现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两维"目标达成,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爱好和独立获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以及有关的国情、国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教育。结合乡土地埋教学,对学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加,使得人类环境遭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所以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刻不容缓的任务。环境保护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确定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