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改进的目的  利用教材上的方法来制乙炔 ,学生实验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是 :产生的气流速度太快 ,往往还没来得及做后续实验 ,气体就已经没有了 ,而且由于反应过于激烈 ,气流带出大量的泡沫浸湿棉花以后 ,气体流出受到阻碍 ,往往使学生有点手忙脚乱 ,而且此种气体如果用药品较多 ,产生的气体太多 ,污染也较严重 ,整个实验室内的难闻气味使师生的健康受到严重危害 ,为了克服此缺点 ,也为了使反应速率更易控制 ,对该实验作如下改进。2 实验装置如右图2 1 仪器的制作 :取一段铜质导线去掉塑料外皮 ,将其烧红在胶塞中间烫一孔。并在…  相似文献   

2.
程萍  龙淇 《化学教学》2000,(4):14-15
为了丰富学生活动的内容 ,拓展学生的思路 ,本文设计了一个系列实验 .这一实验的思路是利用反应中气体产生的压力和虹吸作用原理 ,使若干化学实验依次发生 ,整个过程只须控制第一个反应 ,就好象多米诺骨牌游戏一样 ,因此被称为“化学多米诺实验” .一、实验原理 图 1图 2本实验的原理包括两部分 ,其一是利用反应生成的气体的压力使液体从一容器流向另一容器 ,以及利用虹吸现象使液体定向流动 .如图1所示 ,A瓶产生的气体进入密闭的具支试管B ,将其中的液体经过a管压入C瓶 ,与C瓶中的液体混合而发生化学反应 .当B中的液面低于a管左下…  相似文献   

3.
针对饱和食盐水与电石反应制取乙炔气体的实验反应速率比较快且难以控制等不足之处,采用15%的葡萄糖溶液与电石反应,探究实验室制乙炔气体的新方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实验,反应速率明显降低,可产生持续平稳的乙炔气流,有利于乙炔气的点燃,反应现象明显,实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钠与水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人教版高一新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是用铝箔包住金属钠,并在铝箔上刺些小孔,用镊子夹住,放在盛满水的试管口下面,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学生分组实验原先也是用这种装置。现在改用镊子直接夹住钠粒,迅速插入预先准备好的放在盛满水倒置在烧杯里的试管中,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其中教师演示的实验装置虽然比较可靠,但操作繁琐,有时也排不出气体,有时排出的气体不能全部进入试管。而学生分组实验的装置,操作难度很大,学生往往不能一次正确地将钠粒送入试管,而使之浮在水面上反应掉,有时…  相似文献   

5.
为了防止浓硫酸与铜反应演示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的逸出,制作了一套完全密闭的反应装置,减少了演示实验过程中有害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6.
1 实验改进的原因 铜与稀硝酸反应,会产生有毒的NO气体,实验要求尽可能在封闭式容器中进行,以防止环境污染,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其次,NO是一种无色气体,在空气中能被迅速氧化成红棕色的NO2气体,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观察到NO2气体的颜色,实验过程中,要避免NO和空气接触.  相似文献   

7.
稀硝酸与铜反应,会产生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但是产生的一氧化氮气体会立刻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红棕色的气体,进而得出错误的结论: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二氧化氮气体。这样容易误导学生,因此,有必要对该实验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8.
1 氨与氯化氢反应 高级中学课本<化学>第一册中氨与氯化氢反应的实验设置,存在以下不足:氨与氯化氢都属于有刺激性的气体,实验过程中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对教师和学生身体有一定伤害;生成的氯化氨白烟很快飘散,不便于学生仔细观察.为了更适合教学,我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9.
实验探究法解决问题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问题的提出 在高中化学教材第一册<实验八硝酸的性质>中安排有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要求用下列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1:2)反应的实验,收集气体并检验无色的NO能够被氧化成红棕色的NO2.但是学生在完成实验时,看到烧瓶中有红棕色气体,而收集在试管中的气体当打开拇指却没有看到气体的颜色的变化,学生非常疑惑.笔者没有正面回答这一问题,而是和学生共同研究制定了一个实验方案,用实验探究法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受到了启发,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开展校内研究性实验1.提问设疑,研究反应产物。如做完课堂演示实验Mg条在CO2中燃烧实验后,用类比法设问:Mg条能否在SO2气体中燃烧?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反应可以进行,且反应原理、产物与Mg条在CO2气体中燃烧相似。这时,教师演示Mg条在SO2气体中燃烧实验,观察产物并未发现容器内壁有淡黄色固体硫产生,却有白色固体物质生成。在学生疑惑不解时,教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考:“Mg与生成物硫高温下能否反应?”引导学生得出有MgS生成的结论。再用稀H2SO4使白色生成物溶解,且有臭鸡蛋气味气体产生,则说明Mg(过量)在SO2气体中燃烧时,有MgS产生,反应方程式是:3Mg SO2=点燃MgS 2MgO。通过提问设疑,分析研究,配合实验,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学生尝试到了研究性实验的优越之处。2.透过现象研究催化剂的催化性。在做教材中用Cu或Ag作催化剂,氧化乙醇得乙醛的反应时,学生很难理解Cu的催化性,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实验(实验装置如上图所示):操作与现象:先加热A产生乙醇蒸气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再加热B处。B处CuO由黑色变成红色;C处无水CuSO4由白变蓝,即证明有水生成;D处产生白色...  相似文献   

11.
一、开展校内研究性实验1.提问设疑,研究反应产物。如做完课堂演示实验Mg条在CO2中燃烧实验后,用类比法设问:Mg条能否在SO2气体中燃烧?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反应可以进行,且反应原理、产物与Mg条在CO2气体中燃烧相似。这时,教师演示Mg条在SO2气体中燃烧实验,观察产物并未发现容器内壁有淡黄色固体硫产生,却有白色固体物质生成。在学生疑惑不解时,教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考:“Mg与生成物硫高温下能否反应?”引导学生得出有MgS生成的结论。再用稀H2SO4使白色生成物溶解,且有臭鸡蛋气味气体产生,则说明Mg(过量)在SO2气体中燃烧时,有MgS产生,反应方程式是:3Mg SO2=点燃MgS 2MgO。通过提问设疑,分析研究,配合实验,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学生尝试到了研究性实验的优越之处。2.透过现象研究催化剂的催化性。在做教材中用Cu或Ag作催化剂,氧化乙醇得乙醛的反应时,学生很难理解Cu的催化性,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实验(实验装置如上图所示):操作与现象:先加热A产生乙醇蒸气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再加热B处。B处CuO由黑色变成红色;C处无水CuSO4由白变蓝,即证明有水生成;D处产生白色...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及由来,充分利用玻璃注射器对压力反应灵敏、刻度准确、气密性良好等特点进行常温下体积法测定氧气摩尔质量实验的设计,使实验过程能自动收集气体并调节装置内外的压力相一致.通过测量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产生氧气的体积,可以求出氧气的摩尔质量.实验操作简单,实验成本低,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刘粉珍 《云南教育》2003,(11):26-27
高中化学实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中我总了几做法。一、对实验进行延伸拓展例1,对HCl、NH3的喷泉实验的拓展,向学生提出问题:Cl2、CO2等其它气体能否做喷泉实验?通过讨论和实验得出结论:气体“溶”于某种液体或者与固体发生反应能产生较大压强差就能产生喷泉,如氯气与红磷的反应,CO2与碱液的反应等都能产生喷泉。例2,对盐类水解反应知识的拓展,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向饱和FeCl3溶液中加入CaCO3粉末会产生什么现象?为什么?学生提出假设:可能有气体生成,有白色沉淀或红褐色沉淀生成,CaCO3粉末逐渐溶解等。让学生上台…  相似文献   

14.
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演示实验。该实验装置复杂、耗时过长、污染环境。为适应课堂实验演示,对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使其省时、环保、简单。铜与稀硝酸的反应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反应,是讨论硝酸性质的重要特征反应之一。该反应实验中产生的一氧化氮气体(无色)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气体(红棕色),以致该实验按常规方法操作难以达到理想的实验演示效果。为了解决此问题,虽已有许多同行设计了不少改进方  相似文献   

15.
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实验是我国高中化学中的重要演示试验。该实验中为了让学生观察到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教师们进行了许多改进,但存在着装置复杂、耗时过长、污染较大等不足。为做好课堂实验演示,需要设计一种省时、环保的简单装置。铜与稀硝酸的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是讨论硝酸性质的重要特征反应之一。该实验反应实验中产生的一氧化氮气体(无色)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气体(红棕色),按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丰富实验教学方法,弥补教材实验的不足,利 用启普发生器、乳胶帽、玻璃管、一次性注射器等仪器或用品, 设计了氨气的制备及其性质检验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将氨 气的多个丨生质实验集中在一次实验中,装置简单、易于操作、成 功率高,而且现象明显。实践表明,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被验证 且全部被吸收,既能避免气体产物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绿色化 学的观念,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在化学实验课中,Flash实验课件不断受到部分教师的青睐,这是因为它避免了传统的化学实验中气体污染、易燃物爆炸等化学实验事故的产生,也能把许多微观的原子、分子很形象地表示出来,提高了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Flash实验课件实际又能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昵?我认为,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提供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在实验观察中的敏锐性和全面性。在这一点上,现场演示实验有着Flash实验课件不能比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乙烯跟溴反应实验的改进安徽省阜阳市红旗中学(236017)万子忠乙烯能使溴水褪色,这个演示实验很容易做,现象也很明显.由于反应是在水里进行的,课后学生往往问及水对反应有无影响,反应产物是什么样的?为了使乙烯和溴能直接反应,我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  相似文献   

19.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 ,对《碱金属》一章的实验内容做了较大的调整 ,将第一节的四个实验全部改为边讲边实验 ,对钠与水反应并检验产物的实验 (实验 2 4)进行了改进 ,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和酸反应的比较实验 (实验 2 7)也有改动 ,将旧教材中钾与水的反应实验改为钠、钾分别与水反应进行比较 (实验 2 1 0 ) ,补充了Na2 O2 与水反应放出气体并检验气体、验证反应放热的实验(实验 2 6 ) ,增加了一个家庭小实验 (检验发酵粉加水能产生CO2 )。这些改进和补充 ,加强了直观性和趣味性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在高一化学教材必修一有关稀硝酸与铜反应制备NO的实验中,很难观察到NO是无色气体。为此,笔者经多次实验研究,对该实验作出如下改进。一、原实验不足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在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该实验时,由于试管内原有空气中的氧气未除去,实验产生的一氧化氮便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而生成二氧化氮,此时往往会看到试管内产生红棕色气体,而无法观察到NO的颜色,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