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唾液乙肝DNA检测在乙型肝炎的诊断及治疗方面的意义.方法:采用FQ-PCR法检测20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唾液中HBV-DNA的含量.结果:经FQ-PCR检测20G份标本中血清HBV-DNA含量大于103IU/ml者180例(90%)相应唾液HBV-DNA含量大于103IU/ml者145例(72.5),同时病毒含量大于105IU/ml标本中血清167例(83.5%)唾液98例(49.0%),血清HBV-DNA与唾液HBV-DNA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0.7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77,P<0.01).血清、唾液病毒含量在两组不同免疫组合中均有明显差异.结论:乙型肝炎患者除血清外,唾液中也存在具有感染性的高病毒载量HBVDNA,可能成为传染源之一.  相似文献   

2.
设计与组装了一种新型呼出气冷凝液(EBC)收集器,为应用EBC进行呼吸系统疾病实时监测提供实践基础.根据EBC收集原理,在对国内外产品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EBC收集器设计.该收集器主要由可换进气口、阻唾液套管和单向阀、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取样管和活塞、制冷系统等组成.该仪器创新性地使用阻唾液套管,将流量传感器应用于EBC收集器,可从控制每分钟通气量和减少唾液污染两个方面增强检测的准确度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3.
据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下属中生朗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科技人员经过多年攻关,在国内率先研制出利用唾液对吸毒驾驶人员进行快速检测的唾液检测卡,并于近日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由北京市公安局组织的专家验收意见认为,唾液检测甲基苯丙胺和吗啡等毒品的技术操作简便、快捷,避  相似文献   

4.
《嘉应学院学报》2017,(2):78-82
目的:探讨唾液样本的2种采集和3种保存方式,为以sAA为生物标记物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4个受试者,采用自然流出和使用唾液收集管采集唾液样本.将样本分三份保存于三种不同温度——室温、4℃、-20℃.以sAA活性、sAA含量、sAA糖基化比例评价采集方法和保存方式的影响.结果:两种采集方式下的样本无区别.室温存放的样品sAA活性、含量和糖基化下降显著(P<0.05),4℃和一20℃下的样本检测指标的变化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结论:针对客观条件选择采集方法.唾液样本不适合室温放置,短期21天内可选择4℃,长期宜存放于-20℃.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唾液与血清中BUN、Cr、UA的相关性和临床应用价值。住院肾脏病患者73例和健康人42例,检测血清和唾液中的尿素氮、肌酐及尿酸浓度。肾脏病患者唾液和血清BUN、Cr、UA有较好的相关性。肾脏病患者唾液BUN、Cr、UA含量均比健康人高。健康人唾液和血清BUN有较好的相关性,Cr无相关性。唾液UA浓度随血清UA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唾液中BUN、Cr、UA可用于判定肾脏功能障碍病人的疾病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6.
美国医学专家经研究认为,有些癌症可在其症状显露之前被检验出来:方法是检测患者唾液或尿液中变异的DNA微粒,据称这种检测方法的精确度为100%.  相似文献   

7.
唾液的作用     
人体的脏器、组织与结构真是奇妙,哪怕是最不起眼的唾液也承担着重要的保护和防御功能,唾液的潜在利用价值还在不断地被发掘中.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了唾液对人体的多种用途. 助消化 唾液具有消化食物的作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只有溶解于水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然而,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等物质一般很难溶于水,必须在消化道内分解为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唾液中的淀粉酶可消化淀粉及糖原,将其分解成可以溶解于水的糖.吃饭时,你细细咀嚼食物,会觉得嘴里有甜味产生,就是这个缘故.  相似文献   

8.
美国卫生官员近日宣布,布什政府已经批准了唾液快速检测艾滋病毒(HIV)法.这种前所未有的方法能够在20分钟内提供结果,准确率达到99%.  相似文献   

9.
唾液     
唾液是唾液腺分泌的消化液,是无色、无味,近于中性(pH6.6~7.1)的低渗液体.成人每日分泌的唾液约1~1.5升,其中水份约占99%.唾液中的有机物主要为粘蛋白,此外,还含有唾液淀粉酶、球蛋白、氨基酸、溶菌酶、尿素、尿酸等,无机物有氯化物、磷酸盐、碳酸盐、硫氰酸盐等;无机离子主要有Na~ 、K~ 、Cl~-、Ca~(2 )等,这些都是对人体有益的物质.需要说明的是唾液的成分可因食物性质不同而异,人长期吃多量糖类食物,唾液中淀粉酶的浓度也随着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高龋儿童口腔全唾液免疫生化进行分析,探讨其与龋病的发生存在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在某幼儿园就读的86例儿童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存在龋齿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高龋儿童)为39例,对照组为47例(无龋齿儿童).对2组儿童的口腔唾液实施唾液免疫生化检验,对2组儿童的乳酸脱氢酶(LDH)、p H、溶菌酶(Lz)、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 A)等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LDH、p H两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2组在A(SIg A)、Lz的比较上为存在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在于唾液之中的SIg A、乳酸脱氢酶的含量及p H均与儿童龋病的发生存在相关性,SIg A的含量、LDH的含量、p H水平越低,龋病发生率呈现出越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