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茶与文化艺术一直有着不解之缘,历代名流学者与文人墨客对茶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喜好.吟诗作画,要讲究意境,而饮茶能给人们一个芳馨的世界,有助于诗人、画家的构思与想象.晋代杜育的“赋”和左思的“娇女诗”是我国最早赞茶的诗赋.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张载、刘琨、左思、李白、杜甫、白居易、苏拭、陆游以及扬州八怪等都是茶的崇拜者,他们不仅嗜茶,有的本身就是品茶大家,并且留下了大量的茶的诗作,由于士大夫阶层的推崇,饮茶品茶成为高雅之举,品茶逐被人们区分雅士与俗人的一条标准.因此,古人将饮茶、品茶作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同时也被看作是一种养生术.本文拟从宋代的斗茶之风分析当时社会风气及习俗,并对当时斗茶用盏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2.
正老友从黄山来,见我爱喝茶,遂赠我一罐黄山毛峰和一只玻璃杯,并教我品茶赏茶养杯。老友说,用玻璃杯的好处,在于不改变茶的质量,又不失为品茶赏茶之便利。经老友开蒙,从此我泡茶,不用磁化杯,不用铝合金或不锈钢杯,更不用陶瓷杯,仅用透明的玻璃杯。品茶赏茶,得从泡茶开始。一壶滚烫的开水,一只玻璃杯,一撮明前茶或雨前茶,往杯中一放,将开水冲入,叶在杯中翻了个跟斗,从半卷的深褐  相似文献   

3.
淡淡的茶香弥漫在空气之中,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舒畅感。出身在爱茶的家族里,我从小就喜欢与爷爷一起喝茶、品茶,使我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对茶也有了另一层的喜爱,喜爱它滋味浓醇,犹如生活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在我家,有两位品茶爱好者:一位是爸爸,另一位就是我。我作为一名小品茶爱好者,品尝过许多茶,如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冻顶乌龙等等。早就听说云南的普洱茶非常正宗,可至今我都没有喝过。哈哈!真是天助我也,上个月,爸爸去了趟云南。我再三央  相似文献   

5.
茶之道     
何谓茶道? 泡一壶清茶,一股茶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万籁俱寂的夜里,独自悠闲地赏茶、饮茶,神情、动作中透出一种雅致。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们品茶、赞茶,别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6.
我喜欢独自一人捧一本书,沏一壶茶,静坐于堂上,用心去品书、品茶,这是一种雅的享受,也是最令我向往的日子。读书好似品茶,沁人心脾。那干瘪的叶子经过沸水的冲沏,就如同被赋予生命一  相似文献   

7.
音乐如茶,这话不错。种茶,炒茶,品茶,每一道工序都细腻地与人贴近,既而渗透、融合、同化。有时候端杯茶,含一片尚未湿透的茶叶,甘味挥之不去,脑海中便出现一段飘渺的旋律。有时候在钢琴上摊开一件作品,亦觉茶味在口中犹然徘徊,或浓或淡。  相似文献   

8.
品茶品茶时要小心啜饮,每饮一口茶汤,应在口中稍作停留,再慢慢咽下去,这样品茶才会满口生香。大口吞咽,或发出咕咚、咕咚的响声,不但吃相不雅,而且品不出茶的美妙之处。饮盖杯茶时,如遇到漂浮在水面上的茶叶,可用茶杯盖拂去,或用嘴轻轻吹开,切不可用手将茶叶从杯里捞出来。万一有茶叶进入口中,  相似文献   

9.
茶中风骨     
亢乐 《中文自修》2007,(2):50-51
《闵老子茶》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一篇小品文,这篇小品文记叙了一次他品茶的经历。喝茶本是生活中的些微小事,但经过作家妙笔一点染立刻变得饶有情致,跌宕有趣。这次寻茶、等茶、论茶和最后因茶而结缘的过程也立体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0.
老师如茶     
精彩点评: 题目新颖、发人深思,能激起阅读者的兴趣。文章构思巧妙,文笔老到,品茶与品人有机结合:全文处处写茶,处处写人;茶如其人,人如其茶。谋篇布局上的独具匠心让文章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11.
书屋品茗     
“茗”者,茶也。朋友来访,聊到读书,兴致上口,茶思绵绵,于是不得不提品茶的事。古人爱茶,今人亦爱茶,东晋张载的一句“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道出了古往今来多少读书人的心里话。于是,有了茶事、茶艺、茶联、茶戏、茶歌、茶诗、茶笺、茶馆,种种种种,成就了茶道,构筑了茶文化。冠上“文化”名气,书  相似文献   

12.
人生如茶     
茶之历史,远过于酒。名茶甚多,百茗齐放,人生在世品茶者众也,浓淡相宜,冷热变迁,茶中有味,人生如茶,如此而已。  相似文献   

13.
我有一杯茶     
我有一杯茶,静置在写字桌上,片片茶叶在水中静静舒展,仿佛在进行一个世纪的思索。没有金戈铁马,没有千秋霸业,没有高朋满座,没有悲欢离合,唯有身和心的宁静。这一杯茶,令我感受到与天相接的明朗与愉快,是蓝天,是白云,是另一种洒脱和自由。一杯茶,细斟慢酌,品茶,也品生活。  相似文献   

14.
品茶     
兴趣,应该是每个人都有的,只不过感兴趣的东西不一样而已。我最独特的兴趣是品茶。一杯淡淡的茶,给人的却是无尽的遐想与悠远的憧憬。  相似文献   

15.
茶味人生     
印象中,祖父、祖母、父亲都对品茶有不同的方式。至于我,大概是在他们的熏陶下,开始对茶有些兴趣了。对于茶,祖父最喜欢在劳作前用滚烫的开水,掺上几片粗大的茶叶,泡上一壶浓浓的茶。等他在田里尽情地挥洒完  相似文献   

16.
关汉卿在散曲《不伏老》中有“分茶”一词。本文根据历代制茶、饮茶方法曾有多次显著变化这一点,认为“分茶”的内涵或形式也会随之而异,不能作“随意饮酒、小吃”解,而训解为“品茶”是比较稳妥的。  相似文献   

17.
徐锡建 《成才之路》2014,(13):46-46
为师,传道授业解惑。人后而知之,有惑从师,可得解矣。茶道是一种以茶修身的方式,通过沏茶、赏茶、闻茶、品茶学习礼法。道亦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也是从教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8.
喝茶     
我不善品茶,不通茶经,更不懂什么茶道,从无两腋之下习习生风的经验。但是,数十年来,喝过不少茶,北平的双窨、天津的大叶、西湖  相似文献   

19.
品茶     
中国各地的茶,均不及云南大理白族的三道茶好。虽然一个不会品茶的人似乎不该狂妄地评沦茶的优劣,但要我说,三道茶之好不是用舌头品尝出来的,而是用心品尝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喝茶     
我不善品茶,不通茶经,更不懂什么茶道,从无两腋之下习习生风的经验。但是,数十年来,喝过不少茶,北平的双窨、天津的大叶、西湖的龙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云南的普洱、洞庭湖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岩茶,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叶梗与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