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知识观的理解直接影响到对新课程的解读。本文首先对现代知识观以及现代课程观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后现代知识观和后现代课程观进行解释、比较,最后说明课程观转型对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19世纪末开始,为适应变化了的新知识现实,哲学界对以理性为主导的现代知识观进行了激烈的批判,逐渐凸现出一种后现代知识观。后现代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开放性、相对性、动态生成性及个人主观经验的重要性。作为人文学科的教育也从中受到启示,对自身进行了反思,在教育目的、课程理念、教学过程、师生关系、教育评价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知识现是后现代教学观和课程观的思想基础,对后现代知识观的研究多把知识观与教育观结合在一起。本文在归纳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后现代知识观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论述,为后现代知识观的研究做一梳理和评析。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知识观及其教育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19世纪末开始,为了适应变化了的新的知识现实,哲学界对以理性为主导的现代知识现进行了激烈的批判,逐渐凸现出一种后现代知识观.后现代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开放性、相对性、动态生成性及个人主观经验的重要性.作为人文学科的教育也从中受到启示,对自身进行了反思,在教育目的、课程理念、教学过程、师生关系、教育评价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后现代思潮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日益凸显,以至于在教育哲学界出现了新的后现代教育思潮。这种思潮以批判的态度对现代主义知识观进行反思,提出质疑,进而建构一种新的后现代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非确定性、情景性、多元性和流动性等特征。这种知识观给当前我国教育诸多方面(教育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学生观及师生关系……)带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知识观是教育设计的哲学基础,不同的知识观影响、决定着不同的教育现。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已经充斥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文章从探讨后现代知识观的主要观点入手,从后现代知识观对现代教育的影响角度,讨论了现代教育在后现代知识观下的转变,即:现代教育走入“后现代知识观”。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对传统知识观和后现代知识观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从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后现代知识观对课程建设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分析了后现代知识观主要特征,研究了后现代知识观下的大学教育知识转向的表现,提出了后现代知识观下人才培养转型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代知识观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封闭性,后现代知识观提出了主体性、境域性及开放性。在后现代知识观影响下,历史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更加注重人文精神、世界教育和未来教育。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教育思潮在以批判的态度对现代主义知识观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建构了一种新的知识观,即后现代知识观,并认为知识具有批判性、情境性、多元性和价值性等特征.这种知识观结合本土化给当前我国课程变革带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李勇  罗竞 《现代企业教育》2008,(18):203-204
后现代知识观对现代知识观进行了强烈的反思、批判与超越,广泛反映在当代哲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提倡超越理性,主张世界的多元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具有创造性、情境性、多样性、批判性四个特点。本文从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三方面阐述了后现代知识观下的儿童教育:教育观念应具有人性化和批判性,教育方法应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教育内容应具有丰富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知识观视野下的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开始,哲学界对以理性为主导的现代知识观进行了激烈的批判,逐渐凸现出一种后现代知识观。后现代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开放性、相对性、动态生成性及个人主观经验的重要陛。作为人文学科的教育也从中受到启示,对教学进行了反思。在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知识观与教师有着内在的联系。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以知识为载体展开的,不同的知识观赋予了教师不同的话语权。客观主义的知识观背景下,教师所表现的只是一种虚假的话语权威;后现代知识观动摇了客观主义知识观的基础,为教师话语权的赋予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知识观的出现对知识进行了宏观层面的分析,把知识的性质从原来的客观性、普遍性、中立性转变为知识的文化性、境遇性、价值性。从后现代知识观对知识性质的分类来看知识性质的转变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对现代知识观予以批判和反思,促成了知识观由现代向后现代的嬗变,知识不再被认为是客观的、普遍的、绝对的,而是具有不确定性、多样性、生成性、境域性等特征。本文试通过对当前社会工作教育的反思,指出后现代知识观的嬗变对促进社会工作教育的本土化能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知识观是教育设计的哲学基础,不同的知识观影响和决定着不同的教育观。自19世纪末开始,为了适应变化了的新的知识现实,哲学界对以理性为标准的现代知识观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后现代主义知识观。我国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在后现代知识观影响下发生了转变,即教学步入了“后现代知识观”。  相似文献   

17.
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问题的总体认识和基本看法,有什么样的知识范式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后现代知识观具有动态生成性、境遇性、价值性、多样性的特征。基于后现代知识观的审视,我国高校的基础教育应在教育目的、教学模式、师生关系、评价机制等方面做出相应变革。  相似文献   

18.
知识观的演变对教学评价有着深刻的影响,现代知识观决定了教学评价的一元性,随着后现代知识观的兴起,教学评价呈现了多样性,并影响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9.
杜威的知识观突出了科学方法和经验的教育意义,直接影响到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通过后现代视角不难发现,杜威知识观为教育知识领域的开放做好了必要过渡和前期准备。在此基础上,后现代又推进了知识的人性化进程,使人与生活成为教育知识领域的真正主题。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中体现了关注学生发展的思想,同时,它倡导的后现代知识现蕴涵了主体性、动态性两个主要的基本特征。从后现代知识观的这两个主要基本特征出发,在后现代知识观的视野下思考人的发展,是探讨后现代知识观的根本着眼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