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度重新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焦点。河连夑的著作《制度分析:理论与争议》在承接前人智识的基础上,介绍新制度主义三个流派的核心观点、面临的批判和最新走向,探讨能够有效解释公共行政与政策的理论框架。全书系统、全面地呈现了新制度主义的缘起、进程、争议和未来走向,为读者把握新制度主义提供了全套视野。从新制度主义的缺陷出发,未来新制度主义的发展既要推进理论同现实研究相结合,更要在实践基础上校验制度理论,并进一步构建新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2.
历史虽然讲述的是人类发展的过去,但历史又是与现实无休止的对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有着各自的历史渊源.人们常常需要“以史为鉴”,通过借鉴历史的经验来反省自我、认识自我和超越自我.通过借鉴历史经验来加深对现实的理解,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科学地预见未来.  相似文献   

3.
本质主义是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哲学理论,但亚氏本质主义只适于刻画类事物的本质,对个体本质无能为力。分析哲学家克里普克借助其可能世界理论提出的新本质主义弥补了亚氏本质主义的不足。从辩证哲学角度把握两种本质主义及其关系,有助于准确把握相关理论的成就与问题,形成严整的分析型本质主义纲领,也可以体现辩证哲学和分析哲学相互为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历史唯实主义。历史唯实主义“唯”的是事实、实际、现实、实践,是物质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是社会历史的“现在进行时”。历史唯实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质的规定性上是一致的。其区别主要在于产生的时代和创造的主体、理论对立面、理论贡献、理论特点和重心以及党性角度等等方面。历史唯实主义的逻辑起点是“实”,其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历史价值论、历史辩证法、历史实践论和历史动力论,落脚点是社会主义论。  相似文献   

5.
本首先从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化教育、学艺术、国民人格等方面梳理了陈独秀反传统主义思想的主要脉络和基本内涵,并分析了其反传统主义的内在逻辑结构和重心所在;其次,通过分析,归纳总结了陈独秀反传统主义思想具有的反孔排儒、破立统一、毫不妥协的坚定性和强烈感情倾向等三大特征;运用历史分析、逻辑分析和心理分析的方法,追踪探解当时陈独秀反传统主义思想行为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反驳当时和后世对他的误解,从历史和现实的互动中确立陈独秀反传统主义的历史高度、启蒙价值和跨时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理解“普遍主义”以及类似的概念,更好地理解、参与和应对与此有关的学术界内外的争论,有必要对普遍主义的种种类型进行分析。普遍主义有宗教的和世俗的;在世俗普遍主义中,有以观念的可接受性程度为核心的普遍主义,也有以观念的涉及范围为核心的普遍主义。在以观念的可接受性程度为核心的普遍主义中,有以单个价值为核心的价值普遍主义和以价值体系或诸多价值排序方式为核心的文化普遍主义;在价值普遍主义中,有强调交往的普遍意义的对话普遍主义和以为某人或某民族是可以单方面或独白地决定什么东西具有普遍有效性的独白普遍主义。为了在、主张普遍主义的同时避免西方中心论,必须把本质主义的普遍主义与建构主义的普遍主义区分开来,通过观念层面的沟通和现实层面的来往这两个方面的良性互动,而在未来的共同实践中建构起包容多样性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7.
个人与社会:一场无尽的拔河--从自由主义到社群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论争.需要从存在论层面上升到价值论层面并结合特定的接受语境来看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群主义坚执社会本位,自由主义则坚执个人本位。而且自由主义内部也一直处于发展、歧异与调适之中,从而保持了自身的活力与繁荣。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个人本位恰恰是中国历史与现实语境所匮乏的化传统和精神资源,对中国当下及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针对性匡正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中的理性选择理论(又称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个理论流派.目前,它已在西方政治学尤其是美国政治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从历史回顾与现实观照两个层面上,试图勾勒出西方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完整画面: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是什么?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研究解决了政治学中的哪些问题?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发展前景如何?  相似文献   

9.
文章立足于结构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建构主义对国际体系中无政府状态的分析,指出无政府状态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及其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从介绍美国多元文化的历史发展入手,分析对多元文化主义的争论所引起的两种思考的历史渊源以及其现实影响——多元文化主义对美国文化的正面的影响和现实局限性。正面的影响表现为:多元文化主义对教育和历史研究的促进和推动的作用,多元文化主义是文化批评的新理论,多元文化主义促进美国政府发展和社会的改革。同时,对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现实局限性进行思考:多元文化主义理论没有完全解决一元与多元的关系问题,多元文化主义无法成为一种持久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凝聚力,多元文化主义无法解决文化与权力结构之间的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11.
求真是历史学的灵魂。历史学的本质在于探究,所探之“真”具体表现在史实考证和历史解释两个层面。求真是历史学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本质特征,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的发展深刻反映了这一点。求真关乎历史学的存在与未来,它与史学的功用并不矛盾,而是可以相互融合,公众历史就是在这两方面进行的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悲剧观采用历史的、动态的视角来审视悲剧的发展与流变。文章在承认现代悲剧存在的基础上,探讨现代悲剧在当下社会的存在形态及其与现实、未来之间的承续性关系。在宏观的历史维度下,现代悲剧立足于现实经验,是对社会黑暗面做出的行动性反应,它既是对未来世界的一种表征,又是联结现实与未来之间的桥梁。总之,无论现代悲剧的外在形式如何变化,其中所渗透的深沉的历史感与悲剧意识以及普遍的人性,早已内化为悲剧的核心内涵,具有崇高的意义与永恒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重识元中都     
元中都在河北省张北县境内.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后被废被毁.清初即因考订失实被误解为牲畜交易市场.1997年真实身份被重新确认后,进行考古发掘.其皇家面目皇家气派逐渐被认识,许多历史之谜,逐渐被破解.使人们从它的兴废过程,看到一部用实物写成的元朝兴衰史.  相似文献   

14.
史学是一种理性分析,它最关注的是规律,通过对以信人们所经历的事实进行严谨的反谨的反思,把历史的巨大投影沿着时间之维刺穿今天并继续射入未来,使我们从以往的事例中获知今天的位置和未来的命运,历史总是以动力或阻力的形式影响着现实,人们总是为了满足现实的某种需要而去研究历史。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实践中很多鲜活的实例引起了社会对教育的诟病,与此同时,这些实例也表明实际教育活动的开展使教育式微。于是,我们有必要从教育的历史与现代教育的雏形中寻找本真教育的源动力。笔者认为,那就是乌托邦精神。乌托邦精神主要表现在对现在的"批判性",对未来的"完美性",以及实现从现在到未来的"超越性"。制度化教育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必须保持乌托邦精神,流动于"思""行"之间,行走于"有""无"之间,往来于"圣""俗"之间。  相似文献   

16.
莫灿 《教育教学论坛》2020,(13):244-247
在工业4.0的未来,数字化越来越日常化,技术将是互动、学习和获取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和职业、生活等各个领域将会迎来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那么我们的高等教育也将应与之相适应。增强现实(AR)技术是人们好奇的新技术之一,AR在未来将为教育提供重要的贡献。文章从增强现实的概念、软硬件应用程序、现有教育中的应用来分析增强现实在高等教育中的融合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现实、历史和未来的三重依据提出和谐教育的必要性,对和谐教育的内涵分别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以及人与超我的四个层次作出分析,指出和谐教育既是一种思想、理论,也是一种理想、追求,同时是一种实践活动,进而提出构建和谐教育应致力于目标与过程、外部与内部、理性与实践、变革与传承、学习与生活、历史与未来这六个方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历史研究由现实的兴趣引起,是按现实的兴趣来理解和思考的,现实是历史认识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我们学习与研究历史立足于过去,面对的却是现实和未来。面对现实是史学生命力的源泉,是史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关注让史学研究为人类进步文化服务,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是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提出的一个概念。从历史的、世界的以及现实的视阈来"释梦":"中国梦"是中国人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更是对美好生活的现实期盼;"中国梦"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梦是中华民族集体的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完善社会制度和机制,需要信心和智慧,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把眼前的需要与未来的发展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被列为高校学生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中学“中国近现代史”课程的关系而言,两者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衔接与深化、普及与提高、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纲要”课程呈现理论性、实践性、科学性、综合性、现实性等特点,授课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材,而且还要关注教学过程,尤其要深入了解教学对象,切实提高“纲要”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