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2.
[目的/意义] 系统性梳理和总结智能可穿戴健康技术用户行为研究进展,为促进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遵循系统性文献综述的范式,从Web of Science、PsycINFO和CNKI等多个数据库中检索并筛选得到74篇相关文献,采取主题分析、时序分析和元分析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文献资料。[结果/结论]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可归类为技术采纳、持续使用、用户卷入和健康行为。其中,技术采纳的研究由于数量较多且理论化程度和解释力较高被认为已取得一定进展,其余主题的研究则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主要包括:将用户行为研究从消费者级别产品拓展到医疗级别产品;加强持续使用的理论解释;构建新的理论来解释复杂的用户卷入现象;探究智能可穿戴健康技术促进健康行为的路径和边界条件等。  相似文献   

3.
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实证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新信息技术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是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系统概括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研究现状能够为国内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方法/过程] 以国内外文献调研与分析为基础,厘清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基础理论及影响因素。[结果/结论] ①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期望确认模型等理论与模型是现有研究的理论基础;②影响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因素包括用户个人因素、移动商务自身因素、外部因素及多方面综合因素;③现有研究还存在着部分研究样本数量及代表性不够、大多采用截面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局限在认知范畴等不足。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成瘾危害日益凸显,厘清社交媒体使用从成瘾到不持续使用的行为转变机制,为用户减轻社交媒体问题性使用提供新的视角。[方法/过程]文章基于自我差异理论,构建社交媒体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模型,揭示社交媒体成瘾、负面情绪(社交焦虑、抑郁)与不持续使用意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自我效能在社交焦虑和抑郁与不持续使用意愿关系中的调节作用。通过网络调查问卷收集到399份有效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方法进行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结果显示,社交媒体成瘾正向影响社交焦虑、抑郁、不持续使用意愿;社交焦虑正向影响抑郁、不持续使用意愿,抑郁正向影响不持续使用意愿。自我效能对社交焦虑、抑郁与不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5.
社会化阅读用户不持续使用现象广泛存在,阻碍了社会化阅读进程,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值得深究。文章以期望失验理论和压力源-应变-结果框架为理论模型基础,针对图书阅读类社会化阅读APP(微信读书)的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采用AMOS 24软件对模型假设进行验证。研究发现,负面感知绩效、不满意、使用倦怠均对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有着显著正向影响,功能过载、社交过载、信息过载通过使用倦怠对用户不满意和不持续使用意愿产生影响。不满意作为负面感知绩效、使用倦怠与不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中介变量,中介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期望确认模型与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建立用户对手机阅读应用软件的持续使用模型,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和实证检验,发现态度、主观规范以及感知系统品质、感知信息品质与感知服务品质对持续使用具有正向影响。最后,结合互联网企业产品运作经验,提出设计优良手机阅读应用软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影响因素分析是在线教育平台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实证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能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提供借鉴和建议。文章以CNKI和WOS为数据源,通过关键词检索、追溯检索和数据清洗等步骤获取国内外近5年与研究主题高度相关的代表性文献37篇。整合信息生态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分析流程形成研究框架,从信息人、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等维度探究已有文献所涉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和趋势。研究发现:影响因素研究尚缺乏架构性的系统梳理,基于信息生态理论和实证研究范式对影响因素展开系统研究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未来,对个体特征更深入的探究、基于教育本质的跨学科多元融合、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前沿、差异性环境等将赋予影响因素研究更为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用户访谈法,在SOR理论的框架下,构建了基于SOR理论的学术型档案用户利用意愿模型。其中S指影响学术型档案用户利用意愿的外界刺激,包括“档案服务”“档案资源”“社会环境”三个一级标签;O为学术型档案用户特质和用户行为中介效应,其中用户特质包括“学术背景”“用户需求”“档案认知”“档案利用能力”四个一级标签,用户行为中介效应包括“情感中介”“认知中介”两个一级标签;R为利用行为,包括“积极行为”“中立行为”“消极行为”。本研究期望能为档案馆了解档案用户利用意愿和档案利用行为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图书馆吸引和保留用户提供理论指导,丰富不持续使用意愿相关理论的研究。基于使用倦怠视角和期望不确认视角构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使用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建模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发现感知过载与用户隐私关注正向影响使用倦怠,并通过使用倦怠正向影响不持续使用意愿;期望不确认正向影响不满意度,并通过不满意度正向影响不持续使用意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旨在确定信息披露行为影响因素,优化电子健康网站生态环境,间接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实现。[方法/过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抽取影响电子健康网站用户信息披露的17个主范畴及5个核心范畴,并构建电子健康网站用户信息披露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结果/结论]电子健康网站用户信息披露行为主要受到用户感知效用、感知风险、主观规范、服务质量和病情特征影响。其中,感知效用是最重要影响因素,感知风险是次重要影响因素,主观规范是较重要影响因素,服务质量和病情特征是相对不重要影响因素。据此,从政府部门、电子健康网站和用户3个维度,总结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的,智慧档案馆的概念也应运而生。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在智慧档案馆建设中信息供给机制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为了不断完善智慧档案馆理论并指导实践,使得档案馆中信息的利用呈现出最佳效果,笔者对智慧档案馆建设中信息供给机制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本文以已有的智慧档案馆相关理论研究和各地智慧档案馆建设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在阐明智慧档案馆信息供给机制内涵的基础上,对现今实践中出现的信息供求、构建技术应用、“时差”、相关语言和社会环境等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完善信息交流系统、增强技术适用性、疏通交流渠道、提高信息处理效率以及加强新技术研究等建议,以期进一步丰富智慧档案馆的相关理论,推动实践工作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结合我国智慧图书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分析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和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过程]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等对我国2010-2019年关于智慧图书馆的CSSCI期刊研究论文进行检索,对其主要研究主题进行总结分析,并通过网络探讨中国智慧图书馆的实践建设现状.[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基于智能可穿戴健康产品,研究个人健康信息管理技术促进用户健康行为的心理机制。[方法/过程] 基于刺激-机体-反应理论框架,建立智能可穿戴健康产品的技术要素通过用户心理变量影响健康行为的路径模型。以智能手环用户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法收集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验证本研究提出的理论模型。[结果/结论] 智能可穿戴健康产品的数据管理和社交互动功能通过启发和赋能促进用户健康行为。此外,行为控制功能通过赋能促进用户健康行为。文章基于上述发现讨论了对个人健康信息管理领域,尤其是智能可穿戴健康产品研究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探索智慧图书馆创新发展研究路径,文章从中国知网选取2011-2020年与智慧图书馆相关研究的论文数据,采用内容分析、信息可视化,借助文献分析工具ITGInsight软件和学术影响力评价软件Academic Influence Evaluation,进行聚类、演化、关联等分析,发现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总体呈逐年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5.
彭忱 《兰台世界》2021,(3):57-59
档案馆的转型、信息资源结构的变化、档案仓储的虚拟化、用户角色的转变,促使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智慧服务的产生,它在拓宽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方面为档案馆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档案馆应加快固有服务体系的升级,从资源、技术、服务、用户、人员等方面推动档案馆服务创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对老年用户在线医疗健康服务使用的价值进行研究,为在线医疗网站吸引老年用户、提高用户黏性提出建议。[方法/过程]利用手段-目的链理论,采用软式攀梯法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从访谈数据中提取属性、结果和价值要素,找出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含义矩阵、形成分层价值图,对主要路径进行探讨。[结果/结论]经过对分层价值图中的三条主要路径进行分析发现,老年人使用在线医疗健康服务的价值体现在:追求自我实现、寻求安全感和归属感等。在线医疗平台可以通过分析老年人需求,提供有效健康资源来满足老年人追求自我实现的价值;通过提供针对性服务和便捷的即时通讯方式来满足老年人寻求安全感和归属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探究老年人消极使用在线健康信息服务的形成机制,为在线健康平台的运营和管理实践者提供参考建议。[方法/过程] 采用"感知-情感-行为意愿"范式,结合认知负荷理论与感知价值理论,探究在线健康平台老年用户的焦虑情绪及回避、退出行为的发生机理,解释老年人感知情感、情绪体现与消极行为结果之间的影响作用机制。[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成本、信息过载、服务过载对老年人的焦虑情绪有明显的正向影响,焦虑情绪引起老年人产生回避、退出的消极使用行为意愿,而感知风险与系统过载对老年人的焦虑情绪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探索大学生健康信息回避行为的驱动因素,构建相关理论模型,既能为社会深入理解大学生健康信息回避行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也能为优化大学生健康信息回避行为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过程]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收集28位在校大学生健康信息回避行为的相关数据,遵循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步骤,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1对数据进行编码和分析,归纳出大学生健康信息回避行为的3个主要驱动因素,即心理因素、情境因素和信息因素,包括9个子驱动因素,分别为负面情绪、维持乐观、认知冲突、行为改变、社会规范、任务驱动、信息负效用、信息隐私和信息疲劳,并构建健康信息回避行为驱动因素理论模型。[结果/结论]对模型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心理因素是大学生健康信息回避行为的内部驱动因素,情境因素和信息因素是外部驱动因素。其中,心理因素是大学生健康信息回避行为最重要的驱动因素,情境因素是重要的驱动因素,信息因素是最为关键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