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有效完成《“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部署的数据归档任务,在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数据归档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归档研究状况、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探讨数据归档研究的内容、观点、重点、思路和方法。认为数据归档是数据成为档案第三大来源的标志,数据归档任务的完成需要规划,需要实施,更需要理论、法律、技术保障。提出当前研究的两大难点为数据归档相关标准、规范及管理办法的研究与数据归档规范性文件的起草;破解数据文件归档难题方法的研究与结构化数据归档。解决了这两个难题,数据归档研究就会向前推进一大步。  相似文献   

2.
王建霞 《档案》2022,(4):51-56
数据工作是“十四五”期间档案工作的重要任务,数据驱动是近年来学界和实务界共同的热词。通过采用文本分析法,对“十四五”期间规划中档案数据工作任务的梳理和档案界数据驱动文献成果的分析,可见数据驱动的实质是运用数据提升业务,是运用数据促进档案事业和档案工作,而归档是档案数据驱动的基础和枢纽,档案数据化与数据档案化是档案数据驱动的两轮和双翼,数据应用是档案数据驱动的原动力。因此,“十四五”期间档案数据工作中,档案馆是点,重在抓好存量档案数据化;数据归档是线,重在抓实各类数据归档;档案室是面,务必抓住增量数据档案化。  相似文献   

3.
部分具有保存价值的时态数据正面临丢失的风险,档案部门应及时采取措施.论文以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为例,提出了切片归档时态数据的技术策略,分析了其核心内容——快照技术的原理、归档数据的特点及对不同类型数据的适用性,并讨论了在切片归档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切片时间、归档时间和格式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情大数据信息与纸质和实物档案一样具有档案特质,是社会生产生活中形成的能够反映社会原貌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表现形式的历史记录,具有长久保存和归档价值.采集、研判和归档有价值的网络舆情大数据信息是大数据时代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5.
“直接形成论”难以证明档案不是转化而来,档案是由“各种记录”转化而来的;各种记录转化为档案的环节是归档,转化中的“人”是档案工作者,归档中的人为因素与“唯心主义的认识”观无关;归档保存的档案是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6.
《档案》1999,(5)
刘东斌在1999年第4期《档案管理》撰文指出,由于电子档案的诸多局限,使得电子档案只有部分档案功能,而不具备档案的全部功能,因此,电子档案不能单独承担档案的职能。基于纸质档案中文件定稿和文件正本同时归档保存,早已存在“又转制”保存档案的事实,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时保存归档,可以起到互相印证、互相补充的作用,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时归档的“双轨制”,正是纸质档案“双轨制”特殊现象在现代电子技术条件下的继续。针对电子档案“双轨制”中档案的原始性问题,作者进一步指出,非原件性质的复制件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  相似文献   

7.
干部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山西档案》2003,(5):27-29
干部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是干部档案工作的起点和重点 ,其成败利直接关系着干部档案工作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因此 ,探究目前干部档案收集归档中存在的问题 ,寻求对症的“药方” ,以顺应新形势下人事管理的需要 ,是广大档案工作者关心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干部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 ,就是将具有保存价值的 ,记述和反映干部个人经历及其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德、能、勤、绩各方面情况的材料 ,以个人为单位收集起来交由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保存的工作。它是干部档案的入口关 ,无论是干部档案的移交部门 ,还是干部档案的接收部门 ,如果态度不端、措…  相似文献   

8.
沙柳 《档案》2022,(1):15-20
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规定的数据归档任务,文章采用文献定量比较分析方法,梳理“数据归档”的演进过程,勾勒出“数据归档”从实际工作运用到文献使用、再到学术研究对象,直至五年规划任务的递进发展脉络和趋势。可见“数据归档”已成为《“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的新高频词,这预示着数据正在成为档案的又一新来源。  相似文献   

9.
宛志亮 《档案》2022,(2):3-9
数据归档是《“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重要任务。运用文献分析法,从定义、政策、理论三个方面,对文件(文书)、材料(资料)、数据三个档案来源的形成轨迹进行梳理,可以看出我国档案的形成来源,经历了从文件(文书)到档案、从科技文件材料到科技档案、从数据到数据归档(数据档案)三个不断递进扩张的发展阶段。《“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大规模、多种类数据归档任务的列入,标志着继文件、科技资料之后,数据已经成为我国档案的第三大形成来源,因此,档案界应重视和加强数据归档研究。  相似文献   

10.
高闯  柳林集 《档案学研究》2021,35(2):119-124
以三维模型为代表的产品数据是产品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进行长期归档保存。本文对空客德国公司开展产品数据归档的依据、标准、系统和流程进行了详尽的介绍,通过空客德国公司的最佳实践,阐述了其对我国工业企业开展产品数据归档的启示,以期推动我国产品数据的归档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归纳了目前档案科学介入数据资源管理的归档与档案化两种模式,剖析了受文件/数据生命周期理论影响形成的传统归档模式的内涵及其介入数据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困境;阐释了文件连续体理论影响下形成的档案化模式,提出数据资源档案化的观点及档案化模式介入数据资源管理的思路。文章认为传统归档模式存在局限,难以适应数据时代数据资源保存的需要,推动传统归档模式向档案化模式转变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数据资源档案化模式弱化了数据与档案的边界,强调了档案化模式在数据时代的核心影响力;另一方面,数据资源档案化模式变“控制”为“干预”,突出了档案科学在数据时代的理论贡献力。  相似文献   

12.
归档后的网络信息资源是国家数字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网页归档与保存的研究主要涉及网页的档案属性、网页归档方式的确定、网络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方法等诸多问题。本文对中外网页归档典型项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数字中国”布局下,城建档案馆将为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可靠的档案数据支持。城建档案馆行政执法过程中面临缺少上位法、缺少行政许可、与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职能交叉等问题,亟待解决。在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的进程中,受“放管服”行政指引,城建档案馆应通过削减前置审批、强制归档、智能+创新服务三个方面构建数字化管理新机制,实现智慧化活态城建档案馆的整体目标。通过完善依法行政、对接征信体系、技术迭代推进数字化进程,将智能化行政与智慧化服务并行,最终接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全国“一网通办”的政务目标。  相似文献   

14.
蒋冠 《档案学研究》2019,33(3):32-36
公众档案研究主要关注与公众档案有关的各种现象,是一个正在兴起的研究领域。从横向来看,公众档案研究包括三个聚焦点,即个人存档、民间文献与社群档案。从纵向来看,公众档案研究包括三个层面,即基础层、阐释层与应用层。公众档案研究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实践发展与理论思潮演变的结果,深入开展公众档案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档案法》对保护档案作了多处规定,对于如何保障档案内容的真实,却是空白.由于立法的缺失,导致虚假的文件材料进入档案,由此而引发的案件媒体也多有报道.本文提出了对归档程序的立法,就是文件材料在归档时,必须依据相应的法定程序办理,杜绝虚假的文件材料进入档案.归档程序的立法,是档案工作与时俱进的必然产物,是档案管理的一个新进程.  相似文献   

16.
王萍  乔健 《档案学研究》2018,32(5):62-69
村级档案作为最基本的农村档案建构单位,是农业和农村档案中数量最大也是与农民关系最直接的档案。本文通过对村级档案工作60年的历史梳理,总结其在建档方略、档案收集、档案管理、档案利用方面的成功经验,也反思其过于依赖行政命令驱动,民主管理与决策力度不足,在乡土文化建设中长期缺位等方面的不足。基于此,提出催生村级档案工作的内生动力和内在需求,围绕民主建设发挥村级档案的赋权和监督功能,围绕文化建设重构村级档案文化内容等工作策略,以期对村级档案工作长远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In most states in the Southern African Development Community (SADC), the national archives acts were enacted shortly after independence and modelled closely on British archival legislation. These acts were mostly written with paper records in mind, while being silent on records that appear in other media such as microfilm, audiovisual and electronic. This study provides a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of archival legislation to assess the extent to which provision is made for the management and preservation of records created in networked environments in selected countries (Botswana, Lesotho, Malawi, Namibia, South Africa, Swaziland, Tanzania Zambia, and Zimbabwe) in the SADC region. The key finding suggests that while the archival legislation in South Africa makes provis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records, the pieces of legislation for the other countries are silent on this issue. Furthermore, all the pieces of legislation are silent on whether electronic records can be admissible as evidence in a court of law. The study recommends that the SADC should consider adding a legal instrument in the form of a protocol treaty on archival legislation and designing a model law or statute on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and preservation to be customised by member states.  相似文献   

18.
运用“遥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对2021年《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学通讯》所刊发的220篇学术论文进行研究力量布局与研究主题分布分析,发现高等院校仍是档案学研究的主体力量,但国家档案局的研究力量突显。2021年中国档案学研究主要关注“档案治理”“档案学基础理论”“电子文件管理”“中国古文书学”“档案与数字人文”“档案资源服务”“档案教育”等主题,并呈现出较强的本土性和跨学科性。未来中国档案学研究仍应加强本土化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理论体系;要关注“人”的需求,体现档案学研究的人文主义;需关注跨学科问题,实现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理论与方法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19.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档案所固有的社会记忆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并推动了社会记忆的数字化进程,从而不可避免地与被遗忘权产生冲突。起源和发展于欧陆地区的被遗忘权,旨在擦除过时、失真的个人信息,用以回应数字化记忆带来的遗忘难题,但鉴于被遗忘权对档案事业的潜在影响,该项权利的推展受到了欧洲档案界的冷遇。从中国实际出发,我国引入被遗忘权具有现实可能性,而调和档案事业与被遗忘权之间的张力,需要运用利益衡量的方法,并根据衡量结果将档案事业区分为保管和利用两个层次,档案保管应超然于被遗忘权的行使,档案利用可以有限制地适用被遗忘权,从而就档案信息所关联的社会历史进行智慧记忆和遗忘。  相似文献   

20.
姚明 《档案学研究》2020,34(5):44-49
确保档案安全需要《刑法》的有力保护。通过对我国档案犯罪案件刑事惩治的实证考察发现,当前还存在刑事立法缺乏规制的全面性,保护范围较窄;刑事司法缺乏制裁的严厉性,惩治力度较轻等问题。严重的故意毁损档案,伪造、变造档案,档案保管失职以及侵害非国有档案等达到刑法法理所要求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侵害档案行为目前并未纳入《刑法》予以规制。未来,应在结合我国档案保护实际,并参考借鉴域外档案犯罪刑事惩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尽快修复档案犯罪立法漏洞,切实提升档案犯罪司法裁判力度等方式来增强我国档案犯罪刑事惩治质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