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万里  宣旸  张澄  睢博  朱雅玲 《科研管理》2022,43(12):107-116
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中国制造业2025”提出的产业转型的重要方针,而智能化技术作为一种通用技术进步,是否能够真的缩短劳动时间,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创新还值得商榷。本文基于中国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的智能化试点政策,使用 2009-2018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方法(PSM-DID),研究智能化政策能否促进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创新效率,并分析要素密集度、所有权结构和研发密度产生的异质性。研究结果发现:(1)智能化能够提高当期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明显;(2)智能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创新的影响均存在滞后性和动态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U”型趋势,而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作用从第二年才开始,并呈倒“U”型趋势;(3)考虑要素密集度、所有权结构和研发密度后,智能化对不同类型企业影响不同。简单来说,智能化对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大于资本密集型,而创新效率相反。国有企业智能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大于非国有企业,并且创新效率的作用都不显著。研发密度越低的企业智能化对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最大,但对所有类型企业当期创新效率的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减税降费等政策背景下,研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财税〔2015〕119号文件的颁布作为准实验,使用2008-2017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施行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2)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通过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而实现的;(3)这一政策效果在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竞争程度以及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中存在显著差异。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GML指数法和熵值法分别测算了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对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门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而且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跨过门槛值时,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负向效应逐渐减弱,各省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不均衡性,使得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差异性明显。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需求的不断增大,全社会越来越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产业连接各个部门的发展,被称作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近年来,物流产业在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它的发展程度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5.
关书  成力为 《科学学研究》2020,38(4):627-637
本文基于反射法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能力积累指标,依据测算结果展示了中国微观企业能力积累的差异与分布情况,并以2000-2006年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微观数据为样本,构建实证模型考察了企业研发投资、能力积累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企业研发与能力积累都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中国企业在总体上表现出了产品创新生产模式的特点;对于异质性企业样本估计结果,非国有企业与税收优惠企业表现出产品创新生产模式的特点,国有企业与补贴企业表现出过程创新生产模式的特点;中国在高技术行业与中高技术行业尚未表现出产品创新模式的特征。中国应减少选择性产业政策,采用更具普惠性的税收优惠政策,更好地发挥市场竞争作用,激励企业的产品创新模式与生产率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6.
7.
晏艳阳  吴志超 《科学学研究》2020,38(10):1868-1878
本文旨在揭示创新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2001-2017年期间创新政策对全要素生产力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的研究发现,区域创新政策显著地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并且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劳动扭曲而形成。从细分政策的角度来看,政府资金的对全要素生产力的提升作用最大。从空间效应角度的分析表明,创新政策对全要至素生产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一个地区的创新政策不仅会直接影响本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而且这种影响效应会辐射到相邻地区。本文的研究结论肯定了区域创新政策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激励引导作用以及对其它地区所产生的标杆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构建一个同时包含R&D投入规模和R&D资源配置的区域TFP增长模型,并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考察区域TFP增长和R&D活动的空间关联特征,着重探讨R&D资源在区域内部研发主体间的配置结构与区际间的空间再配置效应对地区TFP增长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1)中国区域TFP增长和R&D活动均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和空间俱乐部集聚特征;(2)R&D投入规模对区域TFP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3)区域内R&D资源配置效率整体偏低,相较于企业和高等学校而言,科研机构R&D配置份额的增加更有利于促进TFP增长;(4)区际间R&D资本和R&D人员的流动均能够显著提升区域TFP,而R&D人员流动的作用效果更强。无论是当期模型还是滞后模型,上述结论均具有稳健性。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我国调整R&D支出总量,优化R&D资源配置,进而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2003—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系统高斯混合模型(GMM)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科技服务业集聚显著促进了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时间异质性检验表明,与2003—2014年相比,该促进作用在2015—2019年显著增强,符合我国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预期;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全链条创新驱动、交易成本降低、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科技服务业集聚影响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中介途径。基于以上结论,从完善科技服务业体系以赋能工业高质量发展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伟江  孙聪  赵敏慧 《科学学研究》2019,37(7):1286-1294
近年来,我国创业企业发展迅速,但其发展路径学界尚未厘清。本研究选取18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012-2016年的面板数据与全球创业观察(GEM)报告,使用Luenberger指数法对创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分解,深入剖析我国创业企业的发展路径。结果表明:第一,TFP于2015-2016年出现显著提升,但纯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转化)对TFP贡献明显降低;第二,TFP前期主要由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技术变化(规模效率)带动,近期逐渐转变为由纯技术变化(技术进步)带动;第三,规模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对TFP贡献始终为负。可见国家创新创业政策落实已见成效,但企业技术利用能力与资源配置效率低,更应提倡精益创业、规范注册门槛、落实创业支持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2.
吴海霞  郝含涛  葛岩 《资源科学》2022,44(2):334-349
随着中国农业发展进入"瓶颈期",粮食主产区政策在保障国家主要农产品安全的前提下,能否进一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亟待研究.本文将2004年设立粮食主产区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在考虑农业面源污染等非期望产出的基础上,运用SBM-GML指数及双重差分法,探究了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  相似文献   

13.
利用从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公室得到的数据资料中包含同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公室认定的(保证样本的同质性)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和开发区外高新技术企业这一优势,本文对政府政策、开发区建设与高新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在政府政策、开发区建设与高技术企业成长之间,起作用的实际是政府政策,而开发区建设则对高新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没有很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C2 GS2模型,基于2012-2016年科研投入-产出数据,对广东28所高校的科研生产率即科研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测算。随后利用非参数的Wilcoxon秩和对各类别高校指数特征是否存在差异进行检验,同时,对各高校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分解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据此,针对广东高校如何提升科研生产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启斐 《科研管理》2023,(5):122-130
供应链长度的量化研究一直是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难题。本文利用30个省份1997年、2002年、2007年和2012年共计120张投入产出表测算了服务业在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的供应链长度,弥补产业链研究的理论空白。在此基础上从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两个视角出发,考察服务业延伸供应链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一方面,服务业供应链向上游服务环节延伸1%,将会带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0.148%;向下游制造环节延伸会抑制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另一方面,在国内价值链上,延伸供应链长度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强于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提升作用。因此,加强供给环节的服务要素投入质量,延伸供应链长度,对于提高服务业生产率,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本文的研究也为服务业延伸供应链长度指明方向,延伸上游服务环节的供应链长度可以有效化解“成本病”。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来临,提高服务业专业化程度,强化上游供应链能力是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17.
信息技术产业全要素相对生产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相斌  于秀艳  曲然 《情报科学》2000,18(7):642-645
本文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对1993-1997年间的信息技术产业与其相关产业的全要素相对生产率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中国信息产业全要素相对生产率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徐美凤 《情报杂志》2004,23(12):108-110
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考察中国1095~2000年间信息产业全要素相对生产率状况,指出信息产业各组成部分的相对生产率在考察期间发展不平衡,我国的信息产业正处于“生产率悖论”时期,提出应该借鉴国外“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的应对措施,指导我国未来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产业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呈逐年增强的趋势,其溢出效应在0~950千米范围内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过程,波峰出现在500千米左右;制造业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市场潜能有利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集聚外部性效应来看,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Jacobs外部性有利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意味着制造业集聚所带来的负影响主要是由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所主导。  相似文献   

20.
全要素生产率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增长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自二战以后,国际上生产率研究的重点从偏要素生产率转向全要素生产率,标志着现代生产率问题研究的开始,也将生产率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本论文在梳理国外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全要素生产率相关概念、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