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清代地方档案日益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它们不仅为学界研究增添了新史料,扩大了历史学、法学等学科的研究视野,还促进了清代地方档案研究由王朝中央向地方史的转变。本文首先阐述了清代地方档案的概念、整理现状;其次,对当前清代地方档案的研究成果进行主题分析,主要涉及清代地方档案与政治史、经济史、法制史、社会史、环境史、文化史所取得的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清代地方档案整理与研究遭遇的困境与出路,以期进一步促进清代地方档案的整理与研究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2022年,清代档案的整理与研究成果丰硕,随着档案馆馆藏与私人所藏档案的整理工作的开展和不断深入,清代档案相关研究也逐渐向纵深处发展探索。本文旨在整合并分析2022年度清代档案整理与研究方面的成果,为清代档案未来的整理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地档案馆逐步展开对价值较大、数量较多的清代地方档案的整理工作,学界对清代地方档案的研究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进展。文章将对2019年清代地方档案整理和研究方面的成果进行概述,以期完善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为未来清代地方档案的整理和研究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晓川 《中国档案》2006,(10):6-6
2006年7月,中国致公党四川委员会提出《关于整理和研究清代四川司法档案的建议》。该《建议》肯定了清代四川司法档案的主要价值,对于加强这些档案的保管与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赵彦昌  韩瑞鹏 《兰台世界》2023,(1):79-82+86
吴佩林教授《清代地方档案中的政治、法律与社会》一书于2021年12月在中华书局出版。此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重要成果,其框架三重视角的选择,研究内容部分的史料应用和创新性结论,以及研究方法所蕴藏的价值和智慧,合力为读者展示出清代地方社会实态,并为今后地方档案挖掘以及区域史研究提供可参考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6.
周崴 《兰台世界》2015,(3):23-24
冕宁县档案局中,完整地保存着一部清代时期的司法档案,是后人研究清代法律制度的重要参考依据。文章从冕宁县档案的基本内容着手,探讨了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少数民族习惯,重点分析了清代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现藏于四川省档案馆的清代巴县档案,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清代地方政权档案,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清代巴县地区的政治、军事、司法、经济等各方面的情况,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其中的司法档案不仅为我们了解清代的司法制度、司法实践提供了翔实的实例,也为我们了解清代的司法书制度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8.
档案著录是档案整理与研究的重要内容。既往对于清代档案著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案卷级著录,而对文件级著录的研究尚不充分。本文以清代南部县衙档案著录为例,详细论述清代地方档案文件级著录的标准及实践中的著录项目、管理、流程与审查等,以弥补档案文件级著录研究之不足,并为清代档案及其它档案的文件级著录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档案馆藏《兴京县公署全宗》“公安司法”类档案中,夹有清代兴京抚民同知刑房档案残卷十余卷(以下简称刑档残卷),反映了清末辽东地区司法审判制度的若干问题,对于清代法制史和清末辽宁地方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清代档案保存至今,甚为丰富,给研究清史提供了大量的、有重要价值的原始材料。究其原因,其一是清代距今时间不远,有利于保存至今;另一重要因素则是清代统治者重视对文书档案工作的管理,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本文主要从现今档案工作程序(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利用)的角度来探讨清代的档案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11.
赵彦昌  姜珊 《档案学研究》2020,34(3):144-150
《黑图档》是近年来东北地区清代档案编纂的代表性成果,记录了清代盛京地区社会历史发展的情况,为研究清代东北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本文以《黑图档·嘉庆朝》为基本研究史料,深入探讨清嘉庆朝盛京保存的各部门档案的管理工作以及检查、保护等问题,以期为清代地方档案管理工作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倩 《兰台世界》2020,(4):156-160
档案资料是盐业史研究的重要参考物,也是厘清盐业史相关问题的重要佐证物。在食盐专卖的古代中国社会,私盐处于地下交易状态,大多官方史料对事件本身记载有限,重点从宏观层面讲述贩私的原因以及惩治贩私行为的国家与地方法规等,而档案资料则详细记录了贩私案件本身,是十分有价值的研究对象。《清代巴县衙门档案》作为我国清代档案中价值珍贵的县衙门档案,保存了大量盐业记录,其中包括诸多有关私盐的记录。通过梳理这些档案,可以在总结清代巴县私盐特点的同时窥见四川私盐问题并佐证相关史料。此外,《清代巴县衙门档案》还有研究盐商缉私、丁宝桢改革盐务、贩私惯犯等问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官箴文献是我国古代重要历史资料之一种,在政治史、经济史、法律史、文化史和社会史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明清时期官箴文献数量巨大,类型齐全,官箴文化出现了繁荣景象.进一步挖掘、整理和利用明清官箴文献,必将有助于明清历史文化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4.
杨宾《柳边纪略》对"档案"一词的解释,在档案学界流传甚广.本文以清代笔记为载体,以纵线时间轴为线索,梳理对"档子""档案""档册"三词的运用与解读.并对《柳边纪略》中对"档案"一词的错误解读进行分析与匡正.  相似文献   

15.
现存世的两千余万件清代档案文献史料,50%集中保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其余分藏于国内外数百个档案馆、图书馆及博物馆等机构。其内容各有侧重,具有重要的档案史料价值,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王金玉是颇有功力的档案史学家,他一生孜孜不倦,专心研读古籍,深入挖掘史料,不仅为中国档案史纠偏,还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开创了档案断代史研究的先河,丰富了中国档案史的研究成果。王金玉所著的《宋代档案管理研究》一书,首开我国档案史朝代专史研究的先河,其中对"千丈架阁法"错讹的纠正以及对古代档案机构、档案官员和档案思想等的详细考证,均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档案史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案牍”是由“案”和“牍”两个单音词素组成的联合式复合词。该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其原始含义包括泛指的官府文书、特指的司法刑狱专门档案以及用来指代公务活动。此后,逐步延伸出名册、官名等含义。使用次数在宋代达到了第一个高峰,之后小幅回落,到了清朝出现了最高峰。民国以后,随着“档案”与“文件”二词的产生与发展,“案牍”一词逐步消亡。  相似文献   

18.
官箴文献是我国古代重要历史资料之一种,在政治史、经济史、法律史、文化史和社会史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明清时期官箴文献数量巨大,类型齐全,官箴文化出现了繁荣景象。进一步挖掘、整理和利用明清官箴文献,必将有助于明清历史文化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