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报>作为我国第一份商业性的报纸,无论是在内容安排、报道的方式上,还是在经营模式、管理方式上,对我国后来的报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申报>创立早期,由于成功的社会新闻报道,吸引了更多的读者,使得<申报>扩大了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增加了销路.可以说,社会新闻是早期<申报>的主要特色之一.<申报>初期的社会新闻报道将案件的报道作为报纸的重要来源,刊登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官民纠葛.在<申报>初期的社会新闻中比较著名的社会新闻事件有"周老付冤案"、"杨乃武案"、"杨月楼案"等.  相似文献   

2.
首先,在框架理论基础上,通过量化分析<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峡导报>、<联合报>、<自由时报>在"陈水扁弊案"这同一时政新闻报道中的不同特征,呈现并解析两岸传媒报道差异性的原因:其次,从两岸新闻交流互动现状入手,揭示在"求同存异"思想引导下的两岸传媒台海新闻报道共通点的特征,以及促进台海新闻报道不断磨合的深层原因;最后,文章在差异与共通解析的基础上,提出"做有效的台海新闻报道"的几个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是报纸立身之本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对地市级党报来说,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因自身局限和地域限制带来的同题新闻竞争压力更为突出.近年来,临沂日报报业集团下属三家报纸<临沂日报><沂蒙晚报><鲁南商报>立足各自实际,展开了各具特色的同题新闻竞争.<临沂日报>记者在同题新闻竞争中,始终坚持寻求差异,力争同题新闻创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为应对同题新闻竞争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4.
基于女性与传播研究的背景,本文对1990年始《中国妇女报》和《重庆晚报》中的女性报道进行了梳理,分析在新闻报道中女性形象的变迁。同时,横向比较两份报纸,分析国内党报与都市报在构建女性形象上的异同,使女性形象研究更加立体。总体来看,《中国妇女报》构建了一批自立自强,并具有较高学历的职业女性形象,并且关注每个时期女性群体出现的问题及取得的最新进步。《重庆晚报》对女性的评价态度越来越客观,但依然没有摆脱少许偏见。通过横向对比发现,社会普通大众对于女性形象的认识与国家意识形态对女性的解读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相似文献   

5.
<正>一、引言无论是报纸、广播还是电视中的好的新闻报道,都是有优秀的新闻选题作为支撑,所以要做好新闻报道工作,就必须做好新闻选题。那么,如何做好新闻选题?笔者认为,应该以线索为基础,然后对其进行挖掘,才能有一篇好的新闻报道诞生。线索是新闻选题的基础,通过认真加工和提炼的线索才可以作为新闻报道的选题,无疑有线索是好的新闻选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事实上,参与性新闻报道并不是固定的新闻报道方式,参与性报道方式更倾向于一种表达形式被融入到报纸新闻节目的制作中。报纸新闻的传播理念就是让受众积极参与到新闻报道的编写和制作中,丰富新闻报道的形式,实现新闻报道的多样化。但是,从报纸新闻的参与性报道现状可以看出,参与性报道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新闻媒体必须详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整对策。参与性报道方式在报纸新闻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受众的参与度,进而提高报纸新闻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了<人民日报>、<新民晚报>和<纽约时报>三家报纸,对其新闻中的女性政治人物报道和女性形象采用量化、内容分析和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两国主导报纸中有关女性政治人物报道的现状,了解不同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下新闻报道的共性与差异,考察其对性别议题的报道广度和深度,发现报道优势与盲点,并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女性政治人...  相似文献   

8.
<正>重大事件、重大节日、特殊活动日、特殊纪念日等特殊节点,往往是新闻的集发点,容易捕捉到关注度大的新闻;这些节点往往成为社会视觉的聚焦点,所产生的新闻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和传播。因此,注重特殊节点的新闻报道,有意识地推出一些具有鲜明个性而又为广大读者所认可的专题报道、系列报道、主题报道,对吸引读者注意力、提高报纸质量、提升报纸品牌具有特殊的作用。近年来,《大庆油田报》在竭力创新日常新闻报道的同时,特别注意在一些特殊节点时段通过特别的新闻策  相似文献   

9.
<新闻报>于公元1893年2月17日正式创刊,比<申报>晚创刊21年.经过英国人丹福士和美国人福开森两任所有者近30年的发展,从最初的<新闻报>、<申报>,<字林沪报>三足鼎立,到<申报>、<新闻报>并驾齐驱,使<新闻报>成为当时上海乃至中国数一数二的大报,其经营策略和活动很值得探究.综观<新闻报>创立和发展过程中的经营活动,可以发现<新闻报>的经营者在经营报纸的过程中,已经呈现出现代营销学的一些理念,这些现代营销策略和技巧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新闻报>的发展,使其影响和销售量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0.
<正>新闻报道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时效性",这即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原则,也是衡量新闻报道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要想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就必须保证新闻事件的时效性和新闻报道时间的时效性,只有满足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才是新闻报道真正的时效性,缺乏一个方面都将使新闻的时效性受到影响。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对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受众在获取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要求新闻报道既要真实可靠、又要  相似文献   

11.
文化地理、党报与城市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媒介建构主义对符号现实的建构机制为理论依据,通过分析三份中央党报<人民日报>(包括<海外版>)、<光明日报>和<中国青年报>对全国31个主要城市的新闻报道为例,来研究分析中国城市媒介形象的建构机制.研究发现,我国的新闻生产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我国强大的"政治-经济-社会"的文化地理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决定了重要的新闻流向分布呈以"北京"和"上海"为中心向全国扩散的饼状结构;而且也直接影响了我国主要城市在报纸媒介中的形象不是行政形象就是经济形象.这种单一的城市媒介形象在当前国际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与个性化城市形象的塑造目标是格格不入的,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下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张婷 《东南传播》2014,(8):30-32
社会化媒体时代,基于社交关系网的信息传播新形态介入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报纸和微博新闻生产的竞合便是例证。本文从新闻选题、新闻采集、新闻报道及传播效果四方面梳理了我国报纸和微博新闻生产竞合现状,发现微博使新闻生产从专业化走向社会化,丰富新闻来源与选题,方便新闻采集,在新闻报道中与报纸合力互动,呈现出"鞭子新闻"的特征。同时,面临着微博信息传播碎片化等问题。报纸和微博新闻生产竞合的核心是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3.
滕慧 《青年记者》2012,(9):33-34
我国的经济正在蓬勃发展,股票、基金等各种与经济相关的活动也慢慢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对经济新闻的关注度开始提高,经济新闻也渐渐变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本文主要将全国证券类报纸和综合类经济报纸进行分析,研究证券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并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 证券新闻作为新闻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方面具有一般新闻的一些共性,如重要性、接近性、新鲜性等新闻价值要素和传播信息、服务、监督、宣传教育等功能,另一方面在表现这些价值要素、实现这些功能的过程中,必然反映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和规律,因而又有着与其他新闻品种有所不同的个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大照片、厚报纸已成为大多数都市类报纸的主要特征,摄影报道被越来越多的都市类报纸用作提升报纸市场竞争力、应对激烈的报业竞争的重要策略之一.本文以<半岛晨报>为例,从新闻摄影的新闻性、贴近性、形象性和故事性方面阐述都市类报纸如何提高新闻摄影质量.  相似文献   

15.
随手翻阅几份近期报纸的社会新闻专版,几乎满纸都是凶杀、抢劫、诈骗、卖淫之类(附某报一期社会新闻专版的全部新闻标题:<男子深夜民办校内打伤老师>、<迷奸前女友,北大男生获刑4年>、<保险员造假,骗取理赔款>、<杀珍稀动物,七旬老汉受审>).给人的感觉是,在这些报纸的采编人员甚至负责人的心目中似乎有着这样一个公式:社会新闻=罪案新闻.  相似文献   

16.
社区新闻穿透力的主要特征贴 近性强.从新闻接近性原理来看,越是与读者接近的报纸,就越容易受到读者欢迎.<盐城晚报>社区新闻报道的大多是发生在社区百姓身边的人和事,也构成了市民和政府间的沟通桥梁,具有很强的贴近性,这不仅表现在时间、空间距离上的贴近,更表现在心灵上的贴近-贴近民情民意.  相似文献   

17.
当前,女性报刊的软性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女性的阅读空间,但与时政、经济等硬性信息的隔绝使女性报刊面临媒介生态失衡,<中国妇女报·经济女性>周刊(以下简称<经济女性>)是全国唯一一份以女性企业家和经理人为读者的女性高端周刊,<经济女性>周刊的出现为改变这种失衡带来了矫正力量.  相似文献   

18.
对全国性时政话题独立采写报道,对<南方都市报>等地方媒体来说已渐渐成为一种常态.有效处理高端时政新闻"重大性"和都市报"贴近性"的关系,结合自身实际,强化高端时政新闻报道有助于提升都市类报纸的品质,有助于提高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史量才和普利策分别推动着中西方新闻事业的现代化,在史量才执掌<申报>的22年间,<申报>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著名的民营报纸,普利策所主办的<纽约世界报>也开辟了美国廉价报纸取代政党报纸的新时期.他们的办报理念有不少相似相通的地方,如都注重经济独立、提高新闻业务水平等,但在这些相通之处中,各自的特点也很明显.本文将着重从精神理念、改革方式、用人策略和办报侧重点四个方面对这两位伟大的新闻事业家的办报理念的差异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笔者通过对媒介融合及专业报纸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专业报纸需要从新闻报道形式、新闻制作、传播渠道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变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