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数字化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和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呈高度繁荣和多元化发展格局的大众传媒为新世纪文学争鸣提供全新的话语平台,"草根性"争鸣得以凸显,一个有助于生成"百家争鸣"局面的文化生态隐约出现.但作为当代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传媒同时也是一个语境诡异的话语场域,新世纪文学争鸣在众声喧哗中不可避免地充斥着秽语的狂欢,体现了理论与批评领域内文学大众化、娱乐化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化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和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呈高度繁荣和多元化发展格局的大众传媒为新世纪文学争鸣提供全新的话语平台,"草根性"争鸣得以凸显,一个有助于生成"百家争鸣"局面的文化生态隐约出现。但作为当代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传媒同时也是一个语境诡异的话语场域,新世纪文学争鸣在众声喧哗中不可避免地充斥着秽语的狂欢,体现了理论与批评领域内文学大众化、娱乐化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文学受市场化和多元化文化生态以及新媒介的侵蚀、挤压、消解的影响,依附着越来越多的商品属性,包括网络文学在内的大众文学的狂欢性和娱乐性模糊了文学审美感性和理性追求的统一。文学精品的匮乏、主旋律的式微和包括网络文学在内的通俗文学的广场效应给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不少新的困惑。新世纪文学发展的困境和隐忧是文学转型、新生前的阵痛;文学的突围既是文学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需要的自我救赎,也是作为精神守护者文学家自觉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4.
对文艺学"文化研究转向"论的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讨论正把对文艺学的学科反思推向深入.反思之一是中国当代文艺学学科的危机并非因为审美活动已经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而主要在于对中国和世界当前文学发展的新现实、新思潮、新特点有所疏离,并对信息时代的大众传媒文艺、网上文学等新鲜的文学形态和体制研究不够.反思之二是文化研究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其某些思路、视角、思考方式、研究方法和合理成果,对文艺学无疑具有借鉴意义,但"文化研究转向"绝非解决文艺学学科危机的良策;文艺学在引入文化的维度时,千万不能丢掉了对于文学更基本的东西--审美的维度.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中国是社会巨变的过程,同时这也是传统文化面向现代转型的过程。《百年文学与传统文化》将文学批评从政治依附的窠臼中剥离,还原文学作品的本真传统价值观念,对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进行多元化、各类型的价值体系审视,昭示了传统文化在新世纪发展的道路与前景。  相似文献   

6.
《阐释与建构——张爱玲小说解读》是青年学者布小继的新作,这部著作在通过"人"去解读张爱玲小说和"知人论世"的研究方式两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这些尝试在让文学研究更靠近文学、摆脱各种理论桎梏、树立自身的研究方法上带给了我们新的思路,而这些新的思路在匡正当前的一些研究弊端是大有裨益的,这是一种回归文学本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全球一体化,应用翻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几乎涵盖了以传递信息为主的非文学翻译。然而,与此极不相称的是应用翻译理论研究较为零散和滞后,严重影响到应用翻译研究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随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诞生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革命文学的发展,郭沫若写出了很多重要的理论文章。他主要从文艺与时代的关系、革命文学的内容与形式、文艺家的思想转向三个方面进行理论建构,并用这种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文学创作,对早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由于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时代的局限,郭沫若的革命文学理论主张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1937年到1945年,由于日本的侵略,中国广大的版图被分割为"沦陷区"、"国统区"和"根据地"三个部分.这种分割,对本时期的文化、文学的构成产生了很大影响.如果进一步考察,这三个文学区域中文学流派、作家群体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其间有一个迁徙、转移、分化和重组的过程.重庆、延安和昆明这三座城市代表着三地,折射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坛面貌,反映了40年代前半期中国文学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40年代,虽然战争使交通和媒体的传播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文艺协会和杂志的活动、发行仍然呈现出比较活跃的局面.1946年"五@四"文艺节的次日,上海<大公报>发表了该报编辑萧乾写的"社评"<中国文艺往哪里走?>,对文艺现状和发展前景表示了深深的忧虑,表现了40年代后半期相当一部分中国人中所普遍感受到的一种"大茫然".  相似文献   

10.
民族抗战的全面爆发促使边地空间的多维发现,这其中的西南边地因其特殊的空间地位而成为战时“活力中心”,涵括其中的文学、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实际发展态势亦随之生成了多元化的边地效应。如此,外来的知识分子所信奉的抗战文化理念与本土文化人存在的分歧应时而出,本土作家对外来经济大规模入驻边地经济带来的生态文化改变的担忧,外国传教士在边地区域内的传教活动对边民群体的影响,而这些面向对思考战时边地文学书写中“现代文明”的反思与建构问题具有言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我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思路进行了梳理,认为文学理论研究必须向文学的内部扩展,深入到具体作品的语言层面、叙事层面,向外拓展空间,扩展到文化层面,打破纯文学的苑囿,进行跨文学实践等,进而对困境下的文学理论的研究和教学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红学"回归文学文本研究的思路有三种:传统方法、西方理论、传统与西方之间的摇摆。这三种思路分别存在文学工具化、非文学性批评、文学性理论原创等需要认真思考和仔细辨析的问题,这些问题或许也是中国当代文艺理念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借助社会学理论来研究文学引起了文学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由此延伸出的发展空间巨大,先后出现了文学社会学、文本社会学、文艺社会学、文化诗学等理论。从界面研究的角度分析文学与社会学的关系是一个崭新的理论视角;其着重阐释文本社会学视界融合的特质并梳理文学如何借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进行文学批评研究。文本社会学在研究社会环境与文学作品的关系时,尝试将"社会批评"与"文本分析"结合起来,以作品的语言结构为重心,同时利用社会学批评、精神分析批评和结构主义批评等理论资源,完成文学的跨学科的研究既界面研究。文本社会学整合各种批评理论的界面研究的批评范式是一种跨学科的辩证思维模式,为文学批评最终实现界面融合和辩证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透过后殖民视阈,把文学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与后殖民翻译理论联合在一起,在多元化翻译研究的背景下探询合理的翻译策略,为新世纪的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有助于在翻译研究上实现各种理论方法的有效整合,弘扬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促进多元共存互补的世界文化格局的形成,从而推动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先锋派运动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重要的文化历史现象。20世纪的西方文艺理论家们从不同的审美视域、文化立场出发,对其进行了多元化的阐释,使先锋派运动自身蕴含的多义性得以较充分地展示。本文试图对西方理论家们的各种先锋派理论进行梳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予以阐述,以期客观呈现20世纪以来先锋派理论研究的概貌。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事业的有效推进,工业化、市场化和新媒体环境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文艺生产的发展走向和文化生态。媒介化的市场环境和商业化运作所构成的文艺生态,主导着文艺生产的发展模式和价值取向;影像文化的狂欢化造成文艺的泛艺术化,文艺生产的产业化又加速了艺术生产的大众化和边缘化,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文化消费习惯和娱乐方式,造成当下我国文艺生产繁华和喧闹的现实以及文艺过度娱乐和启蒙作用式微的审美困境。如何平衡文艺生产中经济效益和精神价值的关系,有效地提升产品的质量和价值目标,不仅关系到文艺生产的健康发展,也是社会转型期文化建设乃至生态文明建设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世纪的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下,中国文学的转向问题是事关文学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张丽军的《谔谔之声》抓住了新世纪中国社会底屡问题日益凸显的社会背景,通过文学史料梳理,指出新世纪文学应关注社会底层问题,应对当下边缘人物和被现代化进程遮蔽的世界重新进行审美想象和审美阐释,并在承接中国新文学传统、重拾新文学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的基础之上进行新的美学原则建构,以此使新世纪文学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实现突围。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门学科,文艺社会学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比较快,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上世纪80年代到上世纪末为文艺社会学的"重建期",伴随着理论自觉性的提高,在大量汲取西方文论思想的基础上,中国学者尝试并建立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并在90年代出现了各具特色的现代文艺社会学。文化语境突变下的新世纪文艺社会学虽未就学科定位、理论体系等达成共识,但研究理论却得到了进一步深化,体系更具有科学性。对于还正处在反思和重构中的文艺社会学的来说,未来应在明确学科"合法"的前提下,继续不断深化理论,构建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和体例范式。  相似文献   

19.
关纪新与戈朝金合著的<多重选择的世界——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理论描述>,是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一部很有分量的著述,它对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定位、少数民族作家与文学的身份界定、少数民族作家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关系、少数民族文学双语创作、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文化批判意识与多元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性深入探讨.以当下视野重新审视并延展其理论思考,对于强化少数民族文学理论建构的持续性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20.
从中、西文化的二元出发,形成和谐相生的"第三元"文化格局,将是中华文化对世界的重大贡献.新世纪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是考察这一文化格局的重要一维.新世纪10年海外华文文学在深层次上呈现的中华民族文学的整体性,海外华文作家"新老"交接中的世代沟通,华人新生代和新移民作家创作引起的海外华文文学格局的深层次调整,汉语在文化流徙传播中的丰富发展,都反映出海外华文文学超越东、西二元而指向"第三元"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