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马援 《下一代》2009,(1):6-11
2008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揭晓了。这些平凡而杰出的人,他们的事迹拨动了亿万人的心弦,让人震撼,催人泪下。他们不仅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  相似文献   

2.
《“番茄太阳”》是一篇给人温馨、让人感动的文章。每每阅读,平静的心总会被感动激荡,以至于热泪盈眶。因为教学的缘故,要为“感动”找个理由,于是一次次地将“番茄太阳”诠释为“爱心”——“明明”以她无邪的爱心温暖着作者,感动着周围的每个人。执教之后,每每思索,主人公“明明”只是一个五岁的孩子,将她的“快乐”升华为“爱心”是不是意义的强加和情感的拔高?  相似文献   

3.
感动     
曾听人说过,感动是一种养分。因为“常常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人是有福的”。“只要能感动,即使将你放在生活的最边缘,你也决不轻易放弃做人的资格以及与生俱来的发言权。”那么,就由我来告诉你什么是感动。  相似文献   

4.
智慧的美丽     
《智慧的美丽》,“智慧”是谁的智慧?“美丽”的表现又是怎样的?文章中“那个人”虽然没有留下名字,但在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智慧确实令人赞叹。文中“我”被感动了,王小丫被感动了,“那个人”的父母也被自己的儿子感动了。相信你读了这篇文章,也会被“智慧的美丽”深深地感动。  相似文献   

5.
读了《湖南教育》编辑部寄给我的约稿函,我很感动,也很汗颜。约我写的是“百家论坛”中的文稿。年过七旬,是名副其实的老人了,编辑部居然还能记起我,真正令我感动。但要我写出“对语文教育几大问题的思考成果”,却又觉得头脑里的确盘旋过几十年而如今仍是一团乱麻,无从说起,不免汗颜。不过,既蒙厚爱,说还是要说一点的,无非是“老调重弹”而已。我的语文教育生命观从“人之所以为人”这个角度说,“语言(言语)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志”。因为人不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有生命的“生物人”),更重要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有…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教师,曾经为自己培育出的一批优秀学生而自豪,也曾为一些“无方可施”、“无药可救”的所谓“低差生”而遗憾,而“恨铁不成钢”。我把教育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学生本身,认为“孺子不可教也”,自然很少去从自身找原因。直到有一天读过这样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星期日的下午,我们来到了上海师范大学楼兰剧社。那里的一切都感动着我们,平凡而真实。直到今天,我们仍可以清晰地想起阿桃、梅克立、远远、“警察”……那些可爱的“楼兰人”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  相似文献   

8.
初三的小豆顺利考上市上的重点高中,在送她报名的那天,好朋友问她:“刚上初一的时候,你的成绩还是‘倒计时’。怎么三年下来。变化那么大啊?”小豆想了想:“那是源于一次感动……” 是的,探索人的成功,无论是伟人还是平常人,差不多都会告诉你一个共同的“经验”,那就是,因为一次或者几次感动。感动,每一个人都会时常产生的情绪,一个人“情商”的重要成分。竟然会和一个个的成功联系在一起!可见,学会感动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的人生法则。 而感动,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学会感动     
夏昆 《师道》2003,(2):40
幼时的我是最容易感动的。看一部电影,我会为英雄的壮举而心潮澎湃,也会为里面坏蛋的恶行而咬牙切齿。稍大些,到了对社会似懂非懂时,觉得自己轻易的就被一些事物感动得潸然泪下与周围的人或事有些格格不入了,便开始装出一些成熟来。上大学那阵子,最害怕别人说自己“还像中学生”,于是刻意的摆出一副“冷峻”的面孔,以为这样便很有“气质”了。  相似文献   

10.
上课时,跟学生们谈起“感动”这个话题。我问:“感动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感动的本质和内核是善……你们曾经让人感动吗?”他们就像回答明天有没有劳动课一样爽快,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那么,被感动过吗?比如读到一篇文章,认识一个人,或者听一首歌。”我继续启发孩子们。他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零零星星地再次回答:“没有,老师!”这个答案,让我的心情沉重起来。看着孩  相似文献   

11.
走在林荫路中,是棵棵花草点缀着你的路;走在小溪边,是朵朵浪花装饰着你的路;走在生活中,就会有一颗颗心、一份份爱充溢着你的路。你可曾满足?在每一件小事中,你是否学会了感动?歌声中的人间真情,电视剧中拼命演绎着海誓山盟,我想,那不是因为缺乏真情,只怕是不懂得感动。或许有人认为“感动”当然要有那种“悲夫,壮哉”的惊人之举。这固然不错,我们为“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苍凉悲壮而感动;我们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隔世之爱而感动;我们也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为国捐躯而感动。然而人生不会每…  相似文献   

12.
《新作文》2007,(2)
2004年末,CCTV以“感动中国”为题进行评选。结果有10个人当选,这10个人恰恰凝聚了“感动中国”的10种精神。杨利伟,“以从容感动中国”。他在艰苦寂寞的长久训练中坚忍执著,在“神舟五号”21小时危险的太空飞行中冷静镇定,表现了极为沉着的超强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3.
窗帘     
陈嘉 《学语文》2003,(14):77-78
大千世界,丰富多彩。芸芸众生无不在属于自己的那份空间里奔波忙碌。静静地聆听别人的故事,仔细琢磨自己的人生。你不难发现;生命需要感动,因为“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人是有福的”;生活需要适当遮掩的窗帘,因为“赤裸裸的窗口不引入注意,而一角掀起的窗帘人窥探猜测,生出无限兴趣。”  相似文献   

14.
【题目】在生活中,有许多的人和事物使我们感动。同时,我们的一些行为也可能感动别人。请以“感动”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文章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试题解说】生活中使人感动和被感动的事比比皆是,关键在于“情”要真。冰心曾说过:“要对读者真实,首先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只有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坦露在读者面前,才可能与读者产生情感上的交流,心与心的撞击,最终实现“感动”。【例文1】点滴真情令我感动■河北一考生现实生活中,使我感动的…  相似文献   

15.
马际娥 《山东教育》2004,(18):11-11
作为一个教师,曾经为自己培育出的一批优秀学生而自豪,也曾为一些“无方可施”、“无药可救”的所谓“低差生”而遗憾.而“恨铁不成钢”。我把教育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学生本身,认为“孺子不可教也”,自然很少去从自身找原因。直到有一天读过这样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孤独之旅》中的少年杜小康在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中锤炼了自己的身心,他为自己“长大了,坚强了”而感动。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都曾被自己的一份成熟、一个进步、一次超越……感动。被自己感动,是美丽的起点;被自己感动,是精神的升华。  相似文献   

17.
韩佳蔚 《文教资料》2007,(17):88-89
2007年2月26日晚7时54分,亿万中国观众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仪式在央视举行。在又一个“感动中国”的时刻,9位个人和1个群体获得“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荣誉称号。英雄的事迹催人泪下,颁奖仪式取得了“感动中国”的震撼效果。颁奖词是整个仪式的聚焦点,也是颁奖仪式中最能够“感动”人心之所在。颁奖词能够产生如此强烈的“感动”效应,源自诸多因素,而运用修辞技巧、精心锤炼词语则是其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倾听颁奖仪式的话语表达,观众不仅被颁奖词的文化诉求所“感动”,而且被它纯熟凝练、精致优美的语言所震撼。颁奖词不仅承载了令人“感动”的英雄事迹,而且承载了一种美丽而充满魅力的汉语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18.
作文题下面是2003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在生活中,有许多的人和事物使我们感动。同时,我们的一些行为也可能感动别人。请以“感动”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月9日晚,备受关注的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农民工魏青刚、歌唱演员丛飞、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乡村卫生员李春燕、青年大学生洪战辉、留守北大荒的上海知青陈健、残疾人舞蹈演员邰丽华、二炮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邮递员王顺友、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 特别奖则授予了青藏铁路建设者。“感动,是一种美好的感觉,它触动激荡着我们的灵魂,使我们在生命中反复回味,无法忘记。能够感动整个中国大地的人又将具有怎样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2005年,我们在找寻他们的过程中,发现了更多普通人的身影。”“感动中国”制片人朱波如是说。在隆重的颁奖典礼中,相信很多中国人都经历了一次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是他们感动中国,感动你我。也许他们并不需要感动的光环,但亿万中国人都需要感动的力量。为表达对他们的敬意,本期“时文英华”特辑录了评选组委会授予他们的颁奖词以及他们的事迹简介,以飨读者。 (依风)  相似文献   

20.
提起作文,学生都说难。难在何处?难在没什么可写。于是一些学生开始为完任务而编造作文,东拼西凑,作文成了“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大全”。一次,笔者布置了一作文题目:感动了我。交上来的作文有为亲情感动的,都是写儿时半夜发高烧,父母连夜送医院,如何的照顾让人感动;有为人物事迹感动的,事迹是很感人,但全是报纸上搬下来的汶川地震或《感动中国》的人物新闻报道;有为友谊感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