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洛阳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价值丰厚,组合度高,开发潜力大,优势得天独厚。但目前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文化内涵不足、资源欠缺整合、体验性较差等一系列问题。未来洛阳文化旅游开发需突出资源特色,提升文化品位,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组合式开发,以特色为基础进行创意式开发,以主题为中心进行体验式开发,以精品为核心进行品牌化开发,把洛阳打造成东方文化圣城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相似文献   

2.
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却没有形成优势旅游品牌.洛阳应在遵循文化保护原则、继承创新原则和协调发展原则的前提下,实施旅游形象设计战略、古都文化旅游产业大集群战略和节庆会展带动战略来构建古都文化旅游品牌,以实现洛阳旅游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和洛阳区域经济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洛阳的十二五规划要求强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对洛阳地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发掘和探新,促进洛阳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起到文化导向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在泰山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泰山石文化在泰山旅游资源中的历史源远流长。泰山石文化包含自然和人文两类,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泰山石文化旅游开发现状优劣并存。针对目前泰山旅游产品开发中,没有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及价值最大化的问题,重点以泰山石文化旅游资源为例,试探性的应用价值工程去解决其开发过程中的问题,从战略的层面采取相应对策,以打开泰山旅游新篇章,促进泰山石文化专项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洛阳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指出制约洛阳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人才因素,分析“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对改善洛阳旅游业现状的积极意义。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还能熟悉旅游行业有关方针政策,同时具备较好的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心理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对“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的实施有极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研究是旅游开发研究的一个新视角.由于经济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的限制,旅游资源非优县域开发更是面临种种困难,以滨州市惠民县为例,在对其旅游资源现状与发展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从旅游产品设计和开发战略两个方面对该县的旅游开发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层次开发、滚动开发、创新发展三大主导性战略.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城市旅游已成为城市整体社会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多把旅游开发融入城市整体建设之中。衡阳市旅游资源以书院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抗战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见长,具有城市旅游开发的潜力和优势,本文结合衡阳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衡阳市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坚持开放带动战略,突出特色,展示历史文化名城风采。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商代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河南省商代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开发战略。开发策略主要有:对河南省商代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综合规划和设计;调整拳头旅游产品的思路;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走形象化发展之路;加强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的结合;做好旅游宣传工作,扩大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以京广,京珠沿线为依托,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一条由南向北游动的巨龙。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旅游开发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和传承的有效途径。洛阳非物质文化表现形式多样、地域特色鲜明,借助洛阳良好的旅游业发展基础开发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在保持原真性、突出体验性、注重活态传承的原则下,根据遗产特点选取合适的开发模式,整合资源打造多样化旅游产品,构建展示平台增强公众的认知,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AHP法在襄樊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资源是开展旅游活动,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在于确定旅游资源质量的高低,开发潜力的大小,为制定合理的旅游发展战略和资源开发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以襄樊为例,运用AHP法对其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以期能指导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欠发达地区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旅游是欠发达地区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欠发达地区在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以文化旅游意识为先导,以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文化旅游产品为内容,同时,注意文化旅游本身的可持续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洛阳地区周边县城遍布山川和丘陵,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使洛阳居民对旅游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洛阳农家乐旅游产业近水楼台先得月,凭借着洛阳市郊山水宜人、环境优良、空气质量好等优势逐渐发展起来.今天的洛阳市郊农家乐旅游已经有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为洛阳的旅游业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但在发展过程中,洛阳农家乐旅游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以洛阳市农家乐旅游产品为研究重点,通过对洛阳农家乐旅游的经营模式、经济效益和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等要素的分析,找到洛阳农家乐旅游发展中的"瓶颈",提出洛阳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和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从旅游文化开发的角度出发,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潍坊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即文化资源开发与区域旅游业发展矛盾凸显,忽视文化旅游开发的战略研究和区域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文章指出挖掘具有潍坊区域特色的文化内涵是破解旅游文化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性措施,是促进潍坊旅游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实际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工作中,应当整合区域旅游文化资源,构建以专项文化事件为切入点的目的地旅游形象,加大区域旅游文化宣传力度,培养文化旅游人才,促进潍坊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旅游的初始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旅游的初始战略选择包含三个层面 :(1)旅游资源开发的思维方式选择 ;(2 )旅游线路的战略选择 ;(3)旅游景区开发切入点的选择。应在山水一体化战略思想指导下 ,重点开发水源地旅游西南线 ,以均县镇为旅游开发切入点 ,实现名山大泽优化组合 ,实现武当文化和楚汉文化的有机结合 ,加速发展水源地旅游业。  相似文献   

15.
宜昌市夷陵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带动着宜昌市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结合夷陵区基本情况,分析了夷陵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背景、现状、开发潜力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夷陵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融入三峡"、"大旅游开发"、"生态发展"等三大战略和"以市场为向导的大旅游开发"、"整体空间生态格局优化"、"整体空间文化格局优化"等三大理念,探讨了夷陵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资源观理论为基础,并以广东瑶族文化旅游资源为例,分析和研究不可移动的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战略与旅游竞争优势的关系。只有开发不可移动民族文化旅游产品,这种产品能够在原产地保持其自身特色,并有效地与本土相结合,才能够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形成其竞争优势。文章的研究结论将为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旅游文化资源是阿坝州具有优势的发展资源,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其保护和开发带来了全新的机遇。文章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与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互动逻辑,总结了阿坝州旅游文化资源的基本概况及开发现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阿坝州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因面临管理政策、产业结构、文化生态环境以及文化人才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健全运行机制;调整文化产业结构,推进文化产品创新;树立科学指导思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8.
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研究是旅游开发研究的一个新视角。由于经济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的限制,旅游资源非优县域开发更是面临种种困难,以滨州市惠民县为例,在对其旅游资源现状与发展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从旅游产品设计和开发战略两个方面对该县的旅游开发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层次开发、滚动开发、创新发展、政策拉动四大主导性战略。  相似文献   

19.
区域多种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同一区域往往存在着多种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中既要突出特色,又要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其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整合是旅游业升级模式的重要战略措施.目前红色旅游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对旅游业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将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自然生态旅游相整合,是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良好途径之一.如延安市不仅有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的故居为代表的“红色圣都”类旅游资源;更有黄陵、范仲淹祠等历史文化资源;壶口瀑布等闻名世界的自然旅游资源.改变单一发展红色旅游的观念,进行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等的整合开发,必将促进延安旅游产业升级和区域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分析,探讨了伏牛山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提出应充分利用伏牛山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和垄断资源,挖掘和发扬伏牛山地区民间、民俗文化遗产,在河南省"文化强省"战略引领下,构建"文化+体育旅游"开发模式、综合开发模式、专项型资源开发模式等,旨在为河南省关于伏牛山旅游开发规划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伏牛山体育旅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